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且說前621年之冬,趙盾與賈季爭論立君之事並最終排擠走了賈季,按說國家多故立長君也是正確的思路,但是事情還沒有完,好戲還在後頭。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派去秦國邀請公子雍回國即位的大臣先蔑、士會已經和那邊洽談妥當,並回來覆命了。這時候秦穆公剛剛去世,秦康公即位,這又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在他看來,公子雍回國即位或許是秦國一次難得的機會,他顯得極為負責:

“當年我們送文公回國即位的時候因為派的人少了,所以呂甥、卻芮發動政變試圖謀害他,現在我們要吸取教訓了。”

於是,秦國的大部隊護送著公子雍,浩浩蕩蕩往晉國出發了。

勝利而這邊一切還亂糟糟的。太子的母親穆贏(應該是秦康公的姐妹)聽說自己的兒子要靠邊站了,一下子不幹了,婦人有婦人的奮鬥方式,每日抱著太子在朝堂上邊哭邊控訴:

“先君究竟又什麼罪?他的嗣子又有什麼罪?你們捨棄國家的嗣君不立而到外國找國君,你們打算把太子怎麼辦?殺了他嗎?”

一時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好像群臣集體出賣了良心似的。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一直鬧到退朝,穆贏又抱著太子來到趙家,撲通一聲給趙盾跪下就磕頭:

“先君原來抱著這個孩子囑託你說:‘如果這孩子將來有出息,我會感激你;不過不成材,我在那邊也要埋怨你。’現在先君剛剛死,但恐怕這些話在您耳邊迴響吧。您就這樣把自己的承諾拋棄,到底是為什麼啊!?“

於是,事情又突然逆轉了。

《左傳》:“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靈公”(杜預注認為是“懼國人逼以大義”)。《史記·晉世家》的說法是:“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繆(穆)嬴,且畏誅,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為靈公”。《趙世家》曰:“趙盾患之,恐其宗與大夫襲誅之,乃遂立太子,是為靈公”。意思都差不多。

但是如果能稍微琢磨一下,就會發現這個描寫過於表面化甚至美化了:

第一,穆贏在趙家說的話都是光明正大,拿得上桌面的,她天天在朝堂上哭訴,這些話恐怕早就哭訴過了;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第二,用純粹光明磊落的大道理就能感動一位成熟精明的政客,基本上是沒什麼不可信度的。穆嬴的話是在大門口講的還是在屋裡說的已經不可考證了,反正是在趙盾面前說的。按照常例,臣子是不會把國母擋在大門外面說話的,而他們除了說這些之外還有什麼交流,恐怕趙盾和穆贏都不會願意公開吧。

第三,外部因素。秦國派重兵護送公子雍回國,其用心值得懷疑。趙盾不會不想起當年的裡克,裡克殺了獻公的兩個小孩迎接晉惠公,而惠公剛一回國,不僅賴掉了許諾給裡克的種種“優惠“,還殺了義正詞嚴地殺了他。

現在的秦康公手段更加強硬,公子雍在秦國做到亞卿,八成也不是什麼無能之輩。萬一他回來要找個替罪羊……後果不可想象!因此,對於當時的趙盾來說,還是立個小孩安全得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按說,即使調整了方案,如果原因光明正大,也有必要跟出差回來的先蔑、士會解釋清楚,做好思想工作;甚至可以和秦國人解釋一下,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但實際上,趙盾不但瞞著自己的兩個同事秘密立了靈公,而且給秦國人來了個突然襲擊,弄得象做賊似的。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穆贏的這次拜訪不僅僅是表面上那麼簡單,幕後很可能有著一筆不可告人的政治交易。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而《左傳》、《史記》的描寫,多半是趙盾後來對外宣佈的內容,都是上得了檯面的東西,那時候的宣傳口徑把握恐怕和現在也差不多吧。

這邊已經改變了主意並立了新君,那邊的秦國軍隊還興致勃勃來送人。關鍵時刻,趙盾倒是當機立斷:打!至於這個問題為什麼不可能透過外交的途徑來解決,也就無須深究了。

時間是公元前620年的4月。晉國除了上軍主將箕鄭居守國都,其餘五軍全部出征。趙盾將中軍,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軍;先蔑將下軍,先都佐之。

