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為什麼那麼信任安祿山

漢魏之時,朝廷的政策是招納全體蠻族為屬國,政制上形成統攝,名分上尊卑有別,然而本質內外有別,到了唐太宗時,太宗有更大的雄心,所以採取所謂“華戎同軌、愛之如一”的政策。

唐玄宗為什麼那麼信任安祿山

太宗一朝的蕃將,可以以阿史那杜爾作為典型。阿史那杜爾是太宗的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接受朝廷的官爵,但另一方又處羅可汗次子的身份自號都布可汗,在朝廷外有其獨立的地位。執失思力是唐朝的左領軍將軍、安國公、駙馬都尉,也是東突厥執失部的酋長,其情形也是如此。

換言之,阿史那杜爾對唐朝和太宗的效忠帶有個人性質,其所轄部落集團並非唐朝的軍士,只不過因為君長效忠唐王朝而效忠唐王朝。

大部分節度使被替換成安祿山型的蕃將,被後世史家認為是安史之亂肇禍的根本原因,但是此事的決策者唐玄宗和李林甫都是成熟智慧的政治家,有其不得不採取這項政策的深層原因。

玄宗君臣的本意就是招納蠻族無根基之浪人為將,其用心和目的取其個人或小集團的軍事技能為我所用,而破壞其原有社會的傳統紐帶,打壓和消除其組織能力和內部團結,以避免永嘉之亂的前車之覆轍。

“通六蕃語,驍勇而多智,為互市牙郎”的安祿山等正是此種浪人,安祿山原來沒有姓氏,名字叫軋犖山。母親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個巫師,以占卜為業。所以安祿山?本身孤立於其部落共同體之外,求功名利祿於朝廷,恰如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唐玄宗為什麼那麼信任安祿山

安祿山的上官、部下都是唐朝體制內人,與阿史那杜爾等完全不同,即使叛亂,也必須藉助唐朝本身的軍事政治體系——安祿山謀叛之前豢養同羅、奚、契丹降人八千為假子,稱“曳落河”,亦可見其必須在組織體外另起爐灶。

從這個意義上,玄宗君臣的整體頂層設計並不是異想天開,玄宗信任安祿山也不是被其外憨內奸、甘言厚幣蠱惑。

唐玄宗為什麼那麼信任安祿山

用蕃將蕃兵,正是為了撼動和侵蝕關隴集團門第政治體制的基礎府兵制。安祿山等所謂我是胡人所以只忠誠於皇帝一人不知道其他,並非簡單的迷惑忽悠。因為從其蠻族浪人本質和單純邏輯推演上並沒有錯,這也正是玄宗為了強化自身權力刻意追求的東西。

另外,他和太子關係疏遠,使玄宗放心。玄宗在位時間長,廢立太子,幾經周折,生怕太子形成第二個政治中心,更怕軍將和太子勾結,影響自己的帝位。皇甫惟明、王忠嗣曾因涉嫌受到處分。安祿山不識朝儀,見太子不拜,玄宗“尤嘉其純誠”,認為他很單純,值得信任。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祿山和主要將、相之間矛盾重重,玄宗便於利用他們互相牽制,平衡各種力量,穩定自己的統治。

唐玄宗為什麼那麼信任安祿山

李林甫炙手可熱,可安祿山並不因為投鼠忌器就停止告發,而成為抑制李林甫的一股力量。反過來,李林甫也能抑制安祿山。

楊國忠和安祿山積怨漸深,多次挑撥玄宗和安祿山的關係。安祿山、哥舒翰、安思順幾個最重要的蕃人節度使之間,矛盾甚深。

皇帝都害怕下屬鐵板一塊,危害自己的地位。下屬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皇帝才能利用矛盾,便於牽制、駕馭,鞏固自己的地位。玄宗經歷過多次複雜的鬥爭,統治時間久長,無疑懂得這一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