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誰,為何做了20年的太子,最後還是被父皇廢掉了儲君之位

他是相貌英俊的嫡長子,為人寬厚仁慈,愛好文學,卻不討父皇母后喜歡;他是中國歷史上命運多舛的皇太子之一,做儲君二十年最後仍然被父皇廢黜、淪為庶民;他也是結局最為悲慘的廢太子之一,即便讓出太子之位卻也沒能善終,最後竟和十個兒子一起被新繼位的皇帝殺害。那麼這位苦命的太子到底是誰?他到底因何得罪父母,最後會失去儲君之位,為何擁有二十年行政經驗的資深儲君,卻也沒能阻止東宮易主變局厄運的發生;他的個人悲劇是天意如此,還是咎由自取呢。

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的一天,隋文帝在武德殿,召集文武百官、宗室親族和眾多皇子。只見皇帝不著冠冕,一身戎裝,表情嚴肅地立於殿上。雖說不知道今天皇帝具體要做什麼,但是透過皇帝不同尋常的裝束和召集眾人的情況推論,不難看出今天必有大事發生。見人員都已就位,皇帝就命內史侍郎薛道衡宣讀事先就準備好的詔書,待宣讀結束,很多大臣都驚愕不已,彼此面面相覷。為什麼呢?因為詔書的內容實在石破天驚,簡言之就四個字:廢黜太子。

他是誰,為何做了20年的太子,最後還是被父皇廢掉了儲君之位

就在大家還沉浸在對太子失位表示難過和惋惜之時,薛道衡又代文帝問責廢太子,原文是:

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廢,其可得耶?

意思是說:你的罪惡,已經是天怒人怨了,想要不被廢黜,怎麼可能呢?

這位被廢太子,馬上拜倒在地,馬上應答:

臣合屍之都市,為將來鑑誡,幸蒙哀憐,得全性命。

意思是說:臣子我的罪過,按理說應當被當街處斬,用以警戒後人,我很慶幸得到您的同情和憐憫,得以保全性命。言訖,淚流滿面,被人押送,離開大殿,眾大臣見狀,也是唏噓不已。那麼這個被皇帝廢黜的太子是誰呢?他到底因何被廢?在整個廢黜過程中,又有哪些幕後黑手參與其中、推波助瀾呢?

他是誰,為何做了20年的太子,最後還是被父皇廢掉了儲君之位

優秀太子,父慈子孝

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一生育有五子五女。其中楊勇居長,又因五子皆為一母所生,因此楊勇就是楊家正宗的嫡長子。他出生在北周時期,小字睍地伐。從小楊勇就表現出對文學的熱愛,喜歡吟詩作賦。因此他就特別喜歡結交文學之士。

作為貴族子弟,從楊勇誕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對他寄予厚望,何況他還是將來繼承家業的嫡長子。楊勇的確是幸運公子,年紀輕輕,就被封為博平侯。等到父親楊堅矯詔輔政,成為大權獨攬的左大丞相時,楊勇又被任命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父親此舉,用意很明顯,就是讓他坐鎮洛陽,統領北齊故地。待到開皇元年(581年)二月,父親楊堅廢周自立,登基稱帝后三天,就亟不可待冊立嫡長子楊勇為大隋的皇太子,讓他參與軍國政事。應該說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對皇家父子,關係和諧,感情融洽,稱得上是父慈子孝,君明臣賢。

大隋建立之前,受史料所限,有關楊勇的記載並不多,不過從現存的一則史料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楊勇其人的治國能力。因為隋朝脫胎於北周,北周滅亡前的疆域,其實是由原北周之地和東邊的北齊之地構成。兩地相較,關東地區的經濟發展遠遠高於關西。因經濟發達,在北齊故地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就多,國家管理得就相對鬆散。但是北周不一樣,北周政權是典型的軍政府,他們對於轄區內的老百姓管理得非常嚴格。楊堅從小就生活在北周這種嚴謹的政治氛圍中,他的很多思維早已固化,現在見北齊故地的流動人口很多,認為這些人可能是不安定分子,於是稱帝后的楊堅就決定強遷一批人口到北部關塞戍邊。楊勇見狀,就趕緊上書諫言,大呼不可。奏摺具體內容:

