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號稱諸葛亮門徒,為何慘遭魏將鄧艾完爆段谷之戰或暗藏玄機!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公元二百五十六年,經過洮西之戰的勝利,作為諸葛亮接班人的姜維自信心爆棚,要再度北伐,遭到了眾多的反對,包括一向支援自己的夏侯霸。但姜維一意孤行,丟擲“五可勝”高論,執意出兵。等到了祁山,發現鄧艾早已在祁山立下九個寨柵,“勢如長蛇,首尾相顧”。顯然,人家魏軍早已做好了在這兒打群架的準備。

原來,姜維在洮西之戰退兵後,魏將大多認為蜀軍短時間內不會再度發起進攻,鄧艾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勝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復,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趨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五也。賊有黠數,其來必矣。”鄧艾認為,蜀軍在兵勢軍心、兵將和諧、武器裝備、後勤保障諸方面都佔有很大優勢。

姜維號稱諸葛亮門徒,為何慘遭魏將鄧艾完爆段谷之戰或暗藏玄機!

正史中的這段記載,演義中鄧艾也有類似的描述,鄧艾稱之為姜維“五必出”。當然,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鄧艾都沒有提蜀軍的弱點。蜀軍缺少騎兵部隊,機動能力不高,數量又處於明顯的劣勢,後勤保障困難。更重要的是,魏軍有智計遠勝姜維的鄧艾。鄧艾不提蜀軍劣勢可以理解,因為作戰就要把形勢估計的嚴峻些,做最壞的打算,才能有機會爭取最好的結果。而姜維無視己方弱點,就不可理解了,只能解釋為,他現在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果然,不僅姜維必然出兵為鄧艾準確預料,就連出兵首戰地點祁山都被準確預測,立下寨柵嚴陣以待。眼看進攻祁山不成,姜維只好留鮑素(正史沒有記載此人,疑為羅老先生虛構的人物)屯兵祁山谷口,自己出董亭(今甘肅省武山縣南)襲擊南安(今甘肅省隴西渭水流域)。段谷之戰形勢如下圖所示:

姜維號稱諸葛亮門徒,為何慘遭魏將鄧艾完爆段谷之戰或暗藏玄機!

但姜維的意圖很快被鄧艾識破。鄧艾先期搶戰要地武城山(今甘肅省武山縣西南),打敗姜維前軍。姜維喪失地利,進攻不得,想立營寨也被鄧艾指揮魏軍衝散。眼看進攻南安已無可能,姜維只好連夜渡渭河,依山而進,謀求攻取上邽。姜維的進攻方向又一次被鄧艾準確預料,早在預料姜維襲擊南安時,就認定姜維攻取不了武城山,必然進攻上邽,於是預先在段谷(今甘肅省天山市麥積區西南)設下埋伏,蜀軍慘敗,十多名將領被殺,數千人陣亡,一萬多人被俘。姜維拼死殺出,退回了漢中。這樣,段谷之戰就以蜀軍完敗、慘敗而告終。

姜維號稱諸葛亮門徒,為何慘遭魏將鄧艾完爆段谷之戰或暗藏玄機!

蜀軍為什麼會在段谷之戰中慘敗?

從魏方看,取勝的最重要原因,無疑是鄧艾卓越的軍事才能。鄧艾不僅預料到姜維必然出兵,還準確地預測了姜維進攻方向,處處搶得先機。鄧艾的勝利,是利用地理克利制勝的典型。據史料記載,“艾幼年素有大志,但見高山大澤,皆暗記於心,歸後畫成圖本,標明何處可以屯兵,何處可以屯糧,何處可以埋伏。人皆笑之,獨司馬懿奇其才,遂令參贊軍機。”由此可見,鄧艾重視地理,是一向如此,所以段谷之戰取得大勝,絕非偶然,不是靠什麼運氣,而是他重視地理因素的必然結果。在鄧艾對陳泰說出姜維的進攻方向,以及魏方應對措施時,陳泰感嘆:“吾守隴西二三十年,未嘗如此明察地理。”後來鄧艾奇襲陰平,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這是鄧艾善用地理的又一典範。

回頭再說一說姜維,為什麼會有段谷慘敗?

姜維號稱諸葛亮門徒,為何慘遭魏將鄧艾完爆段谷之戰或暗藏玄機!

有人認為,從段谷之戰過程看,姜維完全實現了調動魏軍於上邽的目的,謀略水平相當高。攻祁山、南安都是虛招,在於吸引魏軍緊密跟隨,魏軍跟著蜀軍在隴西由東而西、由西而東繞了大圈,達到了疲勞魏軍的目的,又能為胡濟軍出祁山參戰贏得時間和空間,只是很不幸,胡濟竟然“失誓不至”,計劃的最後一步落空,遭到大敗。事實果真如此嗎?我認為,姜維攻祁山、攻南安都不是虛招,都是看到魏軍有備(攻祁山),或喪失地利進攻不下(襲擊南安被兵阻武城山)的情況下,不得已改變進攻路線。如果說,蜀軍忽東忽西,調東魏軍跟著兜圈,達到所謂“疲勞魏軍”的目的,蜀軍自己何嘗不疲勞?況且,無論是武城山還是段谷,魏軍都先期到達,以逸待勞,誰更疲勞,不言而喻。

段谷之戰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胡濟“失誓未至”,姜維不得不以疲憊之師獨自抵抗魏軍。但姜維的本來目標不是上邽,為什麼會提前與胡濟約定會師於上邽?有人就是根據姜維與胡濟相約上邽,得出姜維進攻祁山和南安是假,真實目標就是上邽這個結論的。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姜維受阻於武城山,準備向東襲擊上邽時與胡濟約定的。胡濟應該是答應北上,不然史書不會用“失誓不至”的表述。至於為什麼“失誓”,至今仍是未解之迷,後人曾做出種種猜測。我認為,假設胡濟如期到達,段谷之戰取勝可能也幾乎為零,只是可能不至於敗這麼慘。

姜維號稱諸葛亮門徒,為何慘遭魏將鄧艾完爆段谷之戰或暗藏玄機!

除了胡濟援軍未到外,姜維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輕兵深入,糧餉不繼”。可見,姜維急於立功,不等糧食送到就開幹。或許姜維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求援於胡濟,很可能讓胡濟帶糧食率重兵救援,以彌補輕兵深入,不待輜重的錯誤。而胡濟沒有來,不僅是援軍力量沒有發揮,還導致自己所帶軍隊沒飯吃,餓著肚子打群架,不敗就怪了。

段谷之戰對三國後期的走勢產生極大的影響。魏方下詔褒獎,鄧艾“遷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鄧侯。分五百戶封子忠為亭侯。”可見魏方欣喜程度。就蜀方而言,“星散流離,死者甚眾”,《姜維傳》記載為“眾庶由是怨,而隴以西亦騷動不寧”。“眾”是眾臣,“庶”是平民,說明蜀國朝野普遍反對姜維對外戰爭了。同時這也說明,段谷之戰後,蜀漢的勢力已無法控制隴西,隴西不再是蜀漢進取關中的戰略基地,反而成為後來魏滅蜀的戰略支點。段谷之敗後,姜維上表自貶為後將軍,雖然仍是輔政大臣,威望斷崖式下降,投降派逐漸佔據輿論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