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1979年的濟南!我最懷念…

70年代的濟南某食品店內景

70年代的濟南公交車上

1971年,歷城縣東郊公社,福建跳高名將倪志欽來辛莊表演。

港溝小學1972年初中一班師生合影。

1975年,新天橋竣工通車。

1977年元月開通首條電車線路

1979年3月5日,濟南市革命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開放集市貿易和加強市場管理的通告,決定在全市城郊結合部和市區指定地段,設立9處集市貿易點,市場又一次繁榮起來。圖為當時的大觀園商場。

1979年的泉城路濟南百貨大樓內景。(圖源“愛濟南”)

1979年3月,濟南鋼鐵廠鍊鋼分廠13噸氧氣頂吹轉爐連續出鋼5070爐,創全國轉爐爐齡最高紀錄。

1979年4月10日,長清縣靈巖寺經修繕整理,正式開放。

1979年5月11日,濟南市革命委員會發出通知,貫徹省革委《關於計劃生育若干問題的試行規定》,提倡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

1979年5月22日,濟南市運動員姚穎在全國游泳比賽中打破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全國紀錄。

1979年6月12日,七里山居民小區動工興建,圖為70年代濟南市民的居住條件。

1979年6月23日,濟南市區開放將軍廟街天主教堂、經四路中華基督教自立會教堂、清真南大寺和北大槐樹清真寺,並恢復濟南市天主教愛國會、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的活動。圖為當時的清真寺內景。

1979年7月10日,醫學院的大學生正式畢業,“天之驕子”走向社會。

1979年7月14日,山東體育館在濟南落成,建築面積17393平方米,觀眾座席8000個。比賽大廳長47米,寬25米,可進行籃球、排球、體操等體育專案比賽及大型歌舞雜技等文藝演出。

1979年7月22日,濟南製藥廠研製成功抗癌新藥“呋喃氟脲嘧啶”,填補國內一項空白。圖為藥盒資料照片。

1979年7月,由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綜合性文藝雙月刊《濟南文藝》,在國內正式發行,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濟南文藝》1981年改為《泉城》文藝月刊,1985年又更名為《當代小說》)

1979年8月9日,濟南第一機床廠與日本山崎鐵工所簽訂合作生產高速精密車床的產銷協議書,成為全國機械工業第一家對外合作生產的企業。

1979年9月,189個勞務性個體工商業戶(組)經批准先後開業經營,濟南市個體經濟開始逐步恢復和發展。圖為鼓勵農民手工製作以增加收入。

1979年10月,濟南市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提高豬肉、雞蛋等7類副食品銷售價格,同時向每個職工每人每月發放5元的副食品價格補貼,並按40%的升級面增加職工工資,市區由四類工資區調為五類工資區。

1979年11月,濟南汽車製造總廠黨家莊分廠建成,開始組裝羅馬尼亞“羅曼”牌10噸、12噸、19噸級載貨汽車。11月13日,第一輛合作生產的載重10噸羅曼卡車裝配下線。

1979年12月28日,濟南市清泉浴池修腳工饒曼妮(女)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圖為饒曼妮為老人修腳。

1979年,濟南市農村開始推行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部分社隊發展為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和包乾到戶生產責任制,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達7。9億公斤,比上年增長5%。

1979年的濟南,迎來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春天。從此開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轉變,久違的歡聲笑語也映入老百姓的眼簾。市民的穿著不再是那一成不變的藍白灰,濟南城鄉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顏色。企業迎來了新的繁榮景象,日子越過越好了。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獨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