“竊以導俗當漸,非可頓革,戀土懷舊,民之本情,波迸流離,蓋不獲已。有齊之末,主暗時昏,周平東夏,繼以威虐,民不堪命,致有逃亡,非厭家鄉,願為羈旅。加以去年三方逆亂,賴陛下仁聖,區宇肅清,鋒刃雖屏,瘡痍未復。若假以數歲,沐浴皇風,逃竄之徒,自然歸本。雖北夷猖獗,嘗犯邊烽,今城鎮峻峙,所在嚴固,何待遷配,以致勞擾。臣以庸虛,謬當儲貳,寸誠管見,輒以塵聞。”

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是說:移風易俗這事不可操之過急,安土重遷,人之常情。北齊故地人員流動是因為受北齊昏君和平齊戰爭之害所致。前一年又爆發平定三方的戰爭,遭此破壞,因此故齊舊地的農業生產到現在都沒有恢復,我們休養生息幾年,之前流動的人口自然就會安心定居。雖說邊疆有突厥擾邊,我們的城池堅固,無須遷民助守。

應該說楊勇這個建議非常符合道家“撫民以靜”的策略,特別是歷經戰亂之後,百廢待興,更應如此。所以文帝覽閱表奏後,非常高興,就採納了太子的主張,沒有強行移民,故齊之民也就因此躲過一劫。

他是誰,為何做了20年的太子,最後還是被父皇廢掉了儲君之位

奢侈高調,得罪父皇

就北齊故地移民之事而論,應該說楊勇的建議其實比雄才大略的隋文帝還高明,不過這也是史書對楊勇唯一一條比較友好的記載。之後楊勇的表現基本上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特別是成年之後的楊勇,既不能使勵精圖治的父皇滿意,也未能討統御六宮的母后歡心,甚至成了父母二人心中共同的“問題青年”。

首先來看楊勇是如何使父皇不滿的。

(一)奢侈腐化。楊勇曾經得到一副蜀地製造的鎧甲,他用珍寶玉器將這副鎧甲裝飾一新, 因此整個鎧甲看起來非常美觀華麗。文帝那是艱苦創業的君主,一見之下,就很不高興,生恐太子楊勇從此走上奢侈腐化的歧途,於是就對兒子語重心長地說:“縱觀歷朝歷代,沒有聽說驕奢還可以享國長久的。我從前的衣服,每種各儲存一件,你要常常觀看,用來自我告誡。兵器講求實用,你把它裝飾得這麼華麗有什麼用,現在我就賞賜給你一把我從前使用的戰刀,希望你戒奢從簡,崇實務本”

(二)行為高調。冬至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太子作為國之儲君,通常也會舉辦宴會,宴請前來拜賀的官員。可是有一次,隋文帝聞知楊勇在東宮,高奏雅樂,身著錦服,接受百官朝見,把聲勢搞得很大,就很不高興。他就對近侍臣說:“冬至節那天,我聽說百官都爭相到東宮,朝見太子,這屬於什麼禮節。”負責祭祀禮節的官員太常少卿辛亶就說:“到東宮拜見,那應該叫賀,不能稱之為朝”。文帝聽聞馬上就說:“對呀,既然是賀,那就應該三三兩兩去嘛,我怎麼聽說文武百官都去了,太子還身著盛裝,大模大樣接受百官跪拜,這很違禮”。說完這話,隋文帝專門下了一道詔書,詔書說:“禮法就是用以區分尊卑貴賤的,皇太子雖然位居百官之上,是國之儲君,可終究還是皇帝的臣子,希望以後,別再這樣了”。自此之後,隋文帝對太子就開始心存罅隙,極度不滿起來。

