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歌姬的氣節,三百年前的傳奇,讓那段歷史多了些顏色

導讀:如果說要去南京遊玩,有人說玄武湖可以不去,紫金山可以不去,但是秦淮河卻不可不去,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有過很多令人感慨的另類傳奇。比如,《桃花扇》。

明末歌姬的氣節,三百年前的傳奇,讓那段歷史多了些顏色

三百多年前,秦淮河邊的媚香樓前,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迎親。可此時待嫁的新娘,卻一頭撞向了門柱。她是誰呢?正是《桃花扇》裡的主角,李香君。

根據史料,李湘軍歷史上確有其人。她是明末清初秦,淮河上一位著名的歌妓,因為人長得美,能歌善舞,精通琴棋書畫。她和馬湘蘭,董小宛,陳圓圓還有柳如是等人,並稱為秦淮八豔。

很奇怪,煙花女子要出嫁從良這是好事啊,李香君為什麼要自尋短見呢?這就要說到李香君的身世了。根據史料記載,明朝天啟四年,李香君出生在蘇州閶門楓橋的吳宅。她原本姓吳,有兩個哥哥,父親是是朝廷武官,本來家境並不差,她不應該淪落為歌姬。但是,在她三歲那年,家裡發生了鉅變。

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魏忠賢閹黨專權。當時東林黨人進行反擊。然而,最終的東林黨以失敗告終,其成員紛紛被魏忠賢治罪殘害。李香君的父親正是東林黨人,自然也就沒有逃脫被殘害的命運。吳家從此家道中落,李香君也被迫流落街頭。但也正因為這次鉅變,由此開始了她傳奇的一生。

明末歌姬的氣節,三百年前的傳奇,讓那段歷史多了些顏色

李香君八歲那年,流落到秦淮河邊乞討的時候,被一個叫李貞麗的歌姬收養,李香君也就隨了養母改姓李。自古以來,娼妓的命運是非常悲哀的,很多人在她們這裡一擲千金,流連忘返。但很少有人願意娶她們,即便歌姬賣藝不賣身。所以,那個時候的歌姬能夠從良嫁人,相夫教子極少。

但是人總是會老的呀,不成家,沒有孩子,等到人老珠黃的時候,靠誰來養老呢?所以,很多歌姬都會收養一兩個養女,以便將來有個依靠,李香君便是這樣成了李貞麗的養女。在李貞麗的悉心調教下,李香君從小便音律詩詞、絲竹琵琶是無不精通,而她尤其擅長的是南曲。據說,只要她一開唱,門口就別想再擠進人。

16歲那年,李香君的小樓裡來了一位非常特別的客人。此人雖然只在二十歲上下,但是儀表堂堂,談吐不凡。李香君一見到他便怦然心動。而這位少年對李香君也是一見鍾情。此人正是《桃花扇》的男主,明朝戶部尚書侯恂之子,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侯方域,明末清初著名的才子、散文家。

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核心,由以前散佈江南的十多個文學社聯合組成一個團體,叫復社。這些人在一起,既談文學做學問,更談政治,當時在全國影響非常之大。而這個侯方域正是復社的領袖人物。由此可見,此人是非常有才華了,也正是因為這個侯方域才有了李香君的傳奇。怎麼回事呢?具體就得說到他們相識四年之後。

明末歌姬的氣節,三百年前的傳奇,讓那段歷史多了些顏色

兩人苦苦相戀四年後,終於結為夫妻。這裡要說一下,他們的這種結合,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正式夫妻。因為侯方域出身官宦世家,而李香君是個歌姬,門不當戶不對,那他們怎麼結合的呢?

按照當時的習俗,侯方域只要給妓院一筆重金,再出錢辦一個隆重的儀式。李香君就可以專門為他服務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叫包養,當年也有特定的說法,叫梳攏。

據說侯方域當時確實不含糊,不僅給李貞莉一大筆禮金。梳攏當天還邀請了楊龍友、陳貞慧、方以智等當時的一代名流到場,為他和李香君的結合作證。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他們新婚的當天晚上,洞房之中發生了讓人不解的一幕,李香君翻臉了。

而原因,就是李香君知道了,侯方域為她蘇瀧這筆錢的來歷。原來,侯方域雖然出身官宦世家,但他的父親祖父都是東林黨人,而他自己所在的復社前身也是東林黨。換句話說,他們一家都被閹黨打壓,家道早就敗落了。想要給李香君梳攏,他根本就沒錢。

