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1507年,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

淮安府商業街燈火凋零,夥計倚著門框伸展懶腰。全天候保持職業式微笑,臉部肌肉都好像僵硬了。

沈煒送走最後一批客人,像往常那般關店打烊。他拿起櫃檯上寫好的公告,抹些漿糊後貼在門板上。

家中有事,停業三天。

沈煒蹲下身子綁好褲腿,以百米加減檔跑步回家。劇烈運動激發氣血翻湧,將疲憊感暫時一掃而光。

家裡的燈火愈來愈清晰,依然像往常般柔和溫馨。想到自己即將要做父親,沈煒心中升起一股豪情。

老子是軍戶,你也是軍戶!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象傳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沈坤明顯沒有君子之風,餵奶不及時就哇哇嚎哭。在老爹懷裡隨意大小便,偶爾還舒坦的咯咯直笑。

年輕的父母手忙腳亂,完全跟不上科學育兒節奏。熬過身心疲憊的實習期,又準備給兒子辦百日宴。

生,事之以禮;禮,尚之往來。

好友和鄉親們隨完禮,排隊誇讚嬰兒長得很心疼。大人們開席後轉換話題,只剩小孩子圍著沈坤轉。

小孩對大人談論的事情沒興趣,只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這種美好真性也僅僅存在於懵懂時期。

別動,你把他弄醒了。

這個玩具,他能玩嗎?

他什麼時候會說話呀。

他眼睛還瞎骨碌轉呢。

那晚,老沈對媳婦說道:我想擴大店面規模。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

老沈沒有看過致富經,生意規模照樣越做越大。每次去外地考察專案,回來時都會帶一堆新奇玩意。

從健身器械到詩書字畫,品類齊全的堪比雜貨鋪。他想用可以觸控的實物,幫兒子篩選出天性愛好。

然而,它們在沈坤手裡活不過三個月。

老沈看著日漸成長的兒子,聰慧與調皮完全成正比。他繼續購置各種玩意,反正家裡也不差那點錢。

小沈逐漸被喂大視野,從開箱活動中發現新奇點。別人家年紀相當的小孩,連衣服都是哥姐穿剩的。

貧與富只是物質差別,數年之間或有機會扭轉。貴和賤才是精神懸殊,歷經數代也未必能沖刷乾淨。

貧賤和富貴,是人生排列組合的極端。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村裡的老學堂,又迎來一批新學生。

當年被拎進校門的孩子,如今拎著自己的孩子入學。房舍依然是原來的模樣,教書先生卻蒼老許多。

學堂就像種子篩選機,用四書五經編織出網眼。大小尺寸契合的孩子們,才有機會接受科舉的檢驗。

沒有朝廷鐵飯碗,自己想辦法刨食吃吧。

軍戶,指不定哪天上戰場。

經商,說不定哪天被逼捐。

讀書,可以開悟啟智。

練武,能夠強健體魄。

從政,才是穩固職業。

老沈語重心長地勸導兒子,在校期間好好讀書習字。只要成績位列前三名,寒暑假就帶他外出旅遊。

沈坤扔下滿屋子的玩具,背上書包蹦蹦跳跳進學堂。開學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混成班級裡的孩子王。

爹,先生請你去一趟。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沈坤,把先生的講臺拆了。

吳承恩,上課偷看課外書。

承恩

你倆做家長的,說說吧。

老沈和老吳相視苦笑,他倆在當地也算有身份的人,兒子在學校犯下錯誤,照樣得腆著臉接受訓誡。

人生就是犯錯的過程,只要沒有涉及人身傷害,造成的損壞和不良影響,可以折算成金錢進行彌補。

犯錯的人有痛感,這就是最大的成長。

老沈捐贈黃花梨桌椅,取消兒子的旅遊計劃。老吳承兌一百份期末試卷,封存兒子的神怪小說讀物。

兩個同病相憐的小孩,感覺遭遇人生至暗時刻。以他們目前對世界的認知,沒有比玩鬧更有趣的事情。

被父母老師逼進學習軌道,聰慧天性開始激發釋放,逐漸發現書本中的樂趣,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索。