他是誰,為何做了20年的太子,最後還是被父皇廢掉了儲君之位

模範丈夫,伉儷情深

再來看楊勇是如何得罪母后的。

歷史上北朝婦女,向來剛強、妒忌成性,獨孤皇后就是其中突出代表,她終生奉行在我們今天看來相當主流的“一夫一妻”原則,獨孤氏最厭惡男人喜新厭舊,三妻四妾。在喜結連理的當夜,獨孤夫人就曾逼丈夫楊堅發下“白首同心”的誓言。楊堅在婚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確實信守自己許下的諾言,與妻子朝夕相伴,不離不棄,從未與別的女人有過情感瓜葛。不過我覺得楊堅之所以能信守諾言,與妻子親密無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楊堅從小由尼姑智仙撫養,在寺院中長大,因此他的性格中除了擁有常人少有的佛教莊重感外,還有清心寡慾的特徵。

(二)獨孤皇后本人不僅花容月貌,還秀外慧中,論及魅力,與其他女性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三)婚後楊堅的處境極為艱難,先有權臣打壓,後有皇帝猜疑,因此楊堅急需藉助獨孤夫人擺脫困境,他哪裡敢違背誓言,和夫人鬧僵。

(四)當上皇帝的楊堅勵精圖治,為了建功立業,可以說早已變成工作狂,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也讓他也沒有時間約會其他美女。

(五)最後就是獨孤皇后每天送楊堅上朝,退朝後接楊堅回宮,楊堅根本就沒有私人空間。而且皇后又是六宮之主,耳目遍及整個後宮,其他宮女也不敢魅惑皇帝,插足皇后婚姻。

寵幸新歡,冷落原配

與丈夫楊堅的專一痴情不同,兒子楊勇的表現就非常糟糕了。

隋朝建立之後,特別是平定江南之後,整個大隋王朝經濟發展,物產豐盈,政治穩定、國富民足。整個國家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太平景象。儒雅高貴的“皇二代”楊勇原本就不似父親那樣雄才大略,熱衷政治,是個工作狂。相反楊勇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閒暇之餘。他很快就沉湎在奢侈腐化生活帶來的樂趣之中。楊勇這人不但熱衷物質享受,而且還貪好女色,這就觸犯了母后獨孤氏的大忌。獨孤皇后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很大程度上就因為她和丈夫長期堅守“一夫一妻”,並本色演繹一出“諸子同母”的帝后婚姻神話。隋文帝一共有五兒五女,這十個小孩無一例外,都是獨孤所生。為此楊堅還曾在朝堂之上誇耀說:

朕傍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

意思是說:我沒有嬪妃,五個兒子都是一母所生,他們是真正的兄弟。

太子楊勇的正妃元氏乃洵陽簡公元孝矩之女,當初楊堅之所以選擇和元家聯姻,主要是看中元氏是北魏宗室之後,和楊家門當戶對。也正因為是宗室之後,這個元氏妃子性格剛強,作風潑辣,很有鮮卑貴族女子普遍的風範,這一點倒是和婆婆獨孤皇后很相似,但是這樣的性格肯定難獲風流倜儻太子爺楊勇的歡心。楊勇就曾對人說:

阿孃不與我一好婦女,亦是可恨。

意思是說:母親不給我娶一個好老婆,真是遺憾。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這話很快就傳到專斷霸道的獨孤皇后耳朵裡,獨孤皇后自然非常不悅,至此,她對大兒子的印象就急劇惡化。

就在太子對婚姻十分不滿,與元氏關係非常冷淡之際,有一個女孩子卻因緣際會,進入楊勇的視野,闖入他的生活之中,這個女孩子就是雲姓姑娘,小手藝人云定興的女兒。

與元妃相比,楊勇覺得還是這個雲姑娘更具魅力。因為出身卑微,雲姑娘自然不會像元氏那樣飛揚跋扈;另外父親雲定興是心靈手巧的匠人,可以想象受父親影響,雲姑娘肯定是聰明伶俐,心思靈動;再加上如花似玉的美貌。果然,楊勇初遇雲氏,就一見傾心,產生相見恨晚的感覺。和花容月貌、善解人意的雲姑娘相較,霸道潑辣的元氏自然相形見絀,徹底失寵。

