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父母放棄的嬰兒,最後都怎麼樣了?

古代被父母放棄的嬰兒,最後都怎麼樣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詩經·蓼莪》

樸素而溫馨的話語,道盡了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意。純粹而美好的親情讓《詩經》中的文字也充滿了愛與生命的力量。

然而,在人類最樸實的親情之中,亦不乏有一部分父母因為主觀或客觀的種種原因,最終選擇了放棄自己的親生骨肉。那麼,這些被父母放棄的嬰孩,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一、不舉子

棄嬰們的人生故事,最出名的當屬《西遊記》中的唐僧。

眾所周知,唐僧本來是唐朝開國丞相之女,可惜一夥土匪毀了他的生活。死亡威脅下,唐僧的母親不得不將襁褓中的唐僧裝在木盆裡順水漂流,從此世上少了一個貴胄公子,多了一個三藏法師。

古代被父母放棄的嬰兒,最後都怎麼樣了?

從《西遊記》的結局來看,唐僧離開父母后的生活倒也不算太糟糕。可惜,現實的古代生活中,棄嬰們可沒有金蟬子這般的好福氣,他們一旦被父母遺棄,下場往往極其悲慘。

拿蘇軾在黃州做官時寫給好友的紀實文章《與朱鄂州書》來說,便是“嶽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

隨後,蘇軾又進一步解釋道,雖然鄂州鄉間的莊稼人“人性有父子之愛”,但高昂的撫養成本再加上貧寒的家境,還是讓百姓們選擇誕育兩男一女後,便將其他孩子閉目掩面溺斃。

可嘆那些被父母放棄的嬰兒,連個躺在木盆裡順水漂流的機會都沒有,想來對於赤貧之家來說,哪怕一個木盆,也算是家庭重要財產了。

眼見殺嬰之舉在鄂州鄉間蔚然成風,蘇軾忍不住請求好友朱壽昌出手相助這些可憐的孩子,或許是怕好友推辭,蘇軾還專門在文中說“ 公能生之於萬死中,其陰德十倍於雪活壯夫也……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一通彩虹屁猛誇朱壽昌辦事能力強,彷彿朱壽昌就是全村的希望。

古代被父母放棄的嬰兒,最後都怎麼樣了?

送完高帽子後,蘇軾也不忘給朱壽昌一份實戰攻略。他告訴朱壽昌,救助嬰兒要軟硬兼施,比如有些父母是荒年時家無餘財,不得不拋棄子女,這時作為地方長官就可以提供救濟糧收養棄兒。

這樣的方法,蘇軾自己在密州救助棄嬰時便用過,靠著地方政府的糧米,蘇軾成功救下了無數弱小的生命。

不僅如此,蘇軾還帶頭組織了“救兒會”,請來正直善良的人當會長,同時讓一些有德高僧擔任財務出納,而“救兒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尋求當地富戶的經濟支援,再用富人們捐獻的錢去買米買布,幫助貧寒多子女家庭。

有懷柔政策,也有雷霆手段。若是遇到故意殺害子孫的家長,蘇軾二話不說,直接送上“徒二年”等刑罰大禮包,而舉報他人殺害子孫者,則可以獲得一部分犯罪分子的財產作為獎勵。

靠著軟硬兼施的政策,蘇軾在密州救人無數。但令人遺憾的是,蘇軾救下的孩子對於整個大環境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北宋時代,棄嬰殺子等人倫慘案實在太普遍了,以致於當時的人們早就見怪不怪,還給這種行為取了個雅緻的名字:“不舉子”。

古代被父母放棄的嬰兒,最後都怎麼樣了?

所謂“不舉子”,就是生了孩子不養育,將嬰兒丟棄或溺死,或許是為了免於心理負擔,一些父母發揮語文優勢,給溺斃嬰兒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洗兒”。

不過,北宋社會放棄子女的現象雖普遍,但大多數父母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用後世詩人範大成的話來說,就是“丁錢太重,遂有不舉子之風”。

同樣的觀點還出現鄭奎筆下,在他的《生生四諦》中,專門提到“民生子必納添丁錢,歲額百萬,民貧無以輸官,故生子皆溺死”。

百姓不敢多生孩子,主要是因為北宋政府徵收人頭稅太重了,逼得一部分窮苦百姓走投無路,只能親手終結了子女的生命。

然而,從某種角度來看,北宋政府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受限於糧食產量,北宋王朝可以承載的人口數量是有限的,若是任由百姓無限生育,只怕北宋王朝要不了多久就該面臨糧食危機了。

二、嬰兒塔

這樣的苦惱,人口大爆炸的清代也同樣經歷過。只不過隨著文明的進步,宋代“洗兒”的傳統在清代換了一種新形勢,那便是充滿血腥的嬰兒塔。

據外國作家高登·康寧所著的《中國漫步》介紹,嬰兒塔是高約12英尺的方形建築,在塔的一面,開有一個很小的視窗,遠遠望去,整座建築就像一個詭異的鴿子籠。

古代被父母放棄的嬰兒,最後都怎麼樣了?

然而,這些建築與鴿子籠毫無關係,它們是用來收集棄嬰及嬰幼兒屍骸的墳塋。

最初,嬰兒塔的功能還僅限於集中處理意外夭折的嬰幼兒遺體,但隨著歲月演變,一些民間百姓漸漸將活著的棄嬰也扔到嬰兒塔中,讓嬰兒塔的功能一下子變了味道。

這其中,被投入塔內的絕大多數是女嬰。她們的父母親友將襁褓的小生命往嬰兒塔裡一扔,就眼不見心不煩地轉身離開,任憑被遺棄的孩子在塔裡從嚎啕大哭到寂寥無聲息,彷彿世界上從來沒有過這些生命的痕跡。

古代被父母放棄的嬰兒,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部分遺棄在塔旁僥倖不死的幼兒,往往被乞丐拐走或是淪為犯罪分子的賺錢工具。比如同治十二年,山東淄川的廟會上就出現了兩個乞丐帶著一個“人面蛇”在街頭公開賣藝。

所幸當地官府發覺事情有異,將兩個乞丐抓回衙門審問,這才發現所謂的“人面蛇”其實是一個可憐的小孩。這夥乞丐將這個孩子弄啞弄殘後,又把特製的蛇皮粘到這個孩子的面板上,然後用這個孩子來賺錢。

令人髮指的行為,昭示著棄嬰們的可悲下場,也讓“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的古老傳說,再次迴響在人們的耳畔。畢竟,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光是活著,就是已經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