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市南郊元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市南郊元代壁畫墓

選自《考古》1996年06期

1993年8月,山西長治市南郊司馬鄉北一磚窯廠發現一座暴露在外的古墓(圖一)。墓早已被破壞,但墓內壁畫尚存。現報道如下。

此墓為仿木構磚室墓。座北向南。墓室近方形。穹窿頂,方磚鋪地。東西1。9、南北2。1、墓內高2。62米(圖二)。

墓門開在南壁。門高0。75米。墓室內砌斗拱結構。四壁四角不設柱,只橫砌出普柏紡,析長隨間同。普柏林上砌出斗拱,斗拱為把頭絞項造結構。作法為普柏紡上砌梢鬥,柄鬥口出耍頭,耍頭呈螞蚱形。兩邊泥道拱散鬥上承櫬簷紡(圖版捌,1)。

整個墓室均施彩畫,墓內券頂部用紅、黃、藍、白等色勾繪覆蓮藻井。券壁四坡面均繪有纏枝花卉,南壁用藍色繪製,東、西、北三壁用黃色繪製。畫法均先用筆勾出輪廓,然後填以色彩。闌額及普柏杭先用土朱遍刷,後用白色勾繪出卷草紋、回紋等。斗拱的彩畫分別為,四壁轉角鬥拱均先用黑色勾出各部輪廓,再填色,梢鬥、泥道拱填以黃色,上面再用土朱勾出木理紋。中部耍頭斷面用紅、白二色繪木理紋和回紋。補間斗拱、梢鬥與泥道拱用土朱,中部耍頭則用黃、白二色繪如意形紋樣。上部檀簷杭用土朱和黃色遍塗,上部勾繪出花卉與回紋,再上部塗土朱及白色,後用黑色勾勒。拱眼壁內用黃、藍、黑等色繪折枝牡丹與卷草、萱草等花草紋樣。

墓室四壁均有壁畫。南壁正面用黃色繪一通間帳架。邊緣用黑色勾出裙板花邊。北壁與東西三壁則先用黑色畫出畫框,中繪內容。

東壁共繪三幅畫。中間畫一黑框,框左為一長條桌。桌面上放有酒壺、酒盅等。框中有二幅畫,左邊畫一侍童,著袍服,內穿紅色袍衣,領口和袖頭外露,手中握一瓶(圖版捌,2)。侍童右側為“王祥圖”。

西壁畫面與東壁對稱。框左繪一長條桌,形制和東壁桌相同。桌上放置碗、盤及敞口淺腹罐等。框中畫一女侍,臉長略瘦。身著桔紅色裙,外套黃邊開襟衫。右側為“曹娥圖”。

北壁繪二幅畫。左圖畫面為“董永圖”。右圖畫面為“孟宗圖”。

仿木結構磚室墓在長治一帶發現不少。此墓雖規模不大,結構簡單,但墓內壁畫儲存尚好,是此墓的主要收穫。從結構上看,雖為仿木結構墓,但斗拱作法比較簡單,只使用了元代常見的把頭絞項作,這種作法明顯區別於宋金時期用材制度和多出跳多鋪作的斗拱結構;從壁畫上看,長治一帶的仿木構墓,墓內壁畫大都以二十四孝故事為主要題材,宋金墓中孝子故事出現較多。此墓中明顯減少,這應是元代的特徵,而且墓中男侍所持的瓶的形制及孝子故事繪製風格和長治市捉馬村元代壁畫墓極相一致(王進先:《山西長治市捉馬村元代壁畫墓》,《文物》1985年6期);從人物服飾上看,此墓似乎和宋金時差別不大,這和史料記載元代服飾承金制的制度有密切關係。墓內所繪男侍所留的髮型和長治市郝家莊元墓中啟門童子所留髮式一致(長治市博物館:《山西省長治縣郝家莊元墓》,《文物》1987年7期)。

從上述幾點分析,此墓時代應為元代。它為研究元代的建築及繪畫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長治市博物館

朱曉芳 王進先)

山西長治市南郊元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市南郊元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市南郊元代壁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