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公元前621年,晉襄公作出了一件令後人頗多非議的事情。

八年前,晉文公在清原(山西稷山東南)舉行春蒐。因為趙衰多次推讓卿位,晉文公特地將晉國軍隊由“三軍三行”改成五軍,順便將晉國的六卿增加到十卿,以確保趙衰能坐上卿位。此時,先軫是中軍元帥,卻溱為中軍佐;先軫之子先且居為上軍元帥,狐偃為上軍佐;欒枝為下軍主帥,胥臣為下軍佐;趙衰為新上軍主帥,箕鄭為新上軍佐;胥嬰為新下軍主帥,先都為新下軍佐。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八年後,先軫在箕之戰中戰死,趙衰、欒枝、先且居、胥臣、卻溱、狐偃、胥嬰也先後去世。這導致清原之蒐的十位卿士僅剩下兩位,晉國管理層被迫要進行一次重大調整。

公元前621年春天,晉襄公計劃要舉行一次春蒐,以重新任命晉卿。鑑於五軍規模過於龐大,以晉國經濟實力難以長期維持,晉襄公決定裁撤二軍,只保留三軍規模。這意味著,晉國重新回到舊時六卿制。文公時代僅存的二卿,箕鄭與先都,自然佔據了兩個名額;其餘的四個晉卿名額,需要從眾多大臣中挑選。

晉襄公最初的人事安排,是將士縠與梁益耳任命為中軍主帥和中軍佐,而把箕鄭和先都兩人職務都提拔到更高位置。父親先且居的上軍之位,就是趙衰推讓的;所以,先且居之子先克也投桃報李,對晉襄公說:“狐偃、趙衰二人,功不可廢啊!”於是,晉襄公便任命狐射姑為晉國中軍主帥,趙盾為中軍佐。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然而,晉襄公太傅陽處父以前就是趙衰部下,因此他對趙盾更為看重。所以,陽處父便對晉襄公說狐射姑不得民心,應該將趙盾任命為中軍主帥。晉襄公也從諫如流,又在董地進行春蒐,正式改命趙盾為中軍主帥,狐射姑為中軍佐。此時,晉國其他四卿分別是:上軍主帥箕鄭,上軍佐荀林父;下軍主帥先蔑,下軍佐先都。

從此,趙盾正式成為了晉國正卿。

《左傳》記載,趙盾當上正卿後,制定規章制度,修正法律條令,清查審結舊案,督察追捕逃犯,使用契約帳薄,剷除舊政弊端,恢復秩序禮儀,重建廢棄官職,提拔賢能之人。當這一切都做好後,趙盾又把這些事務交給太傅陽處父與太師賈佗,讓他們在晉國推廣實行,以為常法。

古往今來,史學家們對趙盾都頗多溢美之詞。甚至連儒家教主孔老夫子,都稱趙盾為“古之良大夫”,為他逃脫不了弒君惡名而惋惜不已。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然而,在趙盾執政的二十年中,晉國卻是內亂不斷,霸業也難以為繼。既然人們都稱趙盾為“古之兩大夫”,為何晉國卻守不住霸業呢?是趙盾無能,還是其它原因造成?

董之蒐後數月,晉襄公就不幸去世了。

這時,正卿趙盾突然提出要立長君,改立秦國亞卿公子雍為晉國國君。從晉國利益出發,趙盾的主張不但能緩和秦、晉之間的緊張關係,還能讓晉國得到一位賢明國君,可謂是一舉多得。

然而,趙盾此議,不但違背宗法制,也無法得到晉國大臣一致認同。上軍佐荀林父就私下評論趙盾此舉:“夫人、太子仍在,卻到外國求立國君,必然不能成功!”

原本就與趙盾存心較勁的中軍佐狐姑射,反響就更加強烈。他堅決反對趙盾主張的公子雍,而提出了公子樂與趙盾打擂臺。二卿互不相讓,結果趙盾派人去秦國迎接公子雍,狐射姑則派人去陳國迎接公子樂。

狐射姑如此固執,讓趙盾極為生氣。一狠心,趙盾就派出殺手,將狐射姑請來的公子樂殺死在半路上!因為與同僚鬥氣,竟然不惜殘害先君之子,趙盾可真夠狠!