沈坤,比吳承恩小一歲。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彼我既羈,貫友通家。

吳承恩成為沈家的常客,沈坤也經常在吳家蹭飯。各種優渥資源進行互換,倆人的才華學識迎風暴漲。

老沈作為商界成功人士,眼光自然是毒辣老道。他趕走兒子的酒肉朋友,唯獨對小吳的到訪熱烈歡迎。

卓亭公愛十洲甚,肄之家,謝諸閒往來者,唯承恩至,公輒喜。

有一次,老沈去陝西出差。

他路過秦嶺一白的山貨坊,相聊甚歡拿走幾瓶土蜂蜜。回家後讓兒子喊吳承恩,過來一起品嚐蜂蜜水。

老沈望著青澀俊秀的小吳,對談古今而灑灑無倦,不禁感慨道:吳君,此我不凡子也,狀元耶?卿相耶?

看見沈坤略帶不爽的神情,好像小吳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老沈又大笑道:汝何嫌?讀書不爾,非夫也。

真正的友情,不會因優秀而心生嫌隙。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人和人,多數時候看起來一樣。

沈坤的家庭條件優越,風流才氣在縣裡排得上號。然而軍戶世家的身份,是他和吳承恩最大的區別。

自從朱元璋建立大明,百姓戶籍主要被劃分四類。軍戶專門來承擔兵役,好比藩王的兒子全是王爺。

時代發展沖淡戶籍制度,但是潛意識影響依然延續。

吳承恩作為民戶書生,可以有皇帝輪流做的觀點。如果這句虛言變成現實,沈坤可能要扛刀上戰場。

無論生命處於何種形勢,生存永遠屬於第一要務。沈家的宅院翻修好幾遍,健身房的面積不斷擴大。

沈坤耍槍練劍呼呼哈嘿,吳承恩坐在石鎖上看小說。課外活動時間結束後,他們又得研讀科考重點。

誰也沒想到,最終竟是副業成就他們。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1531年,25歲的沈坤考中舉人。

沈家舉辦盛大的謝師宴,鄉親們不用上禮隨便吃。老沈滿面紅光的挨桌敬酒,聽到各種恭維話直樂呵。

沈坤和同窗好友坐一起,落榜的吳承恩默默無言。以他們目前對世界的認知,已經逐漸接近人生真相。

你媳婦是尚書的孫女?

你爹又盤下兩間鋪子?

朱應登把藏書給你了?

你下次考試肯定能過!

咱倆也來指腹為婚吧!

吳承恩抬頭望著沈坤,能夠感受到好友的真誠。儘管內心還有些堵得慌,他依然強顏歡笑端起酒杯。

這是沈坤大喜的日子,也是自己重新振作的日子。酒入愁腸激發萬丈豪情,卻和客觀現實毫無關聯。

吳承恩一輩子逢考必輸,父親在遺憾中與世長辭,兒子出生不久便夭亡,最後放浪詩酒而貧老以終。

他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意,四十多歲被補為歲貢生。受人誣告憤而回鄉歸隱,寫出曠世名著《西遊記》。

多年以後,這位滄桑老者依然唸叨著:我亡子鳳毛,祭酒又嘗許婚以女。。。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平淡,終究是生活的常態。

沈舉人的日子逐漸平淡,照常進行吃喝拉撒睡。幫助父親打理生意之外,還去健身房摧殘各種器械。

經過會試落榜的打磨,沈坤放下身段認真生兒子。家庭生活富足而充實,唯獨剩下功名場更進一步。

要是能考中狀元,那真是邁上人生巔峰。

沈坤備戰辛丑年大考,將所有複習資料搬進書房。他在屋角供奉著關帝像,每日定時更換瓜果酒肉。

朋友前來拜訪時,聽見沈坤向關老爺索要考題。他便胡亂編造七道題目,偷偷放在香案上捉弄好友。

年當大比,坤祈帝示闈題。一友詣其家,竊聞之,掩口去,即擬七題,潛置香爐下。

沈坤給關老爺更換貢品,發現香爐下面的小紙條。仔細看清考題涉及內容,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喊道。

