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狀元宰相王傑,除中狀元外他此生還做過什麼大事?

(說歷史的女人——第799期)本來名字只是一種符號,本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比如原始社會,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名字的;但是後來社會發展了,人越來越多,就有必要給人起個名字,不然就亂套了。所以名字便成為一種文化積澱了下來,以至於人類歷史竟成了一串人名的歷史。比如李世民、趙匡胤、王莽、李白、張飛、程咬金、洪秀全;比如蘇格拉底、拿破崙、華盛頓、牛頓、愛因斯坦等等。

後來名字就成了一種文化或者文明的象徵,甚至達到一聽這人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否有學問,是什麼個性,或者是什麼職業。比如一聽到村上春樹,你肯定不會想到在村裡的一棵椿樹,一定知道他是作家;一聽到雨果,你肯定不會想到在雨中賣蘋果的誰誰,一定想到一個大文豪。名字做為一種文明的象徵,對於人們來說是很講究的,大人給孩子起名,還是人長大了給自起名或者取個號,都不會隨便起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含義,或者有一定寄託,有一種訴求的。

現在一個人不僅僅有一個名字,比如你有個小名,一個大名(戶口本身份證上用的),還得有一個網名或者暱稱,或者筆名等等。其實在古代,已經有許多人講究名字了。古代有點身份的人(特別是男人)至少有兩個名字,即父母起的名,還有長大後自己起的字,名和字合起來叫名字。一般“名”是自家人叫的,“字”是讓外人叫的。即便如大老粗張飛也是如此。張飛,字翼德(又叫益德),飛是父母起的;翼德是自己起的。古人很講究的,字跟名必須有一定聯絡,不能亂起。比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跟“明”是有聯絡的。有的人更講究,還要起個號,比如東坡居士等。

清朝狀元宰相王傑,除中狀元外他此生還做過什麼大事?

總之,名字的學問很深。有的人名字追求可愛,比如可愛淘;有的追求親切,比如狗娃;有的追求好聽,比如梅蘭芳;有的追求詩意,比如海子;有的則追求霸氣,比如李元霸等,今天咱們講的這個人的名字就絕對霸氣,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也真敢起名字,竟敢叫“偉人”,恐怕除了“大神”以外,也就是這個名字霸氣了!不過這人也真有一股霸氣的,他是歷史上的一個著名的狀元。那麼此人究竟是誰?除了中狀元外,他此生還做過什麼大事情?欲知詳情如何,且看本期分解。

一、清朝開國第一位陝西狀元

不服不行,這人的名字就是霸氣,從姓氏到名字,簡直霸到家了。此人有個很霸氣的姓,即“王”姓,王姓就不用解釋了;他名叫“傑”,傑當然也是很霸氣的一個字,不過自古用傑字的人很多,所以也不足為怪,比如有個著名歌星就叫王傑;但他居然起了個字叫“偉人”,這就有點不尋常了;別急,他還有個號,叫“惺國”,惺同醒,有醒悟之意,使國家醒悟?太牛了!王傑,王偉人,王惺國,這三個名字哪個聽起來不雷人?下面咱們就來看看,老王一生能不能對得起他這三個霸氣的名字。

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與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類似,王傑(為方便起見,以下通稱王傑)在青少年時期也有著很坎坷的經歷。他家境貧寒不說,還少年喪父(據說是8歲父親就去世了)。不過他自幼天賦異稟,胸懷大志,憑著自己的學問,很早就踏入“仕途”。

不過開始他只是給人打工,本身是沒有功名的。因為父親早逝,他為了生計,就不能一心一意地讀書,只能半工半讀了。他開始是給地方官當書記官,相當於縣衙的“師爺”之類。因其文采出眾,工作能力強,後來成了兩江總督尹繼善的幕僚,接著又做了江蘇巡撫陳宏謀的幕僚,很受器重。這個打工生涯對他後來的人生之路做了極好的鋪墊,也可以說,若沒有這一段坎坷經歷,他後來未必能中狀元。

當然,胸懷大志的王傑不會滿足於一輩子給人當幕僚,他要自己求取功名。當打工積累了一些資本之後,他開始接著走科考之路。王傑不愧一學霸,他在陝西省鄉試中一舉奪得第一名解元。然後進京參加會試。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此時的王傑已經37歲,儘管也老大不小的年紀了,但也一點不算老氣,在古代,中進士、中舉甚至中秀才,好幾十歲的也很正常。畢竟也是得過第一名舉人的,王傑會試時輕鬆過關。不過不是太妙,他的試卷被主考官判為第三名,若不出意外,他就是探花了。然而事情還是出了意外。

清朝狀元宰相王傑,除中狀元外他此生還做過什麼大事?