戰鬥前,趙盾對全軍進行了一次無理而堅決的發言:

“我們如果接受公子雍,秦國軍隊就是我們的客人;如果不接受,他們就是我們的敵人。現在我們既然已經立了國君,再和他拖泥帶水的,秦國人很可能產生想法。現在,我們必須先下手為強,像追賊一樣把他們趕跑!(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逐寇如追逃,軍之善政也。)”於是半夜突然襲擊,在令狐打敗了還矇在鼓裡、毫無準備的秦軍”。

內外危機算是暫時解決了,對於趙盾,自然是鞏固了自己在晉國的權勢和地位,但是對於晉國,這次令狐之戰勝利的代價未免過於沉重了:

第一,秦、晉的徹底決裂。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本來,從崤之戰以後,兩國的關係一直不好,互相征伐連年不斷,這次戰役更令兩國的關係走進了無可填補的深淵。本來,秦康公的手法也十分不明智,晉國畢竟是霸主,國力要強大得多,而且已經不是20年前內亂不斷的情景了,再想走穆公利用廢立國君控制晉國的老路,已經走不通了,這次吃虧也是怪自己想法太多,是自找的。但是從道理上來說,秦國人畢竟是應晉國人的邀請來的,而趙盾在沒有任何道理的情況下,用下三爛的手段攻擊別人,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此後,秦晉的矛盾更加深刻,秦國從此聯合楚國對付晉國,終春秋之世,兩國的關係再也沒有彌合。

第二,造成晉國內部的不和。

不但是秦國軍隊,連自己的下屬先蔑、士會也被趙盾矇在鼓裡。戰鬥結束後,兩個人出奔秦國,除了害怕靈公的報復之外,對趙盾的強烈不滿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秦國人重用士會,在對晉國的爭鬥中屢屢得手,又是趙盾用了非常規手段把士會賺回晉國,這個不利後果才部分得以消除。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其實,令狐之戰中趙盾的運氣已經是好得不能再算好了:幸虧先蔑、士會沒有臨陣和他搗亂;更幸虧留守國都的政敵上軍主將箕鄭以及先都、士縠、梁益耳奪、蒯得等人沒有趁火打劫,在後面給他來一下,而是在兩年後才作亂,不然,趙盾恐怕真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晉國為立靈公付出了巨大代價,國家的霸權也受到楚、秦的不斷挑戰而搖搖欲墜,經過趙盾手忙腳亂地對付了十幾年,危機終於暫時消除了;但是新的危機又馬上到來:趙盾和靈公的關係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

也許是繼承了母親潑辣的基因,靈公也成了一個喜歡胡鬧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叫趙盾這個執政大臣頭痛不已。

前612年,當趙盾率領晉國大軍,義正詞嚴地道去討伐不服從晉國的齊國,突然收到後方停止行動的通知,原來齊國人拿了許多好東西去賄賂了晉靈公,這時候的靈公大概也就15歲上下吧。

前610年,類似的情形居然又發生了,趙盾率領諸侯的多國部隊要懲罰弒君的宋國人,依然因為同樣的原因半途而廢。因此,晉國這個霸主不免被大家嘲笑乃至拋棄了。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前608年,鄭國人就覺得晉國這樣沒什麼好怕的,也靠不住,於是就投靠楚國去了。晉國的霸主權威固然受到影響,而趙盾也每每感覺顏面掃地。

這還是比較外在的影響呢,在國內,靈公的胡鬧搞得更加過分。小皇帝喜愛奢華,於是橫徵暴斂,建築華美的宮室;不但如此,他還很殘暴,喜歡在高臺上用彈弓射擊過往的行人,看著人們抱頭躲避的樣子,靈公感覺好極了。

而趙盾與靈公的矛盾便逐漸加深以至不可調和了。 有天,趙盾、士會去覲見,看見幾個宮女抬著個大畚箕望外走,畚箕里居然露出一隻手,就問怎麼回事。原來,靈公讓廚師給自己做熊掌,發現沒煮爛,就把廚子殺了。

如此草菅人命,趙盾決定說說小國君,還是士會考慮周到,攔阻了:

“還是先讓我去說吧。咱們一上來就一起去,萬一說崩了就不好收拾了;我先去,說不下來您再出馬,是否更妥當一點?”