我去,關二哥顯靈了?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1541年,35歲的沈坤考中進士。

金榜題名被請進奉天殿,名落孫山只能掩面回鄉。鯉魚躍龍門的微小機率,吞噬大批人的美好年華。

莊嚴奢華的大明皇宮,彷彿有股震人心魄的力量。讀書士子壓制內心狂喜,想笑也只能露出六顆牙。

沈坤抬頭仰望龍椅,上面坐著穿道袍的皇帝。

朱厚熜和沈坤同齡,14歲那年開始和臣工鬥法。他自認為打遍人界無敵手,目光便逐漸升華到天界。

這位智商爆表的皇帝,對政事並沒有多少耐心。因三鼎甲的開通許可權要求,只能由他欽點新科狀元。

嘉靖俯視著眾位士子,好像在尋找三世清澈之人。不像內閣成員辦事老練,糊弄人的功夫也爐火純青。

殿試按照流程進行,首先長相要對得起觀眾,禮義廉恥環節的答辯很精彩,理想與謊言充斥整座朝堂。

事業,是從吹牛開始的。

說到做不到,那叫鬼話連篇。

說到能做到,才算知行相須。

本屆狀元:淮安府,沈坤。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自從隋朝開設科舉,淮安近千年沒出過狀元。

沈坤打破歷史零記錄,成為轟動州府的大人物。他的畫像被貼進各級學堂,並配以多版本勵志雞湯。

沈家張燈結綵大排夜宴,正員鄉紳排隊登門道賀。老沈拄著柺杖迎來送往,花白的鬚髮間皆是笑意。

吳承恩也來了,當場為好友賦詩一首。

東風朝馬散鳴珂,北極晴光帶玉河。

寒食中官傳畫燭,春衣倚史捧香羅。

蓬萊雪後煙花滿,閶闔天心雨露歲。

染翰朝朝供研滴,鳳池新綠酌恩波。

狀元及第牌匾緩緩升起,賓客們的內心各有滋味。沈坤盡情釋放胸中豪氣,酩酊大醉之後又哭又笑。

很多人羨慕他家庭優越,年紀輕輕就能考上狀元。他們或許覺得是運氣好,卻忽略一萬個日日夜夜。

老沈的家產,一個個銅板積攢的。

小沈的狀元,一個個時辰積累的。

先天聰慧和後天堅持,一個也不能少。

沈坤酒醒後已是深夜,家僕正在清掃滿院狼藉。老沈悠然愜意的喝著小酒,笑眯眯的盯著那塊牌匾。

沈煒看見兒子走出來,讓丫鬟去衝杯土蜂蜜水,然後低聲問道:你現在是狀元郎了,能當多大的官?

翰林院修撰,從六品。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春花秋月,夏雲冬雪。

翰林院綠化工程很精緻,不同的季節各有韻味。屋內每天早晨煮一壺茶水,喝完的時候就快下班了。

沈坤剛來時充滿新鮮感,品茶辦公之餘眺望美景。他以十二分熱情幹工作,終究像茶水那般涼透了。

十三年不曾升遷,表面背後是什麼樣的本質?

