漢朝初期分封的異姓諸侯王,他們有造反的必要性嗎?

如果漢初異姓王活到劉邦死後,會天下大亂嗎?這裡首先需要談到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異姓諸侯王有沒有造反的必要性,這一點十分關鍵。

漢初的異姓諸侯王起始分封於公元前205年,當時的劉邦封韓王信為韓王,到公元前202年封盧綰為燕王為止,一共分封了七國九王:

韓國:韓王信趙國:張耳、張敖燕國:臧荼、盧綰淮南國:英布楚國:韓信梁國:彭越長沙國:吳芮

這些人又可以分為三個性質:

張耳和韓王信是沒有戰功的人,但是他倆是劉邦的親信,劉邦需要他們的名望去安撫韓地和趙地的本土豪強,以此穩定攻打項羽的後方,這兩人是為了政治利益而存在的異姓諸侯。韓信是有戰功的劉邦部眾,因為功勞巨大迫使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封楚王,但是韓信純粹是一個生活在戰國時代的人,信仰軍功即是權貴。臧荼、英布、彭越、吳芮屬於本身就是秦末漢初農民起義時就已經存在的地方割據人物,只是他們的利益被項羽剝奪,只好同劉邦結盟打倒項羽,然後恢復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張敖和盧綰接受分封,完全是劉邦在殺死臧荼之後,害怕異姓諸侯王聯合反對劉邦,故而不得不採取的權宜之計,為了繼續殺死異姓諸侯,劉邦才讓這兩人登上異姓諸侯王的位置。

漢朝初期分封的異姓諸侯王,他們有造反的必要性嗎?

清楚這些人的性質,我們就知道在漢朝初年,也就是劉邦擊垮項羽的公元前202年,劉邦當時面對是韓王信、張耳、韓信、臧荼、英布、彭越、吳芮這些事實已經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劉邦本身也只是漢王,與異姓諸侯同一等級,只不過是異姓諸侯的首領,所以他在漢朝初年分封異姓諸侯,只是對於異姓諸侯擁兵割據一方的承認。如果劉邦採取措施對付異姓諸侯,很有可能遭到異姓諸侯的聯手攻擊。

對於異姓諸侯王來說,他們需要劉邦承認他們在自己諸侯國的地位和權力,以此延續自己政權的合法性。這使得諸侯王實際上沒有反抗劉邦的意願,因為在劉邦剷除諸侯王的過程中,只要不威脅到異姓諸侯王的王位,那麼這些異姓諸侯王是沒有意願前去反抗劉邦的統治。

以韓信為代表的異姓諸侯被殺或者被廢都在主觀上沒有造反的意願。

楚王韓信曾經幾次被人建議造反,但是沒有聽取他人的意見,堅信劉邦會承認自己的諸侯王地位,最後被設計帶回關中以至於最終被殺。梁王彭越被部將扈輒建議造反,彭越不聽,最後被劉邦設計逮捕,彭越在流放過程中依舊沒有謀反的想法,之後被呂后設計殺死,被剁成肉醬。趙王張敖被劉邦設計貶為宣平侯,在劉邦羞辱張敖的時候,貫高勸張敖殺劉邦,張敖說過:“君何言之誤!且先人亡國,賴高祖得復國,德流子孫,秋豪皆高祖力也。原君無復出口。”,張敖的心態也是異姓諸侯的心態。

漢朝初期分封的異姓諸侯王,他們有造反的必要性嗎?

以英布為代表的異姓諸侯造反都是無奈之下的自保舉動,並沒有相互聯絡造成七國之亂的局面:

臧荼造反完全是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令臧荼非常恐懼,在臧荼造反之前,項羽舊將利幾就已經舉起反旗,作為楚漢戰爭中出力比較少的臧荼自然害怕劉邦殺死自己。於是造反,兵敗被殺。英布完全是韓信、彭越之死造成的恐慌行徑,英布遂舉兵舉兵造反;與英布比較類似的是韓王信,在漢初韓王信被迫從富庶的中原封國轉移到邊境封國,在匈奴圍城時,韓王信求救於劉邦,卻被劉邦,於是害怕被殺最終舉兵謀反。盧綰被封為燕王后,對劉邦盡心盡責,只是因為猜忌,最後害怕被殺逃入匈奴,而且在逃入匈奴後,還寄託於劉邦能夠體諒自己。其實從各個異姓諸侯王的行為我都可以知道,他們都沒有顛覆或者奪取劉氏政權的動機或者願望,甚至還有感激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能夠在漢朝保留自己的異姓諸侯王的權位,對於這些人來說已經是最高的願望。這種思想也造成了異姓諸侯王先後被劉邦殺死的命運。

《漢書》記載了異姓諸侯王推舉漢王劉邦為帝的文書,這種文書很好的反應了異姓諸侯王的心態:

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又加惠於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

這份文書中諸侯王感恩劉邦的心態溢於言表,在他們看來,天下已經平定,身份尊卑已經定位,土地也劃分完畢,正是劉邦的一項大功德,這也是諸侯們為什麼奉劉邦為帝的原因。

所以從主觀意義上正是漢朝初年的歷史形勢決定了異姓諸侯國的存在,而且在漢朝中央政府承認異姓諸侯權利的情況,這些異姓諸侯王並沒有造反的意願,即使劉邦去世也一樣。

漢朝初期分封的異姓諸侯王,他們有造反的必要性嗎?

長沙國作為劉邦時代殘存的異姓諸侯,一直到漢文帝末年因為絕嗣才被廢除,足以說明異姓諸侯對於劉氏政權的擁護。

另一個因素則是漢朝初年存在的侯國制約了異姓諸侯王國的力量,西漢初年,為了滿足功臣的裂地封侯的願望,劉邦一共分封了137名徹侯,其中有記載的110名徹侯所封的侯國的戶口數達到230540戶,大約佔據西漢戶口的15%。這些侯國基本散佈在異姓諸侯王國之內,軍功集團對於劉氏政權極為擁護,這使得這些軍功集團制約了異姓諸侯的謀反。

所以假如異姓諸侯謀反,首先得擊垮軍攻集團的侯國,然後才能面對漢朝中央政府,這也是異姓諸侯王不會造反的一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