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千年前老子就告訴我們禍福相依的道理,一類現象的出現我們需要用多種角度去辯證的看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許多事情在當時擁有著致命性的打擊,但放置在歷史的洪流中它們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之正於國家也,就好像天平稱物,也如繩墨之於曲直也。無論是封建社還是奴隸社會天子都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且這種權力不被容許下放,但是在春秋時期卻出現了各國諸侯僭越禮制學習天子的事件,

本篇文章將帶領著讀者探究春秋時期諸侯頻繁僭禮的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一.中華民族禮儀的發源地,擁有百年曆史的周王朝卻在春秋時頻出各國諸侯模仿周天子的行為

1。喪葬規格超越天子

周王朝為鞏固統治開國以來就制定了十分嚴苛的等級制度,上至天子下到士大夫都需嚴格遵守不得跨級,而古人對於死亡的敬重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不同階級的墓葬規格也都有明確規定,但是在春秋時期這些規定卻無人遵守。

宋文公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們就認為周天子只空有一個表面上的空名,對於他們強大的諸侯國是無能為力的,自己的父親為了諸侯國奉獻一生既然其他諸侯國的諸侯死後都可以按照天子的禮儀下葬他們自然也是不甘落後的。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於是就準備了許多的陪葬品“木炭,成倍的陪葬車馬,四面呈坡形的棺槨,活人陪葬的數量”無疑不用周天子下葬的規格來甚至還有超越之勢。這樣大不敬的舉動當即就受到一些所謂君子的反對認為這是違反禮教不恪守規矩的,如果周天子怪罪下來無人能夠承擔。

面對這樣的警告宋文公的葬禮還是順利按照最初的想法舉辦,周天子即使有心怪罪也沒有力量與諸侯國抗衡。

從小小一個宋文公入葬

我們就能看出周天子在春秋時期大權旁落的頹敗之勢,諸侯國們敢僭禮的如此頻繁也與此關係密切。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2。頻繁舉行盟會越級現象嚴重

西周初期,禮樂征伐都是自天子出來維護國家安定掌控軍事聯盟,

但是在春秋時期天子出卻逐漸演變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諸侯國們紛紛推選出實力強大的國家進行只有天子才能舉行的盟會

齊桓公是姜姓齊國的第十五代國君,在齊桓公的勵精圖治下齊國的實力日漸增長開始雄霸一方,此刻的天下已經隱隱開始有了割據動盪的架勢,身處齊國附近的各個小諸侯國便開始屈服於齊國的庇佑之下紛紛向齊桓公遞交表達和平友好的書信。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齊桓公就認為既然大家都想要在亂世中明哲保身乾脆就結盟給自己定製一道穩定的屏障,此意見一出立刻就得到了幾個諸侯小國國君的贊同,他們紛紛屈尊來到齊桓公所在的地方,千里迢迢只為由齊桓公主持達成聯盟,其實在此之前也不是沒有舉行過盟會,但由諸侯國國君主持的卻是第一次史稱“北杏之盟”

由此可見,

在周天子無力維持小諸侯國的安定與生存空間後依附於強國是他們唯一的選擇,至於究竟符合周禮的規定與否在生存的困境面前都將變得一文不值。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3。獅子大開口的聘禮需求

在西周鼎盛時期,為表示對周天子的敬畏與尊重各國諸侯都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覲和聘問,這也是諸侯國朝覲述職的義務之一,但是在春秋時期,

諸侯們不僅不再定期朝覲聘問,有的實力雄厚者竟然做出享受天子般的舉動。

魯國一向是最恪守周禮的地區,其他國家在見到魯國後仍會誇讚一句魯國的周禮最為在周全,但是在春秋時期魯國給周天子朝貢的次數只有四次,如果在以往周天子是會對魯國的不當的行為予以處罰降級,但是隨著實力權力日益架空周天子只是空有名號,其餘諸侯國見素有禮儀之邦的魯國都不再死守周禮,便更加肆無忌憚的一次朝貢都沒有向周天子進行,反倒諸侯國與諸侯國只見來往密切送禮頻繁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聘禮制度嚴重崩壞,周天子的權威受到挑戰,

各國諸侯之間相互朝覲聘問也是為日後的結盟割據奠定基礎。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二.各國諸侯紛紛效仿周天子,不僅不是大不敬還象徵著時代的進步和眾人思維方式的大解放