狐射姑也不甘示弱,為打擊趙盾派系,便派人將陽處父給殺了。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趙盾則立刻抓捕殺害陽處父的殺手,將其就地正法。狐姑射害怕受到牽連,被迫逃亡狄國。

這是趙盾當政後,晉卿之間的第一次內亂,趙盾獲得了全面勝利。

然而,這次晉國內亂中,究竟是趙盾殺死晉文公兒子的罪大,還是狐射姑殺死陽處父的罪大?

趙盾執政後第一次內亂,讓晉國六卿空缺了一個名額。

其後,由於穆嬴的糾纏,讓趙盾臨時變卦,改立晉襄公太子姬夷皋為君。這次變卦,又讓晉國面臨另一風險:秦國派出大軍將公子雍送入晉國,已渡過黃河。這支全副武裝的秦國軍隊,顯然不可能片言隻語就將他們勸回去。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趙盾當機立斷,要動用武力將他們趕回去!

出兵之前,先就得補上中軍佐的空缺。原來中軍佐狐射姑已逃亡,該由誰來替補他呢?

如果按照六卿職位高低順序替補,應該輪到上軍主帥箕鄭。箕鄭是晉文公時期僅存的卿士,而且他的能力也得到晉文公高度認可。從資歷和能力上來說,箕鄭都足以勝任。然而,在趙盾眼中,最重要的不是資歷,也不是能力。狐射姑之亂,讓趙盾深刻地體會到下屬不聽從命令的禍患之大。為了增強自身實力,趙盾急需提拔重用一批能聽話的人來輔佐執政。他所看重的人,就是先克。

先克雖然是名將先軫之孫,可之前卻從未擔任過晉卿,也沒有相應的戰功。可先克在晉襄公面前說了一句好話,卻讓趙盾得以提拔為卿。趙盾既然執政,先克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趙盾的青睞。

先克居然越級被提拔到這麼高位置,讓眾多晉國大臣不服氣。

公元前618年1月,夷之蒐中未能晉升為卿計程車縠和梁益耳、職位原地踏步的先都、令狐之戰中被冷落的上軍主帥箕鄭聯手作亂,殺死了中軍佐先克!

表面上是這些大臣是發洩對先克的不滿,實際上他們矛頭卻是直指趙盾!趙盾也毫不留情,將先都、梁益耳、士縠、箕鄭等人一一抓捕起來,然後就全部殺了!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這已是趙盾執政以來,晉國第二次內亂。在這次內亂中,又有三位晉卿送命;再加上令狐之役中逃亡秦國的先蔑,讓晉國六卿一下就出現了四個空缺!這次內亂,對晉國政壇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平定了這次內亂後,趙盾又一次對六卿進行了調整:荀林父直接提拔成為中軍佐;卻缺任上軍主帥,臾駢任上軍佐;欒枝之子欒盾為下軍主帥,胥甲為下軍佐。

這些面孔中,荀林父是老實人,雖不是趙盾親信,但不會與他作對;卻缺為罪人卻芮之子,幸得趙盾父親趙衰推薦才得以重新出仕,自然是趙盾之人;臾駢是趙盾一手提拔重用之人,當然是他的親信;欒盾是欒枝之子,是晉國舊公室的代表;胥甲則是胥臣之子,與趙盾一樣,都是跟隨晉文公流亡的大臣後裔,旁人都視他為趙盾派系。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所以,這次調整過後,晉國六卿至少有四位是趙盾同黨。

這種安排,明視訊記憶體在私心。頓時讓晉國上下議論紛紛,隱隱約約對趙盾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

公元前615年,為報復令狐之役,秦軍再次入侵晉國。秦、晉軍隊在黃河河曲對峙,準備開戰。

此前,趙盾推薦自幼在他家撫養長大的韓厥為晉國司馬。為緩解輿論壓力,趙盾決心趁機演一場好戲給眾人看。開戰前,趙盾故意讓駕著他的戰車去幹擾軍隊行進。司馬韓厥看到了,二話不說,就把駕車之人抓起來,立刻殺了!

軍中將士都看呆了:“韓厥這下可麻煩了。他主子早上才剛提拔他,晚上他就殺了主子車伕,誰還能保住他!”

