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2015年,一部架空歷史權謀劇橫空出世,以極好的口碑,精緻的人物塑造,高水準的製作,成為許多觀眾一遍遍重刷的精品劇。

這部劇,也將“正午陽光”的名頭再一次打響,越來越多網友開始期待“必出精品”的正午陽光,能推出更多好劇。

近日,正午陽光的董事長侯洪亮在採訪中透露:

《琅琊榜3》的劇本已經完成,只是還沒想好怎麼拍。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這樣一個訊息,瞬間激起了網友追《琅琊榜》的深刻記憶,一如以往,

拍一部“金陵城最風光恣意”的天才少年前傳

,成了許多人的心聲。

《琅琊榜》是從梅長蘇涅槃重生回金陵開始的,但劇中仍有許多迷惑行為,也許只能從“前傳”中找答案了。

例如,本文所提的,

關於原太子廢立的問題。

梁帝的一生,隻立了2個太子,一個是被貶謫的蕭景宣,在位7年後被廢,一個是在梅長蘇的費心籌謀下上位的蕭景琰。

蕭景宣是怎麼當上太子的?

這是在整部劇裡,最迷惑的一件事,但又似乎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找到些許答案,又或者,靖王問梅長蘇為何選他,梅長蘇給出的答案,也是蕭景宣之所以成為太子的答案。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01、太子上位的時機很特別

這部劇開篇時,太子蕭景宣就提到:

本宮加封太子6年,如今竟出了一個七珠親王。

也就是說,太子是在6年前上位的,此時,赤焰逆案已經過去6年了。

而靖王蕭景琰已經被放逐了至少五六年,霓凰郡主執掌南境,至少4年(有資料提到,霓凰郡主的父親是在這件案子2年後去世,她才接管南境的)。

梁帝在此時立太子,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此時大梁的政局,已經緩過勁兒來了。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整整6年的時間,足夠梁帝看清楚他的哪些兒子野心勃勃,哪些兒子不堪大用,哪些兒子合適做上位者。

梁帝也是屍山血海裡趟過來的,他從始至終都很精明,雖說赤焰逆案成了所有人不可說的事,但對於當事者梁帝而言,他並不是對那件事無動於衷。

至少在臨近結局中他和梅長蘇的對話裡就可以看出,他仍舊和林燮,言闕有同樣的期盼,只不過,坐在那個位子上,他知道,那樣的江山,他給不了,任何一個上位者都給不了。

但祁王和林燮沒有放棄,反而積極主導,因而給了別人機會。

正是有了赤焰逆案,梁帝清楚明白“槍打出頭鳥”的問題,所以,他用了一個

“表面制衡”

的方法,為大梁帶來了暫時的安定。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為何說是表面制衡?

梁帝扶持的兩個人,真正“可能”上位的只有蕭景宣一個,另一個不過是陪跑的。

蕭景宣是一個平庸無為,事事以母為尊的皇子。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蕭景宣能不能守住這個江山,梁帝心裡是沒底的。

立蕭景宣為太子,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風險,那就是越貴妃精明,太子蠢笨,即便他上位了,被越貴妃和她那從未出現過的孃家把持朝政,是很有可能的。

至於蕭景桓,也就是譽王,他是玲瓏公主的兒子,上位機率幾乎為0,但顯然梁帝給了他機會。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梁帝在後面提到,他也想看看譽王能做到什麼地步,如果譽王足夠優秀,江山交給譽王也未必不可。

但風險,同樣也很大,畢竟他身上流著滑族人的血液,而且,梁帝不確定,譽王的身世是不是真的萬無一失。

可惜,譽王沒把握住這個機會,他全副心思都用在了和太子鬥法上去了。

一個平庸至極,甚至都未必能守住蕭家天下的皇子,一個外族公主所生,幾乎沒有上位機會。

可偏偏,梁帝把他們拉到一個位置上去平衡朝局,這就很值得深思了。

為什麼這麼做?

只能說,此時正處於壯年的梁帝,並沒有真正要制衡的意思,而是在觀望,觀望誰能成為最合適的人,又或者,是梁帝深知他的子嗣裡,能守住江山的人不多。

如梅長蘇告訴靖王的答案一樣,因為沒得選擇。

但是,最想要蕭景宣成為太子的,一定不是梁帝。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02、蕭景宣成為太子是因勢利導的結果

蕭景宣平庸,所以梁帝總是一次次叮囑,催促,讓他多學學為君之道,卻又將許多能夠快速立功的機會都給了譽王。

看著,確實是制衡了。

但事實上,這更像是梁帝順勢而為的結果。

最想要蕭景宣當上太子的,應該是誰?

又或者說,是誰助長了蕭景宣拿下太子之位的志氣?

