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因嘲笑引發的一場外交噩夢

公元前592年,晉國郤克、魯國季孫行父、衛國孫良夫、曹國公子首,先後抵達齊國,四名使者與齊國進行了外交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名使者雖然都是地位較高的貴族,但他們卻都有身體上的缺陷。郤克有一條斷腿,季孫行父則是禿瓢,孫良夫只有一隻眼睛,公子首則患有佝僂症。

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因嘲笑引發的一場外交噩夢

四名使者來到王宮時,齊頃公便一直在忍住不笑。待到四名使者離開之後,齊頃公立即將這件事講給自己的母親蕭同叔子,與母親一邊說一邊笑。蕭同叔子大笑不止,表示自己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面,於是,便請兒子再來安排一場會晤,讓她親眼看看這四名“怪人”。

蕭同叔子不知抱著怎樣的心態,從民間找來了四名身體同樣有缺陷的接待人員,他們身上的缺陷與四名外國來使一樣,分別為瘸腿、禿頭、獨眼、佝僂。四個特別的接待人員奉命接待了四個與他們一樣有身體缺陷的使者,那場面甭提有多滑稽了。

當時,齊頃公安排人在宮中拉起帷帳,讓自己的母親與眾女眷在帷帳後觀看。雖說,帷帳擋住了這些“觀眾”,卻沒有擋住女眷們的鬨堂大笑。郤克與孫良夫在國內是一人之下的大人物,怎容得這樣的羞辱?他們一怒之下,結伴走出王宮,邊走邊商量如何報仇。

商量了好一會,又聽到頭頂傳來一陣笑聲,原來蕭同叔子正站在高臺上看瘸子和獨眼龍。兩人怒不可遏,當即拂袖而去,發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郤克回到國內後,立即請求國君出兵討伐齊頃公。礙於國際友誼的考慮,晉國國君並未同意。

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因嘲笑引發的一場外交噩夢

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就在這件事快要被人遺忘的時候,齊頃公發兵侵略魯國,主動挑起事端,給了其它國家聯手進攻齊國的口實。

公元前589年,齊頃公率兵侵略魯國,在這場戰爭中齊頃公最寵信的大夫被魯國抓獲。齊頃公以撤兵作為籌碼,要求魯國人交出俘虜。誰知,魯國人根本沒打算講和,立即殺掉了戰俘,並將屍體放在鬧市遊街示眾。齊頃公勃然大怒,當即帶兵進攻魯國。

在齊頃公進軍的時候,遭遇了衛國的阻截,率領衛軍的正是當時受到嘲諷的孫良夫。由於齊國人多勢眾,所以孫良夫被擊敗,齊軍繼續長驅直入。誰知孫良夫吃了敗仗以後,並沒有回國,而是來到晉國請求援兵。值此之際,魯國也派季孫行父來到晉國請援。

就這樣,晉景公派遣郤克,與兩國聯合討伐齊國。聯軍與齊頃公約定天亮再戰,雙方射住陣腳安營紮寨。第二天天還沒有亮,不講武德的齊頃公便下令趁著聯軍做飯時偷襲。沒想到齊軍摸入聯軍營帳時,聯軍早有準備,眾人早就猜到齊頃公不講規矩,於是,便在營帳中設下伏兵。不出所料的是,這場戰爭齊國大敗。

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因嘲笑引發的一場外交噩夢

齊頃公狼狽地回到國都後,立即派使者去諸國求和。作為聯軍代表的郤克提出了四個要求:

首先是要將齊國擄掠來的紀鼎奉獻給晉國;

其次是歸還戰爭期間侵吞衛國和魯國的地盤;

再次是將齊國的所有田地的地壟走向改成東西向(便於外國的戰車駛入齊國);

最後是將齊頃公的母親蕭同叔子送往晉國當人質。

齊國使者國佐拒絕了第三、四條要求,表示若改變齊國的耕地走向,那麼,齊國將會成為眾矢之的的;而蕭同叔子是國君的母親,晉人將其扣押為人質於禮不和。由於,郤克已達到了復仇的目的,於是,便與齊國達成協議,與聯軍撤退。

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因嘲笑引發的一場外交噩夢

這一場戰爭對於齊頃公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也讓他清楚地意識到齊國絕非天下無敵。這次的教訓讓齊頃公變得警醒起來,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他在七年之內禁斷酒肉。《公羊傳》有云:“鞍之戰,齊師大敗,齊侯歸,吊死視疾,七年不飲酒、不食肉。”

在這七年的時間裡,齊頃公總結了經驗教訓,不再發動無意義的戰爭,而是勵精圖治將精力放在治國上,見齊頃公改邪歸正,身為霸主的晉景公要求魯衛兩國將齊國割讓的土地還給齊國。魯衛兩國不肯交出國土,晉景公便對其說道:齊頃公身為一國之君,能夠一連七年不喝酒不吃肉,難道當年的宿怨(指四國使者受辱)還不能消解嗎?

最終,魯、衛兩國礙於晉國之威,將當年割讓的土地還給了齊國,至此,這場因嘲笑而起的戰端終於畫上了句號。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左傳·成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