開始過最後一道關殿試了。乾隆皇帝親自御覽考卷。他翻開第一名的卷子一看,一般般;又翻開第二名的卷子一看,也沒有什麼獨到之處;接著又翻開了第三名的卷子,這時愛新覺羅·弘曆的眼前一亮。“這字寫得不錯啊!”並且弘曆發現王傑的字型好眼熟。因為之前兩江總督尹繼善上奏的許多奏摺,都是由王傑整理並抄寫的。乾隆對他的奏摺還是印象很好的。在皇帝的詢問之下,得知這份考卷正是尹繼善的幕僚王傑的,並且得知王傑這人有才華而且人品不賴,乾隆皇帝遂大筆一揮,欽點王傑為第一名狀元!就這樣,王傑從第三名一不小心跳到第一名,成為當年的新科狀元,並且他也是清朝開國以來第一位來自陝西的科舉狀元。

關於王傑中狀元這事,還有一個典故。他中狀元的經歷跟100年前浙江人史大成很相似,當時史大成也是在會試中被主考官評為第三名,後來在殿試時,因字寫得漂亮端正被順治帝拔為頭名狀元的。歷史驚人的相似。據說王傑中狀元后,一些山東才子表示不服,認為皇帝選撥不公,對王傑照顧了,於是幾個哥們便想刁難刁難王傑。他們便出了一對聯讓王傑對,你能對出來,算你厲害!他們出的上聯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這上聯也確實霸氣,把山東的聖人孔子、孟子都拉來助威了,意思是,孔孟都是我們山東的,你一個陝西人有什麼能耐在這兒顯擺?

沒想到他們剛說出上聯,王傑立馬就對出了下聯:“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統在西秦。”你拉兩個聖人過來,我拿兩個聖王來擋駕,看誰厲害,呵呵。山東舉子一聽,嗨,不愧是狀元郎啊,就是牛,俺服了!

二、性格耿直,曾經罰跪太子

王傑中了狀元后,入值南書房,在乾隆皇帝身邊做事。後來他歷任內閣學士、刑部侍郎、禮部侍郎、右都御史等職。到1774年,49歲的王傑出任軍機大臣,兼任上書房總師傅。上書房,就是皇子皇孫們讀書的學堂。王傑性格耿直,他在上書房任總師傅時,對皇太子顒琰(音yong’yan,即後來的嘉慶皇帝)管教十分嚴厲,曾對他進行罰跪和罰站。

有一次乾隆皇帝碰見皇子被罰跪,有點心疼,但他也不好意思指責老師,於是繞著說:“你管教他,他以後是天子;你不管教他,他以後還是天子。你難道不知道這是君臣之道嗎?”(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皇帝顯然是嫌他對太子管教的太過嚴厲了。但王傑答道:“嚴格教育之後,他便是堯舜一樣的君主,而不教育他便會成為桀紂一樣的昏君,這也是為師之道!”(教者堯舜,不教者桀紂,為師之道乎),皇帝無語。

三、剛直不阿,敢於跟奸臣和珅鬥

王傑在朝身擔要職十餘年,曾官至宰相。他為官清正,敢於直言,是當時朝廷裡一名難得的忠臣和能臣。他在與奸臣和珅的鬥爭中表現了其剛正不阿的品格,令後人津津樂道。

和珅是乾隆帝面前的大紅人,此人貪得無厭,權傾朝野,別人對他巴結還來不及呢,但王傑從不買他的賬,處處公然跟他作對,這讓和珅很不爽,就想歪招整治王傑。

一次,和珅拿出一幅珍貴的水墨畫出來顯擺,並請王傑一起觀賞。王傑卻說,“貪圖財利的風氣,居然到了這個地步!”和珅碰了一鼻子灰,心裡很不是滋味。

清朝狀元宰相王傑,除中狀元外他此生還做過什麼大事?

