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元宵節,朋友圈裡同學們曬來了揚州瘦西湖萬花園湖上梅林的美景照片,只見近萬株梅花,遍佈湖畔,身處梅林,放眼望去,浪漫唯美的春梅,碧波盪漾的湖水,融合在這個春天裡,再現清代揚州“平岡豔雪”的盛景,真是繁花似錦春意盎然,真是太美啦。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想我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不逢家鄉揚州的春日已然數載了,很多年都將這一段最美的流光拋卻,只能翻開腦海中的記憶:瘦西湖畔的柳樹,廿四橋邊的紅藥,蜀岡峰上的綠茶,甚至是母校揚州中學的草坪的清新香氣,無一不牽動著我腦海中最溫馨的神經。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來揚州不能不吃的特色菜鹽水鵝,肉質厚實不肥,鹹度適中。

在中國的城市發展史上,揚州的崛起,是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點。

按照南朝劉宋時期的文學家鮑照(416年—466年)的《蕪城賦》記載了揚州的昔日之盛:“車掛轊,人架肩,廛閈撲地,歌吹沸天。孽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也就是當時的揚州已經是一個四方輻輳的通都大邑,在南朝時期,就出現了“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說法,而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連線,則使得揚州成為了中國東西南北交匯的十字中心點。

揚州的繁榮,隋煬帝(569年—618年4月11日)有著積極的貢獻。隋煬帝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歷史上一直褒貶不一,卻與揚州有著繞不過去的情緒。他36歲當皇帝,在位14年,數次親臨揚州。修大運河,改造邗溝,將長江與黃河兩個流域文明透過水道連線起來。

因此,隋煬帝他給繼之而興的唐朝和此後的中華帝國,打通了縱貫東西南北的血脈——大運河。作為大運河連線黃河流域與江淮流域的中心點,揚州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刀工考究的文思豆腐,你會非常懷念這份軟嫩清醇的豆腐羹。

隋煬帝給大唐留下了一個鮮活的揚州。

自貞觀至開元、天寶,揚州的工商、航運和農業日趨發達,新羅、高麗、日本等國常住客商達數千人。揚州港“帆檣如林、商賈如織”,被譽為東方四大商港之一。揚州以一種引領朝代風流的空前繁榮,成為大唐盛世數一數二的國際化大都市,更有“揚一益二”的美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揚州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貢獻。

中國歷史上的對外貿易交流,最初都是沿著絲綢之路進行的,因為是陸路,規模有限。到了唐朝的時候,海上交通開始發達起來,我國的東南沿海對外貿易大盛,揚州是水路運輸的重要樞紐,要想把海外的貨物運到內地去,揚州是必經之路。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糯米蓮藕片,有桂花的香味,偏甜的一個冷盤。

頗為有趣的是,這位雄才大略的隋煬帝還是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劍橋中國隋唐史》對楊廣的評價甚高,說他“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點像政治美學家。”

隋煬帝一首《春望》:“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迷倒了多少隋煬帝的詩歌粉絲。據傳,唐太宗讀他的詩後對魏徵說:“今吾讀楊廣詩,亦有千頭與萬緒。”

隋煬帝在文學上確實就是正統的詩人,詩風底蘊淳樸。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雲:“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詩中不作王霸之語,而與民間詩人同一風格,確是一種良好的風氣。

尤其隋煬帝的詩中熱愛揚州風光之情,讚頌揚州美景之功,當書之,當記之。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揚州炒飯,一盤頂三盤。

張若虛(約670年—約730年),唐代揚州詩人,孤篇蓋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詩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背下。

聞一多先生評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其實,在張若虛之前,隋煬帝也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平不動”,“滿正開”顯示江面平坦寧靜時,江邊的春花如火,開得滿滿當當。“將月去”,“帶星來”則將水波激盪,月星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宏大,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寫景的壯闊中寓意了時間的流逝。

寥寥四句詩,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勝景圖,緩緩展現,風致婉然。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揚州街邊小吃店的肉包和燒麥,美味又便利

如果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張若虛描寫的春江花月夜是受到本篇啟示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隋煬帝楊廣這首詩在描繪春江花月夜花開景色這方面,具有開先河之功,起到了示範的作用。而且啟發了張若虛的靈感,讓他昇華出:“海上明月”的優美詩句,而“潮水”這一意象又啟示張若虛在詩中開拓出一個更為闊大的春江意境。

2013年9月《春江花月夜·唯美揚州》舞臺劇在揚州瘦西湖萬花園上演以來,深受大家的喜愛。該劇以瘦西湖水和園林景觀為天然舞臺,藉助國內最先進的聲、光、電及多媒體技術,再現隋煬帝開挖大運河的壯觀景象和“春江花月夜”、“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中意境。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隋煬帝對揚州地理位置的特性十分了解。賦詩《泛龍舟歌》:“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隋煬帝楊廣十分形象地講出了揚州擁有“襟江、控河、距海”的三大地理優勢。

“襟江”指的是靠近長江,“控河”指的是位處大運河的東西南北十字交叉點,“距海”指的是隋唐時期的揚州是一座濱海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之一。

由此看來,隋煬帝不僅是美學政治家,更是一位地理學家。試想,如果沒有地理知識的儲備,隋煬帝是不可能發現和開發揚州,就沒有揚州作為盛唐富甲天下的國中第一大城市。

揚州,唐朝富甲天下,是哪位政治美學家和地理學家推動形成的

揚州極品獅子頭。

火龍果一般大小,混合了梅乾菜,馬蹄,小火燉足6小時而成,口感鬆軟,入口酥化,肥瘦適度,營養豐富。

在揚州,獅子頭其實不叫獅子頭,叫“斬肉”。據說當時斬肉是紀念隋煬帝的葵花崗一遊而得名“葵花斬肉”。史載,當年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龍舟和千艘船隻,沿著大運河南下揚州。隋煬帝看了揚州的瓊花,特別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便吩咐御廚將以上述四景為題,製作四道菜餚。揚州名廚費盡心思終於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隋煬帝品嚐後,十分高興,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菜餚傾倒朝野。

到了唐朝才因為超級美食家郇國公韋陟(697—761年)的原因,名字變成了獅子頭,那也是“斬肉”這毛毛躁躁而又圓滾滾的造型所賜了。

歡迎來到我的家鄉揚州嚐嚐,你來到揚州會發現,這邊的石獅也都是這樣圓頭圓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