同科進士都沒他分數高,很多人的職位卻比他高。提升職位大體兩種途徑,業績爆表或者抱對大腿。

同版教材澆注的書生們,逐漸生髮出不同的模樣。精神模樣大體兩種型別,知行相須或者鬼話連篇。

有人號召多花錢,這才算愛我大明。

有人吹捧淺淺體,站臺屎尿屁文風。

有些人寧死不屈,仗義執言懟權貴。

有些人年過八旬,深入田間搞研究。

沈坤好像忘記狀元榮耀,潛心處理案頭雜亂文稿。窗外風景看似冬春往復,細細比對卻是大有不同。

從書生才俊到官場阻滯,門前清冷反倒本心穩固。細細品味繁華後的寂靜,才有可能洞穿人生真相。

坤性鯁直,任氣違俗。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1554年,沈坤調任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是大明最高學府,嚴嵩和徐階都做過祭酒。他和倆位大佬稍有不同,是被派往南京分部任職。

南京作為明王朝的陪都,組織構架圖畫的很複雜。然而各個部門常年空轉,相當於是給朱元璋看墳。

離開北京,沈坤更加閒散了。

他們不用應付上級檢查,出門就是秦淮河商業區。走進夫子廟的任何店鋪,吃飽喝足只需說聲記賬。

如果日子這樣延續下去,沈坤基本屬於提前退休。每天喝著雨花茶批文章,興之所至還能耍槍練劍。

直到有一天,沈坤再次走進江南貢院。

規模宏大的科舉考場,比十餘年前略顯滄桑厚重。當初從這裡考中舉人時,他還是二十出頭的小夥。

沈坤在貢院裡隨意遊走,沒人認出他是全國狀元。歲月可以埋沒石碑枯骨,卻無法澆滅心縫的餘火。

大人快回家,老夫人過世了。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1557年,沈坤回鄉為母守孝。

沈家門前擺滿各式花圈,弔唁的賓客排著隊上香。父母輩的鄉親觸景生情,自感距離這天為時不遠。

老沈夫婦為兒子辦生禮,兒子也要為他們辦葬禮。一代代的血脈照此傳承,延續著無盡地喜怒哀怨。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沈坤站在空蕩蕩的庭院,頓時覺得有些清冷孤寂。高堂父母撒手人寰那刻,發現自己再也不是孩子。

吳承恩拿著書稿走過來,遞給他剛寫好的墓誌銘。沈坤望著半生至誠好友,空洞雙眼逐漸緩過神來。

昔承恩與祭酒俱童儒,同試生儒郡縣,一見相欽異,定交數百人中,因互拜父母,時卓亭公愛十洲甚。。。

沈坤:聽說你在寫《西遊記》。

承恩:嗯,剛寫出十幾章。

沈坤:以你的文才真是可惜了。

承恩:你考中狀元也沒用上啊。

沈坤:哈哈。。。

承恩:人這輩子總該乾點啥吧。

沈坤:聽說最近倭寇鬧得挺兇?

承恩:是啊,世道紛擾唉。

沈坤送走吳承恩之後,徑直走向後院的健身房。他撫摸著鏽跡斑斑的刀槍,心縫間的餘火霎時崩燃。

軍戶世家骨子裡的血氣?大半生沉寂心有不甘?沈坤也說不清楚具體因由,總覺得自己該乾點什麼。

那一年,沈坤剛滿50歲。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同年,倭寇從日照流竄淮安。

沿海百姓承擔應繳賦稅,卻沒有享受到安全保障。經過倭寇一茬茬的洗劫,最終發現還得自力更生。

沈坤變賣掉所有家產,招募到一千多位鄉勇男兒(時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貲募鄉兵千餘屯城外)。