這天,和珅看到王傑走出朝堂,便殷勤地走上前去,為了挖苦嘲笑王傑,於是討好似的拉著他的手,溫柔地把玩了幾下說:“何柔荑乃爾!”,你的手好漂亮好白淨啊!王傑卻說:“這手只會做狀元宰相,但不會弄錢,有甚麼好處?”把和珅弄得臉紅了好半天。

和珅在受到王傑的嘲弄、批駁乃至彈劾後,時時尋機報復他。有一次,和珅聽說王傑在其家鄉蓋有“三王府”、“四王府”。立即如獲至寶,得意忘形,便匆匆跑到皇帝面前去告御狀,說:“王傑這廝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大奸似忠,欺上瞞下,結黨營私,其罪當誅!”

乾隆帝雖然不太相信,但還是有點犯疑,於是密令使者到陝西韓城進行實地調查。當皇帝的使者來到王家住宅一看,竟是“湫隘如寒士”。問起“三王府”、“四王府”是怎麼回事,才知道這是當地人按其姓氏和排行,開玩笑的說法。待使者返回朝廷“以實密奏”後,乾隆帝不禁哈哈大笑,“王愛卿果然兩袖清風,朕錯怪你了!”隨後,他特詔王傑、和珅進宮,並對王傑說:“愛卿作為一朝宰相,家宅也太簡陋了點吧。”隨即賞銀三千兩,讓他回去整修宅院。但王傑還是堅決地謝絕了皇上的美意。

後來嘉慶帝即位,宣佈了和珅二十大罪狀,王傑做為首輔宰相,參與了和珅一案的審理,查明瞭和珅貪汙納賄的種種罪狀。清政府年稅收銀才七千餘萬兩,而和珅的家產折銀竟達八億餘兩,相當於朝廷十餘年稅收的總和!皇帝在王傑等人的堅決支援下,法辦了這隻碩鼠。

而王傑本人為官清廉,他入仕數十年,直到當上宰輔,也沒有收受過別人的禮金,所以家境很一般。有一次,王傑的學生外放到地方後回京,賺了不少銀子,想拿一些孝敬他。王傑說:“我以前是怎麼教導你們的?如果我今天接受了饋贈,以前說過的話還算什麼呢?”把他們狠狠地罵了一頓。

清朝狀元宰相王傑,除中狀元外他此生還做過什麼大事?

四、此生無憾,得到善終。

王傑到了晚年退休後仍不忘天下大事。嘉慶帝在位時,川、陝、豫、楚各地土地兼併十分嚴重,百姓生活困苦不甚,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比如白蓮教起義。朝廷派兵鎮壓,但長時間不能平息。當時王傑因病免官在家,但他密切關注白蓮教起義,且上書嘉慶帝,不能濫加屠殺農民軍,主張實行懷柔政策,優待歸順的起義群眾,並認為起義的根源在於地方吏治黑暗、官逼民反,主張用募兵的方法把鄉勇和起義人員改編為正式軍隊,得到皇帝讚許。

1800年,76歲高齡的王傑以年老體衰乞請解職,嘉慶帝下詔挽留,並特許他拄杖入朝。三年後,他辭職還鄉,臨行前還上書請求解決官場上的腐敗問題。王傑辭職離京之日,嘉慶帝賜給他一把乾隆御用過的手杖,以表尊敬。

王傑於1805年去世,享年81歲,嘉慶帝親治祭文,贈太子太師,溢號文端,入祀賢良祠。祠聯為:“文見長,清風兩袖,不畏權貴;端品高,言道一身,敢斥惡邪。”

王傑被稱為大清朝陝西籍第一名臣,他剛直不阿,為官清廉,秉公執法,除政績顯著外,還能詩能文,擅長書法。其主要著作有《惺園易說》、《葆醇閣集》等。王傑儘管名字起得霸氣,又是偉人,又是惺國的,簡直有點狂了,但他確實沒有白起這個名字,從考上狀元到一代名臣,也確實做過幾件大事情,也是此生無憾了。(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清史稿·列傳一百二十七·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