不過楊勇深知母后的性格,那是“一夫一妻”原則堅定的捍衛者。所以一開始他還真不敢把雲氏直接接進東宮。思來想去,楊勇就在宮外另購一處宅院,將雲姑娘安置在外,自己沒事再溜出宮外,私下與之約會。一來二去,多次約會的最後結果就是:很快雲氏誕下一個男嬰,楊勇喜做人父,愛屋及烏,自然大喜過望,如此一來,楊雲兩人的關係就更加如膠似漆、你儂我儂了。

見生米已成熟飯,一向強硬嚴肅的獨孤皇后只好妥協,默認了這個新兒媳和小孫子。於是楊勇順勢就冊封雲姑娘為昭訓(太子妾婦的一種)。要說這雲昭訓也真是很爭氣,相繼又為楊勇生下二個兒子。這樣一來,雲昭訓東宮第一寵妾的地位就再也無法撼動了。

他是誰,為何做了20年的太子,最後還是被父皇廢掉了儲君之位

元妃暴斃,母子交惡

與此同時,東宮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直接促使皇后與太子的關係尖銳對立起來,讓獨孤皇后實在是忍無可忍。這件事就是太子妃元氏之死。

楊勇自從幸遇雲氏,那是三天兩頭往外跑,元氏幾天都見不到丈夫的身影,等到雲姑娘正式搬進東宮,兩人更是耳鬢廝磨,形影不離,眼見著新寵雲昭訓不斷生子,而自己這個正妃卻連一兒半女都沒誕下,元妃也是憂心忡忡,本來就心胸狹窄,現在又羨慕嫉妒恨,為此急火攻心,沒過三日,竟然一命嗚呼。

應該承認元妃之死肯定和太子過度寵幸雲昭訓有關。坦率地說元妃就是因為氣憤已極,以至氣結於胸,最終喪命的,和楊勇雲昭訓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身為婆婆的獨孤皇后她不這麼看,她就想了,元妃年紀輕輕為何突然暴斃呢?肯定是兒子楊勇因為討厭元妃,就與寵妾雲昭訓合謀,毒死了我這個可憐的兒媳。有了這麼一個主觀推斷,獨孤皇后可就不幹了。

我在上一篇介紹獨孤皇后的行文中,就詳細介紹了她的性格特點。獨孤皇后有什麼性格特點呢?其中之一就是她其實和丈夫楊堅一樣,都是權力慾和控制慾非常強烈的人。在她看來,你楊勇為了寵妾毒殺元妃,這就等於間接向我這個母后示威,或者說公然挑戰我這個皇后的權威。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元妃是我親自為你挑選的。你不喜歡她就等於討厭我。她就將原本簡單的三人關係進行了複雜的轉化換算。這叫為臣不忠,為子不孝,獨孤皇后自然不能接受,於是她就徹底怒了。

楊勇絕對想不到的是,就在他率性而為,得罪父皇母后,繼續與雲昭訓親親我我,自認為太子之位固若金湯的同時,有一個擅長表演、野心勃勃的傢伙早就對他的儲君之位垂涎三尺了。那麼這個覬覦上位的人是誰呢?他就是當時聲名藉甚,功勳卓著的晉王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

老謀深算的楊廣的確心機過人,他先利用母后對自己的偏愛,使之成為自己入主東宮的奧援。另外在外朝,他又私下積極拉攏宰相楊素,把楊素變成力挺自己當太子的鐵桿粉絲。就這樣,奪嫡工作小組就構建起來了。具體分工就是:獨孤皇后在內,宰相楊素在外,兩人互通聲氣,相互配合,利用栽贓汙衊和誹謗抹黑的手段,晝夜不停給文帝灌輸太子無才無德的不良言論,促使皇帝改變主意,另立儲君。經過三人不懈努力,開皇二十年,父皇楊堅終於廢掉了楊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晉王為嗣。