趙盾一聽說車伕被殺,立刻召見了韓厥。眾人都以為韓厥此去必然凶多吉少,可當趙盾見到韓厥後,卻對他大加讚賞:“我聽說,侍奉國君應該以義相交,卻不能結黨營私。軍法不可違,違反軍法而不包庇,就是義。我向國君推薦你,就怕你做不到。推薦了人才,結果卻是無能之輩,那才是最嚴重的結黨營私!那樣我還憑什麼執政?所以,我才用這件事來觀察你,你要繼續努力!”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隨後,趙盾又對群大夫們說:“大家可以祝賀我了!我推薦韓厥非常合適,直到今天才知道可以免於結黨營私之罪了!”

趙盾導演的這場戲,足以讓人信服他不是結黨營私,確實是忠心為國。可就在河曲之役中,另一件事的發生,卻讓這場戲的效果大打折扣。

為了拖垮遠道而來的秦軍,晉軍決定高築營壘避戰,拉長戰爭時間。可是,趙盾堂兄弟趙穿卻公然違抗軍令出擊,致使河曲之役由必勝的持久戰變成了一場不分勝負的遭遇戰。後來趙穿還與下軍佐胥甲一起,堅決抵制追擊連夜撤軍的秦軍,放秦軍安然渡過了黃河。剛剛在眾人面前高談“軍事無犯”的趙盾,居然對趙穿和胥甲違令之舉沒有任何懲罰!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對車伕則軍法不可違,對親戚和同黨就不聞不問——趙盾究竟是結黨營私還是忠心為國呢?

公元前608年,晉國政壇再次發生重大變故。

下軍佐胥甲突然被放逐到衛國,胥甲的下屬先辛也被迫逃亡齊國。然後,趙盾又立胥甲之子胥克為下軍佐。《左傳》聲稱,這是“晉人討不用命者”;杜預進一步解釋,這是因為七年前河曲之役時,胥甲不肯追擊秦軍,所以趙盾才要治他之罪。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然而,河曲之役已過去了七八年,再來追究違抗軍令之罪本身就已十分勉強。更何況,在河曲之役中,趙穿也違抗軍令,罪行要比胥甲嚴重得多,可趙穿卻安然無恙。同樣的罪行,趙盾卻放過了堂兄弟趙穿,就更是讓人更難以心服了。

胥甲雖然是胥臣之後,從河曲之役中的表現看,他也不服趙盾管轄。這才是趙盾要清洗他的真正原因——趙盾結黨營私、打壓異己的意圖已十分明顯。

為了安撫政治對手,趙盾不得不提拔胥甲之子胥克,讓他當上了下軍佐。

趙盾當上晉國正卿以來,晉國六卿已發生三次內亂。晉襄公夷之蒐時的六位晉卿,經過多次權力鬥爭,只剩下了趙盾與荀林父兩人。

公元前601年,趙盾去世。

按照趙盾在世時晉卿的排位,荀林父作為中軍佐,應該順位替補趙盾成為正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上軍主帥卻缺卻越過荀林父,成為了中軍主帥。這一任命,明顯是趙盾安排:卻缺是趙衰推薦,才得以重新出仕;趙盾主政時期,他又被提拔成為晉卿;因為與趙氏兩代交好,趙盾臨終前又推薦卻缺接替了他的職位。

受趙氏兩代人恩惠的卻缺,上任後立即投桃報李:他藉口胥克有蠱疾,將胥克撤職,而提拔趙盾之子趙朔為下軍佐!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趙盾雖然已死,可是趙盾黨徒仍然在牢牢地把控著晉國國政!可見,趙盾執政的二十年,實際上就是結黨營私的二十年。

雖然趙盾在歷次權力鬥爭都獲得了勝利,但晉國政壇內亂不休,在面對秦、楚兩國爭霸時就越來越力不從心。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戰中,在內部多年權力鬥爭中早已人心渙散的晉國三軍稀裡糊塗地敗給了楚國,失去了霸業!

孔老夫子贊他“古之良大夫”,二十年執政生涯,令晉卿內亂三次!

可見孔老夫子也看走眼了:雖然他稱趙盾為“古之良大夫”,但是趙盾執政的二十年,卻多結黨營私,以致晉國六卿發生三次內亂——所以說,趙盾才是晉國丟失霸業的最大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