全劇看下來,關於蕭景宣的筆墨其實不是很多,除了庸碌以外,他最明顯的一個特徵,是聽話。

聽母親的話。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媽寶男”,這種人,往往沒什麼大志氣,反而對母親的要求和期盼,是絕對聽從的。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由此可以推測,最想讓他上位的,無疑是越貴妃和越貴妃背後的支持者,我們後面也知道了,這背後的人,是謝玉。

赤焰逆案的是是非非畢竟已經過去6年了,大梁也都安定了,那麼就該考慮一下繼承人的問題了。

謝玉對梁帝很瞭解,知道他害怕皇權再次受到威脅,所以始終站在暗處聯絡天泉山莊,主導太子上位的事情。

站在太子對立面的譽王,此時也沒有閒著。

一方面,他因為生母“祥嬪”的“身份低微”,所以一直處於很尷尬的處境,但有了皇后這個養母和言家這個“母族”的保駕護航,自然也就助長了他想要站在權利巔峰的野心了,即便後來皇后跟言闕兄妹決裂,也沒打消他的野心。

另一方面,是璇璣公主和秦般弱的費心籌謀,紅袖招這樣機構的存在,給了他爭奪的資本。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本就草木皆兵的梁帝經過了祁王的事,對於皇子中的情況,自然也是知道的。

與其說,他立太子,扶持譽王是為了平衡,不如說,是局勢讓他做出了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選擇。

不管是太子上位,還是譽王上位,這都是一個對立的局面,兩個人無論是誰上,另一個的下場都不會太好。

梁帝會不知道這種結局嗎?

他知道。

因此,他更像是想看看,太子一黨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能做到哪一步,譽王又會為了這個位子,做到哪一步。

誠如他所預料的,譽王最後孤注一擲,謀反了。

在譽王謀反的時候,他和高公公說:

他畢竟是她的兒子

【大概的意思】。

這個她,也就是玲瓏公主,這句話,也是在提醒自己,譽王會謀反,是意料之中的,只不過他沒想到譽王真的會這麼做。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03、梁帝的平衡之道,給了許多人錯覺

蕭景宣上位6年後,也就是梅長蘇回到金陵那一年,太子和譽王的平衡局面,就已經被打破了。

那時候小兮一直不懂譽王為什麼會說:若是這一次不能再進一步,就是死路。

是啊,為什麼呢?

到了這一步,於譽王,於太子,都是必須往前走一步的局,這句話所帶出的意思是說他們已經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膠著狀態。

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靖王蕭景琰。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一個被放逐在外長達12年的皇子,他不受寵,他沒有參與任何的黨爭,他只有一顆赤子之心,始終堅持著做實事,為百姓謀福利,為大梁守住江山,一個手握軍權的皇子。

所有人的關注點都沒有在他身上,包括梁帝自己。

可梁帝身邊卻有一個人精,他總是適時地給梁帝做的事留有餘地,不著痕跡地偏向了靖王的一方。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12年過去了,他很清楚,

不管是太子,還是譽王,都坐不上那個位子。

他的小心思雖然藏得很深,但不得不說,這也是對梁帝個人想法的一種反應,許多人都說,最瞭解梁帝的,不是夏江,不是謝玉,而是這位高公公。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正因為是瞭解,所以當梁帝無意識,又或者下意識地釋放出不放心將江山交給太子和譽王的時候,高公公也心裡也就有數了。

梁帝的平衡之道,給了無數人錯覺,讓他們覺得,皇位最後一定會是太子或者譽王的。

可有一個案子,打破了這種平衡,也讓梁帝的心思呈現了出來,可惜,那兩位沒察覺。

這件案子,就是慶國公一案。

慶國公支援譽王,代表的是軍方的力量,可慶國公沒什麼實權,跟謝玉完全沒法比,慶國公一案,更是跟慶國公本人沒太大關係,可梁帝為什麼處置了這麼決絕,絲毫不留餘地?

劇中,梅長蘇說了,這是因為慶國公這件案子,影響到了梁帝推行國政。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是梅長蘇拿來說服譽王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

應該是梁帝覺得太子和譽王的黨爭平衡,必須打破了。

為什麼他在“七珠親王”這件事上打了太子的臉?

這就是前兆。

如果還是為了制衡,那在慶國公一案上,折了譽王的人,損失並不大,可太子卻因為譽王加封,越貴妃被貶,蘭園藏屍三件事,被打壓的喘不過氣了,按理說梁帝應該扶持一下太子才對,才能達到制衡的目的。

可他卻趁機截斷太子和譽王藉機安插新人的做法,選了那些兩邊不靠的人,說明了什麼,不正也說明,

他在打破自己維持了6年的“制衡”假象嗎?

《琅琊榜》:讓蕭景宣當上太子,是梁帝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打破這種假象,讓朝局重新洗牌,是為什麼?

小兮更願意相信,是他在前面那麼多年的觀望中,找到了他認為最適合的人選,只不過,那個人不擅圓滑周旋之道,梁帝只能暗自肅清朝局中的那些牆頭草,將有能之人提上來,以後輔佐新君了。

這一點,跟梅長蘇的目的,是相得益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