1。對死板禮儀的批判

周禮作為中華民族最早的禮儀模板是備受人追捧的,人們恪守禮儀知禮懂禮本身沒錯,但是過於侷限於禮儀就會顯得人死板,

所以在春秋時期人們開始出現對周禮的反抗。

在周禮的規定中有說過女子嫁作人婦後如果沒有婆婆的允許是不能夠自己擅自下堂的,魯宣公的女兒出自名門大家自小學習禮儀規矩是一把行走的禮儀標杆,她在嫁給宋共公以後也是將禮儀完備的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但是就這樣一位大家閨秀最後卻落得一個香消玉殞的下場,原來宋國在公元前543年時發生了一場大火,作為人本能的應急反應都應該跑到火小的地方去避火,但是宋伯姬卻將這一要求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她告訴前來搭救的人說道“婦人的規矩,婆婆不在沒有她的允許我怎麼可以擅自下堂,就算是避火也不行。”宋伯姬成也禮儀敗也禮儀,如果她的腦子稍微懂得變通也不會玉減香消。

諷刺的是宋伯姬自認為的英勇行為並未受到當時人的稱讚相反人們對於宋伯姬這種不顧生命的刻板行為表示不解與唾棄認為她是一根筋。

由此可見,在春秋時期人們思想日益解放開始關注的人自身的需求,對於泯滅人性的禮儀不再盲目推崇,這也是諸侯們能夠效仿天子的原因之一。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2。和平外交思想的出現

春秋之前周禮有明文規定,非我族類必有異心,諸侯國們與外族聯姻是不利於國家安定的行為

但是春秋以後各諸侯國不僅肯定了這種外族聯姻,還認為同姓也能結為夫妻。

晉獻公因為出於晉國的獨特地理位置考慮,企圖用和平的方式來謀求晉國外部環境的穩定,為了安撫戎狄的情緒彰顯友好關係,晉獻公想到了應用兩國派使者結婚的方式來維持關係的穩定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和親,戎狄對於晉獻公的示弱與求和自然不會反對,將本國的驪姬和小戎子遠嫁。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自此就開了兩族聯姻的先河,我們在史料記載中也能多次看到晉國人對於這種方式並不排斥,聯姻不僅能夠換來晉國邊境的和平為晉國爭取到強有力的後盾,對於晉國的基因改善也能做出貢獻。其他諸侯國在看到晉國此舉的有利之處後也開始對周禮最先規定的條例於不顧紛紛效仿

不與外族聯姻在西周早期或許對於維護國家穩定有著重大意義,

但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諸侯國之間都在夾縫中求生存,對於外族的幫助他們也不再排斥,這其實也是一種思想解放的表現。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3。打破傳統人才選拔渠道

春秋時期學在官府轉移到學在民間,教育機會與方式的改變讓更多的人在獲取知識後迫切的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君主的賞識,

人才的獲取也不再是傳統的門第論。

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較為動盪的時期,各國人民的包容性也遠超出過去,楚才晉用這樣類似的事情在這一時期屢見不鮮。如果你出生於春秋時期的普通人家,其實更像當今社會的高考可以透過知識改變命運,各國急需人才的情況下傳統貴族們卻大多不學無術有真才實學的寥寥無幾不能為國軍所用,而此刻各個新思想的湧現讓許多思想家免費講學宣傳思想他們也廣收弟子,這就讓你擁有了學習的機會。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而當時的大環境較為寬鬆我們從曹劌論戰就能看出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入朝覲見國君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見各諸侯國是廣納人才的,這就給予了你更改階級的可能,單從秦國來講商鞅是外族人,李斯只是一個小吏出身但都因為才華而在秦國做出一番偉業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由此可見各國諸侯打破傳統吸納

新新

人才來壯大本國實力,

而人才們對於禮的認知也大多都認為禮應作為政治的從屬物所以諸侯國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也認為只要實力強大即使模仿天子也無關緊要,這也加劇了諸侯們野心的膨脹,爭霸是歷史必然的結果。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結論:

社會的改革與進步總離不開動盪,任何想要取得成功的果實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在春秋戰國時期那個分裂割據的階段我們可以體會到各國百姓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的艱辛,也理解周王朝四分五裂下那些擁護周禮的舊氏貴族。

但問題周天子大權旁落已經成為事實,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都會促使著新的階級更替,所以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做法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無奈之舉,國家中的有識之士率先進行改革,推翻舊的制度頻繁僭越,這一時期百家爭鳴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文化思想碰撞,這場獨特的僭越,奠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也為長達千年貫穿中國歷史的封建統治社會制度打下基礎,中國歷史迎來了新的開端。

春秋諸侯模仿周天子背後,實質是思維的解放

而被奪權消亡的周王朝,我們只能為它的命運感到惋惜,或許這損害了一部人的利益,但歷史的車轍攆過,誰也不能判斷對錯,因為歷史是多面的,有得必有失我們找不到也不會有兩全其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