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大家好,我們的小思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曾經高度評價崇禎,說古代亡國之君,要麼亡於酒色,要麼亡於暴虐,要麼亡於奢侈,要麼亡於窮兵黷武,而崇禎這些毛病都沒有,相反,他“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在李自成兵鋒直指北京,明朝統治岌岌可危的時刻,崇禎也曾面對無計可施的群臣痛斥道:“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他的意思是,亡國的責任不在他,而在群臣。那麼事實真的像張岱和崇禎說的那樣嗎?

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公正地說,崇禎確實不是個壞皇帝。他從他哥哥天啟皇帝手裡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但他勵精圖治,克勤克儉,做了很多工作。單說他的節儉可以說都到了令人驚奇的地步。他的飲食標準是三素一葷,有時甚至禁葷,他穿的內衣打著很多補丁,升朝的時候,生怕露出來被大臣看見,有失皇家尊嚴。為了節省開支,他辭退宮中的婢女,後來不得不從國仗家中借來丫鬟撐門面。他後來在煤山自縊,李自成看到他的屍體,他內衣上居然打滿補丁,令李自成感嘆:無帝王之福。

看到這裡,人們一定會以為崇禎真的很窮。如果真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他的金庫裡(古代叫內帑)一直到他亡國的時候,還存滿了金銀,李自成從他的皇宮地窖中挖出的金銀,多達三千七百萬兩。李自成在從北京敗退的時候,全部用騾馬運走。

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崇禎的金庫,他自己捨不得用,連做軍餉他都捨不得用,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1644年元月,李自成已經從陝西向山西進兵,並渡過黃河,連克榮河、河津、稷山、絳州等地,三晉告急,而三晉一旦失陷,李自成的部隊將直接威脅京師,當時的形勢已經到了危急存亡時刻。大年初一,崇禎接受完群臣的朝賀,留下閣臣商議對策。閣臣提出目前國庫空虛,邊費軍餉必須及時到位,希望皇上能夠動用內帑裡的錢財。崇禎卻說:“今日內帑難以告先生。”居然可憐巴巴地流下眼淚。皇帝不肯出錢,大臣又有什麼辦法,邊費和軍餉的問題居然就擱置不辦。

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不要說邊費,單說軍餉,可以說一直都是明朝軍隊的軟肋,也可以說是明朝軍隊的積弊。從嘉靖皇帝開始,軍餉拖欠問題一直都得不到解決。根據嘉靖年間兵部尚書毛伯溫的一份奏摺可知,當時軍士每月軍餉只能買二斗八升米,而且這樣少的軍餉也不能保證,動不動就幾個月斷餉,致使士兵全家斷糧。軍隊處於腹無飽食、身無完衣、馬無草料的狀況,試問,這樣的軍隊怎麼會有戰鬥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軍隊會忠心報國嗎?到了崇禎朝,當時山西邊鎮計程車兵每人只能得一升五合糧食,而這有限的糧食裡還要摻和秕糠和沙土,這已經很難讓士兵吃飽,而動不動又十幾天斷供,以至於士兵不得不典賣衣甲度日,有計程車兵不能忍受只好逃跑。所以李自成的部隊進入山西以後,一路勢如破竹,各州府的守軍望風披靡,有的乾脆出城投降,也就可以理解了。

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其實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領導的民變,說穿了是被窮逼的,如果不是被逼到走投無路,中國的老百姓是不會造反的。崇禎的運氣不好,趕上了全國範圍的天災,到處是飢餓的百姓,這等於在全國都佈滿了乾柴。崇禎不顧惜百姓,不僅不減輕百姓的賦稅,給百姓喘息的機會,相反還要不斷加派。這更增加了百姓的困苦,也就增加了民變的機率。出現民變之後,就要用兵剿除,用兵就要花錢,花錢從哪裡出,從百姓身上加派。如此惡性迴圈,造成了崇禎朝民變不斷,最後崇禎終於被民變所滅。

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明朝還有一個要命的規矩,就是這有限的軍餉也不是從中央財政出,而是讓地方出,明軍走到哪裡,軍餉就歸哪裡籌措。所以明朝的軍隊跟地方關係也很緊張,甚至出現地方關閉城門不讓軍隊進城的情況。孔有德的兵變實際上就是這樣爆發的。當時孔有德帶領八百騎兵到遼東前線去支援被後金圍困的大淩河城,行軍到達吳橋的時候,老百姓像躲避盜賊一樣躲避官兵,百姓緊閉大門,商鋪也閉門歇業。於是士兵就到百姓家中籌措軍餉,一個士兵因為搶了百姓家的一隻雞,被百姓告到孔有德那裡。孔有德對士兵進行懲罰,引發兵變,孔有德索性就做了叛軍的頭目。後來孔有德攻打州府,明朝又派兵鎮壓,鎮壓又要花錢,花錢又得從百姓那裡榨取,於是又造成新的惡性迴圈。

在軍費緊張的情況下,崇禎自己不肯動用內帑中的金銀,卻想了一個絕招,那就是動員百官捐款。他首先動員自己的老丈人周國丈捐款,他希望周國丈能捐10萬兩銀子,但是周國丈只認捐了一萬,周皇后就給她爹爹拿了5000兩,希望她爹爹再多拿一些銀兩,誰知他爹只捐出3000兩,還把皇后的2000兩扣下抵補自己的虧空。閣臣魏藻德只捐了500兩,閣臣陳演則一個勁向皇帝哭窮,他最後捐了600兩。太監們為了少捐錢,馬上變賣房產和古董,裝出一副缺錢的樣子。倒是王永祚、王德化、曹化淳三個太監各自捐了5萬兩。文武大臣合起來才只捐了20萬兩銀子,都不夠打一仗的。但是李自成進京以後,對朝臣進行拷打,逼他們交出銀兩,周國丈一下子獻出50萬兩,陳演也拿出4萬兩。這些鐵公雞,跟崇禎一個德行。

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李自成打到北京附近的時候,崇禎還有一次自救的機會,那就是把駐守寧遠的吳三桂的部隊調到京郊勤王。崇禎帝當然想到了這步棋,他首先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召到京城詢問情況,他當然少不了要問一下這次行動需要多少銀子。吳襄回答需要100萬兩銀子,崇禎帝沒有辦法弄到這些銀子(他的內帑堅決不能動),調吳三桂回援京師的事情因此擱置下來。等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他不計成本地調吳三桂進京勤王,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吳三桂的部隊剛到豐潤,就聽到了崇禎自殺的訊息。崇禎帝只須拿出他內帑中的極小一部分銀子,就有可能保住京師,但他卻吝嗇到為了錢,連天下、性命都不要的地步了。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時候,還有一個細節,當時守衛西直門、彰義門和平則門的是三大營計程車兵,本來這些人都是一些老弱士兵和太監,但是朝廷只讓他們守城,卻沒有安排人做飯,這些士兵飢腸轆轆,滿腹怨氣,所以李自成的部隊一到,他們就一鬨而散,李自成沒費什麼勁就佔領了這三座城門。

崇禎帝自稱不是亡國之君,果真如此嗎?一件事證明他是推脫責任

崇禎帝自己放著巨資,不肯賑濟饑民,直至把百姓逼反。逼反了百姓,就要用兵鎮壓,用兵他又不肯自己花錢,還要百姓買單,逼得更多百姓造反,甚至連士兵都被他逼反。他自己是鐵公雞,還要百官拔毛,最後他還罵百官是“亡國之臣”,他真是一個又吝嗇,又不講道理的皇上。

參考文獻:

樊樹志:《晚明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孟森:《明史講義》,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