於是士會單獨朝見。別看靈公玩劣殘忍,其實靈公人還是很靈光的,只是生性玩劣殘忍罷了。士會恭恭敬敬三次行禮,接著往裡走,直走到房簷下面,靈公才假裝剛剛看見,沒等士會說什麼,他就先用話堵對方的嘴: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哦,我已經知道做錯事情了,正在沉思改過呢。”士會依然莊重,口頭回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隨後還是盡責地規勸勉勵了幾句,但是靈公早就煩了,依然我行我素。

隨後趙盾又多次進諫,說得多了,話就沒那麼中聽,弄得靈公極端不自在。他覺得有老趙在,自己不可能舒心,於是,他想“做”了老趙。

第一次是刺殺,靈公派刺客鋤麑執行任務。黎明前,鋤麑潛入了趙家大院,摸到趙盾的房間,發現門已經開了,原來趙盾已經盛服準備上朝,因為時間還早,就坐著閉目養神。趙盾的勤勉和儀容感動了刺客也救了他自己,鋤麑倒是個有正義感的晉國人,實在下不了手,又退了出來。

“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

刺客鋤麑難為的一頭碰死在槐樹上。

前607年9月,靈公假裝宴請趙盾喝酒,旁邊埋伏刀斧手,想剁了他。席間晉靈公提出要看趙盾的寶劍,趙盾也沒多想,就拿給晉靈公看,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看出事態不對(不大可能是實現得知,否則趙盾不至於如此冒險),快步登上殿堂:“在國君面前玩弄劍,太不合禮儀了”——摻著趙盾快步撤離。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靈公趕緊招呼刀斧手追擊,放出一群惡犬解決問題,形勢又危急起來,提彌明徒手上前搏鬥,打死了猛犬。趙盾說:”不用人而用狗,雖然兇猛,又有什麼用!“他們兩人與埋伏的武士邊打邊退。提彌明最終搏鬥而死。

看來只有提彌明這個樊噲還不夠,於是項伯出來了——靈公的侍衛靈輒掉轉戈頭護衛趙盾,兩個人一同逃生了。

原來,趙盾居然是這個靈輒的恩人,有次他出門打獵,看見一個人餓暈在一棵桑樹下,這人三天都沒吃飯了, 趙盾給了他食物,這個人只吃了外一半,原來,他在外三年回家,還不知道父母在不在,準備留下一半給老人。趙盾乾脆讓他吃完,又給了一袋子肉。

這個靈輒原來就是先前那個餓漢。逃出來,趙盾問他為什麼相救,靈輒說:“我就是那個桑樹下的餓漢啊。”再問他姓名住址,對方不回答就走了。

其實,靈公的三番兩次出招,手法雖然惡劣,但總還是惡少的作風和水平。趙盾出來時就對靈公說:“你捨棄人只信用狗,雖然兇惡又有什麼用!”一旦趙盾下了決心,紈絝子弟的靈公無論如何也活不成了。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經過妥善佈置之後,趙盾就“流亡”去了,沒幾天,趙穿堂弟就在桃園把靈公給做了,然後,趙盾又安然回來收拾殘局。

這齣戲唯一的缺憾是:

趙穿動手的時候,趙盾還沒有“流亡”出晉國是領土。也許是趙盾這邊在路上出了點問題,沒有在約定時間出境,也許是趙穿太心急了。

總之,挑毛病的來了:太史董孤在竹簡上記錄:“趙盾弒其君”,還拿到朝堂給大家公示。趙盾趕忙理論:“老先生,您弄錯了,那是趙穿乾的呀!”

太史從容答對:

“你是國家的正卿,國家又是你管理,你逃亡並沒有出國境,事情就是你做主的,回來又不懲辦兇手,您說,弒君的不是您是誰呢?”

趙盾叫苦不迭:“哎呀哎呀,都怪我貪圖舒適,沒有跑快點啊!”

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卻為何還要弒君這還要從先秦版鴻門宴說起

趙盾弒君成為春秋乃至古代中國的一樁道德公案,連後來的孔子都參與了討論:

“董孤,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如果出去了他就不必揹負弒君的惡名了)。”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