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和尚原之戰

文/陳二虎

南宋抗金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和尚原之戰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釋出】

巍巍大散關,仿如歷史的豐碑,位於寶雞市西南二十公里的山嶺上,是秦中四塞之一(四塞,也就是關中的四關,南有武關,連通南陽盆地,往北是函谷關,東漢後稱潼關,鎮守八百里秦川;西北有蕭關,控扼西北地區,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西南的便是大散關)是鎮守川陝的咽喉要地,連線著巴蜀和關中,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於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到四川,在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帳下當幕僚。之後寫了一組《書憤》,其中的一首讓我知道了大散關: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南宋抗金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和尚原之戰

(和尚原之戰時期宋金形勢圖)

塞上秋風烈,照鏡鬢已斑,眼前依稀浮現起伏的山嶺,前仰後合,仿如和尚帽狀,此地就是大散關東邊二十公里處的和尚原,讓一位愛國將領在此一戰成名,大敗金將金兀朮,這個人就是吳玠。

吳玠,字晉卿,德順軍隴幹(今甘肅靜寧)人,出身卑微,父親曾是一名鄉兵(又稱寨卒,也就是今日之民兵)。北宋末年從軍,十六歲便成了一名弓箭手,在名將曲端手下當差,由低階武官,賴出色的戰功逐漸脫穎而出,大將張浚殺曲端,舉用吳玠,被朝廷擢升為秦鳳路總管,兼知鳳翔府。

金滅北宋,金軍開始四下攻城掠地,認識到西北的重要。

南宋趙構政權遭逢富平大敗,喪師十萬,失地六十州,抗金形勢危機,吳玠與其弟吳璘率數千殘兵敗卒退守大散關東面的和尚原,處於抗金前沿。面對時局,大將張浚退守四川,其他部隊退保隴西,使得吳玠兄弟所統的幾千兵馬成了孤軍,沒有糧草沒有援軍。

風雨飄搖的時局,人心難測,曾有人想劫持吳玠兄弟到金帥金兀朮那裡邀功請賞。

南宋抗金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和尚原之戰

(大散關,吳玠兄弟塑像)

吳玠認識到形勢的緊迫,召集手下將校,推心置腹交流,歃血為盟,誓死報國,穩定了軍心,化解了內部的危機。

然後裁減冗員,帶手下與老百姓共同修築城牆水渠,恢復生產,大規模屯田,度過了糧荒。然而更加嚴峻的時刻到了,金軍挾富平大勝之威,決定一舉拿下四川,公元1131月5月,金將烏魯、摺合率軍分別從階州、成州出大散關,到和尚原會師攻宋。

面對金兵,手下勸吳玠應該避其鋒芒,退入漢中堅守,吳玠慷慨激昂地說:“我在此地,敵不敢越我而進,堅壁臨之,彼懼吾躡其後,是所以保蜀也。”多麼富於遠見的話語,也因之保全了蜀地。

吳玠鼓勵將士,堅定信心,準備迎戰。

險峻的和尚原山谷縱橫,溝嶺交錯,路窄難行,石頭林立,十分不利於金軍騎兵的戰鬥力發揮,只好下馬步行。吳玠敏銳地捕捉到有利時機,兵分兩隊,先率一隊突襲金兵,當戰至中午,雙方均已疲憊,吳玠立馬指揮待命休息的另一隊生力軍投入戰鬥,奮勇衝殺,金軍不支,死傷慘重,敗下陣去。此時,另一路金兵艱難到達,撞到槍口上,吳玠乘勝攻擊,一舉擊潰,完勝兩路金兵。

南宋抗金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和尚原之戰

金軍統帥金兀朮(完顏宗弼)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手下的兩支兵馬敗於吳玠幾千殘兵手下,十分震驚,怒從心中起,點起手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來,與吳玠夾澗對峙。

吳玠手下的將士看到聲勢浩大、人山人海的金兵,不由驚駭,一部分人有怯戰心理。

吳玠召集將士慷慨激昂地說:“害怕只有死路一條,今日恰是我們報效國家之時,我們勇往直前,萬一兵敗,我們兄弟當率先戰死,決不讓將士們先亡!”

眾人聽了,十分感動,願效死力,視死如歸。

金兀朮於1131年十月指揮金兵排山倒海似地向駐守和尚原的吳玠所部宋軍發動猛攻,並且根據地勢與宋軍情況採取“連珠營”的戰法,先於渭水上建造浮橋連線兩岸,打通前後方,加固進攻基地,然後出動威力無比的騎兵衝擊吳玠的陣地;面對金兀朮的重騎突擊戰術,吳玠不愧是一代名將,有針對性地想出了壓制金人騎兵的“駐隊矢”戰術。也就是挑選精於射箭的,按佈置輪流舉射,有效地阻止金人的騎兵突擊,給予極大的殺傷力。這種強勁的弓箭取名“駐隊矢”,能夠連續發射不間斷,箭如雨下,使敵人沒有招架還擊之力,中箭人仰馬翻。

南宋抗金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和尚原之戰

在“駐隊矢”有效的打擊下,金軍的重騎兵傷亡慘重,被迫後退。

吳玠又派其弟吳璘率精選的三千弓弩手設伏於和尚原,就在金兵後退,士氣鬆懈之時,乘夜襲擊,截斷金兵糧道,讓金兵大敗而逃。做為金軍統帥的金兀朮也是身中兩箭。

和尚原大捷也是南宋真正意義上的勝利,是金兀朮率軍侵宋以來遭遇的首次大敗。吳玠此戰一舉成名,共俘虜金軍頭目三百餘人,兵卒八百餘人,繳獲軍用物資數以萬計,因功,吳玠升任鎮西軍節度使。吳玠與其弟吳璘成了抗金名將,之後血戰仙人關,又一次大敗金軍,揚威天下。後來吳玠病逝於仙人關,宋高宗罷朝三日,舉國哀悼,追封吳玠為涪王,諡號“武安”。

我一直深信,人格的魅力也是人性的高貴,擁有氣節與操守,永遠煥發著精神的曙光。對於歷史,我們沒必要一孔之見地下結論,貼近歷史,讓我們感知歷史的心跳。

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無不標註著政權更替與血腥的屠戮,糾結於心的莫過於反思,挺起精神的脊樑。

南宋抗金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和尚原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