面對專業搶劫團隊,官兵稍作抵抗直接放棄,民兵拼力死戰撐起防線(倭縱火焚燒,官兵且卻)。

坤率兵力戰,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

城牆上空響起歡呼聲,千百家庭免遭賊寇禍害。民兵之所以有拼命架勢,因為身後是自家父母妻兒。

沈坤渾身沾滿斑斑血跡,回頭盯著安全區的官兵。雙方的眼神裡充滿複雜,但是士氣明顯開始高漲。

有人想起沈坤中過狀元,驚歎他打仗還如此勇猛。狀元兵的稱號不脛而走,比戚家軍威名還早一年。

鄉紳阮淳,帶頭向沈坤捐贈糧餉。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打仗燒錢,此外還很費人。

沈坤收起文狀元的儒雅,釋放出軍戶子弟的剛硬。四書五經裡的之乎者也,轉換成周密詳盡的軍法。

八股是科場取士的憑據,軍法是沙場存亡的準則。前者可以推敲比對優劣,後者卻以生死決出勝負。

沈坤,將文武兩道融會貫通。

倭以二十二船從泗而下,坤極力會戰。

倭越宿移舟淮郡,遇沈狀元家兵,衝突復回。

總督胡公被圍,坤子惟敬單騎突圍挾胡而出。

1559年,倭寇由吳淞北犯淮安。

李遂作為巡撫兼抗倭專員,收到情報後急的團團轉。他能夠調配萬餘名官兵,對其戰鬥力卻心裡沒底。

他派人請沈坤前來商議,雙方計劃在姚家蕩刨個坑。經過官民同心協力圍剿,此戰幾乎全殲江北賊寇。

戳死倭寇八百餘人,就地掩埋形成土堆,名曰“埋倭墩”。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倭亂消弭了,人心開始散了。

狀元兵名氣越來越大,各階層人士有不同看法。表揚褒獎還是抹黑搞臭,很多時候是出於利益需要。

人生就是犯錯的過程,只有不幹事的人不會犯錯。道分陰陽而互為共生,一邊倒的輿論肯定有問題。

坤率壯勇保其鄉里,遂以軍法榜笞不用命者。

其裡中雖全,而人多怨之。

有儒生輩為謠言構之。

沈坤默默地坐在家裡,想不通哪個環節出問題。三年守孝期間自費抗倭,難道保護鄉民也有過錯嗎?

練兵不能怕流血流汗,總比上戰場送人頭要強。如果寫兩篇文章能退敵,誰能比得過他這個老狀元?

有些人口頭反對一切,只是想特異獨行博眼球。有人滿面笑容卻暗藏殺招,是要獨吞蛋糕一寸不讓。

沈坤,成為他們眼裡的新獵物。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同年冬月,沈坤收到北祭酒任命書。

他沒有走進北京國子監,就被戴上枷鎖關進昭獄,因為有人彈劾:私自團練鄉勇,圖謀背叛朝廷。

嘉靖皇帝最恨背叛二字,依然記得勒脖子的宮女。但對於親自點選的狀元,他好像並沒有多少印象。

夫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沈坤被拷打的血跡斑斑,不知道自己該交代什麼。或許在獄卒們的眼睛裡,任何事件都有不良動機。

人和人有時候看著一樣,心胸之氣可能完全不同。這位散盡家財的狀元郎,只想努力做到知行相須。

秦嶺一白前去探望時,沈坤斜靠著牢門奄奄一息,花白鬚發之間雙眸清亮,卻露出無可奈何的苦笑。

上命捕至詔獄拷治,瘐死獄中。

沈坤:散盡家財抗倭的明朝狀元,人生結局怎麼會如此淒涼?

1560年,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

淮安府城門前人頭攢動,眾人臉上的神情憤而悲愴,忽聽見城門樓子上傳來的呼喊聲:他們回來了!

遠處的馬車逐漸駛近,一口漆黑棺材映入眼簾。圍觀百姓自覺讓出通道,默默地跟在後面走向城內。

53歲的沈坤屈死昭獄,朝廷對此沒有任何解釋。

他被埋葬在淮安金牛墩,狀元兵剿滅倭寇的地方。追隨沈坤的鄉勇男兒們,向小孩子述說過往傳奇。

七十多年後的崇禎朝,新科探花郎路過金牛墩。他眺望夕陽下的枯草荒墳,彷彿看見天地間的寂寥。

蔓草連荒野,天高雁陣分。

村翁談往跡,英主宿雄軍。

箭簇沙場冷,牛羊夕照曛。

最憐埋骨處,祭酒只孤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