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諸葛亮不北伐,勤理內政偏安一隅,三國會變成什麼局面?

這樣的局面,結局很簡單,蜀國還是第一個完蛋。

首先,我們來看看蜀國的地理形勢。

在中國的各大戰略要地中,要說起來山川險固,無論關中、江南、河北、山西等地,都不如四川。

如若諸葛亮不北伐,勤理內政偏安一隅,三國會變成什麼局面?

李白詩中寫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從地形上看,青藏高原到四川西部戛然而止,秦巴山脈橫亙四川北部,巫山折向西南與雲貴高原相連線。

所以,從外部形勢來看,四川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嶺構成了天然防線。

四川與外界的主要交通聯絡條件就是依託長江及其支流建立起來的水運系統,長江三峽是四川與東部來往的要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是與北方往來的通道。

重慶和成都,是水運系統的兩大樞紐,分別位居上下游。

如若諸葛亮不北伐,勤理內政偏安一隅,三國會變成什麼局面?

相對於外界形勢的險峻,四川境內有適宜發展農業的肥沃平原,還有著包括鹽、鐵在內的豐富物產。

早在《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就說益州是“天府之土,民殷國富”,到唐宋時期,四川賦稅與揚州相當,為天下之最。

然而,四川既然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什麼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從四川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政權呢?

要知道,歷史上,四川曾經出現過許多割據政權,從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到東漢末年的劉焉劉璋,劉備,再到西晉末年的李雄,再到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最後一個就是元朝末年的明玉珍。

如若諸葛亮不北伐,勤理內政偏安一隅,三國會變成什麼局面?

這些政權,絕大多數都選擇了休養生息,偏安一隅,為何最後還是一一被降服了呢?

很簡單一個原因,不思進取。

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的時候,四川的統治者只有利用好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地勢險要的條件,在政治上積極進取才可以吸引四方豪傑,將有利條件轉化為奪取天下的雄厚基礎。

否則,如果只是一心偏安,那麼四川的這些險要地形也不足以保命。

歷朝歷代,比如岑彭入瞿塘、鄧會鍾艾破劍閣等等,都是如此。

如若諸葛亮不北伐,勤理內政偏安一隅,三國會變成什麼局面?

所以顧祖禹總結到,“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爭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險而坐守之,則必至於亡。”

換句話說,就是不主動出擊,肯定死,主動出擊了,還有搏命一把的可能。所以,如諸葛亮一般的人中龍鳳,自然要選擇北伐,而不是鬼縮四川。

至於姜維北伐,那是隻學到了諸葛亮的形,沒有學到諸葛亮的神,無可奈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