廢長立幼,失位原因

到了開皇二十年(600年),儲位之爭,最終塵埃落定。就在楊勇被廢為庶民,黯然走下太子寶座,最終淪為儲位角逐的失敗者時,我們不禁要問,楊勇的失敗到底有哪些原因,為何精明神武的隋文帝會做出“廢長立幼”這樣的“蠢事”呢?其實這裡面也是有內在原因的。

(一)就性格而論,據《隋書》記載,楊勇的性格是:

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

就是說楊勇這個人毫無城府,是個率直任性的人。此前我寫有兩篇行文,一篇介紹楊堅,一篇介紹獨孤皇后,從介紹中,不難看出:這對帝后夫妻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其實都是那種城府很深,且喜怒不形於色的老江湖。太子這種性格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不可容忍的罪過。因為太子是儲君,也是未來的皇帝,如果缺少城府、過於率性,就很難在波譎雲詭的政壇做到大權獨攬,成為乾綱獨斷的大隋君主。因此,楊勇的性格確實不太適合做政治家。

(二)隋文帝對太子不滿。楊堅稱帝的過程,我在前面寫的文章中有過簡單介紹,他其實借“主少國疑”之機,靠欺負孤兒寡婦,再利用陰謀詭計,成功奪權,改朝換代,繼而走上皇帝崗位,自古就被史家稱作“得國不正”。正因為皇位來路不正,所以楊堅才把權力看得非常緊,謹防別人有樣學樣,複製自己的成功。因此他的性格就顯得格外多疑和猜忌。隋朝的開國功臣有很多,但真正能善始善終的寥寥無幾,他們中很多人其實都是死於文帝的猜疑之下。太子高調地接受群臣跪拜,無疑觸碰到皇權這根紅線。在楊堅看來,楊勇此舉,無疑就是搶班奪權的前奏,或者說是登基稱帝的預演。更何況太子還缺乏謙虛謹慎的素養和艱苦樸素的作風。

(三)獨孤皇后對太子不滿。按說一個母親對自己的長子,展現更多的應該是慈愛和呵護。不過我們也要明白一點,獨孤皇后她不是一般的女性,她是母親不假,更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而且她本人熱衷政治,其實是一個不甘寂寞的女政治家,或者說是政治動物。她對子女向來就是恩少威多,和丈夫對子女的嚴厲態度好有一比。而太子楊勇恰恰是文人性情,附庸風雅,驕奢淫靡、花天酒地、寵幸美女。這就嚴重挑戰了獨孤皇后內心預設的道德底線,楊勇這諸多放浪形骸的表現自然不入母后的法眼,為此母子交惡。

(四)楊廣和楊素的合力運作。若論心機和智謀,晉王楊廣和宰相楊素,那在整個隋朝君臣中絕對屬於遙遙領先的佼佼者。在奪嫡過程中,這兩人不僅善於利用機會,而且還善於製造機會。針對太子的種種不端之處,他們散佈流言,無中生有,造謠誹謗,大耍陰謀詭計,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更何況太子楊勇本身也確實存在很多毛病,如此一來,被這二位抓住把柄,一番加工炮製之後,再彙報給皇帝,如是者三,皇帝自然會對太子心懷不滿,漸漸也就有廢黜之意。

廢立影響,朝廷分裂

儘管楊勇有諸多不足之處,但是他畢竟是文帝的嫡長子,而且做太子已經二十年,其儲君名分早已為天下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文帝因偏聽獨孤皇后和楊素的一面之詞,非常草率地行廢立之舉,其實是很不妥當的。做儲君多年,楊勇身邊必定會聚攏一批朝廷官員,此時廢黜太子,就等於人為製造朝廷分裂。例如宰相高熲就因為力挺太子而被罷官,高熲那可是大隋王朝最有才華的宰相,因廢長立幼而造成非常嚴重的人才內耗,蒙受損失最大的其實還是朝廷。那麼,晉王楊廣,如何能在大哥已經當了二十年太子、名分已定的情況下,成功逆襲,成為新一代儲君的呢。欲知詳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參考文獻:

1《周書》——令狐德棻(唐)

2《隋書》——魏徵(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