那他給李香君梳攏的錢是哪來的呢?朋友楊龍友資助的。按說這雖然氣人,但也不至於有這麼大的反應啊?因為事實上,那筆錢也不是楊龍友的,而是一個叫做阮大鋮的人託楊龍友轉增給侯方域的,而問題就出在這個阮大成身上。

明末歌姬的氣節,三百年前的傳奇,讓那段歷史多了些顏色

阮大鋮,明末的著名的戲曲家和文學家。但是此人最大的問題是人品極其下作,他拜魏忠賢為乾爹,極盡諂媚之能事,一直為閹黨打壓東林黨鼓吹宣傳,為世人所不齒。清軍入關之後,閹黨餘孽擁立福王,成立了南明政權。阮大成又四處為閹黨拉攏名流人士。而他之所以暗地出資為侯方域和李香君操辦婚禮,就是看中了侯方域的名望,要拉他入閹黨。

只是沒想到,那天晚上,李香君先是劈頭蓋臉的把侯方域罵了一通,接著變賣首飾,四下借錢總算是湊夠了數,最後毫不客氣的把錢扔還給了阮大鋮。但是,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李香君的經歷才變得更加傳奇。

阮大鋮對於李香君把錢扔還給他,並大罵閹黨,還要求侯方域和他斷絕關係,感覺很沒面子。惱羞成怒之下,阮大鋮開始報復,先是羅織罪名,從政治上陷害侯方域。逼的侯方域不得不和李香君揮淚告別,逃離南京。

接著,他就對李香君下手,強行的逼她嫁給一個叫田仰的巡撫,結果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只是阮大鋮萬萬沒想到,一個身在青樓的弱女子,在這個關鍵時刻,性子竟然如此之烈,寧死不從。

明末歌姬的氣節,三百年前的傳奇,讓那段歷史多了些顏色

後來田仰這個人還算識趣,既然李香君寧死不從,那就也就只好作罷。沒有想到的是,李香君在撞柱自盡的時候,頭上的血滴落在地上的一把紙扇上,由此引出了一段文學傳奇。

扇子是侯方域給李香君的定情之物。當時好友楊龍友看到這個事情以後,非常的感動,就把這把扇子略加點染,畫成了一支真正的桃花。著名的戲曲《桃花扇》故事,就是從這把扇子而來的。

但是,阮大鋮依然不肯放過李香君,把她搶到了南明後宮,給南明皇帝充當歌姬。阮大鋮卻怎麼也想不到,李香君卻是一個節烈至極的女子。雖然備受屈辱,但仍然在為皇室貴族唱歌助興的時候,藉機大罵那些奸臣。

直到公元1646年,南京被清軍攻破。李香君終於從皇宮裡逃了出來,她想去哪呢?侯方域,這是她的第一個念頭。但是沒多久,她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侯方域出身明朝官宦世家,他本人也曾對李香君宣稱與清朝勢不兩立。但事實上,他逃回北方老家沒多久,便參加了清朝主持的科舉考試,投降了清朝。這一點,對於崇尚氣節的李香君來說,打擊是致命的。

有些朋友可能看過桃花扇,還記得裡面的內容。後來在棲霞山,侯方域和李香君再度重逢,可是事實上並沒有這回事。那麼李香君後來的命運怎麼樣了呢?

明末歌姬的氣節,三百年前的傳奇,讓那段歷史多了些顏色

有關李香君最後的結局,民間一直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後來,李香君終於和侯方域在蘇州重逢。但時勢變遷,他們也是兩心茫然,最後雙雙出家;另一種說法,李香君先是隨侯方域回了侯方域的河南老家,但是因為侯方域變節南下,李香君則被趕出了侯府,最後流落異鄉,寂寥而死;第三種,他們最終沒有見面,李香君獨自一個人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道觀裡出家了。

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是真的呢?專家的研究結果卻跟這三種說法完全不同。從當時的史料來看,李香君最後是不知所蹤。所謂大時代小人物,在朝代變更的混沌時期,作為歌妓的李香君,不知所終的結局可能更加真實。

李香君一個明末的歌姬,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氣節,讓人們在那段沉淪灰色的歷史當中,看到了一絲不同的色彩,這應該就是李香君值得後人景仰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