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相傳,佛教華嚴宗的初祖是杜順和尚。他十八歲出家,法號法順,本是唐朝宰相杜如晦的族叔,因此世人稱為杜順。唐貞觀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杜順和尚告囑弟子:要把生前所行的法,傳承實行下去。說完就圓寂了,年八十四歲。

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臨終時,有雙烏飛臨,悲慟哀叫,不肯離去。杜順和尚圓寂後,肉身不壞,並且散發清香。他被弟子們葬在樊川北原,後來的肉身塔就建在我眼前的華嚴寺。望著華嚴寺的佛塔,感念杜順和尚奠定了華嚴宗的基本思想。

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杜順和尚在唐代受到很高禮遇。他被唐太宗李世民稱為“帝心”。可見他的地位。民間傳說,杜順和尚給人治病,不用別的方法,只是跟病人對面而坐。坐一坐,便立竿見影地顯出療效,病人馬上痊癒。傳說渭河北岸有聾啞人聽杜順和尚說法之後,他們就能聽能說了。

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現在的樊川像類似這樣的故事,流傳還有很多,乃至於惡劣難調的牛馬等畜生,只要得到杜順和尚的幾句勸導,都變得馴服而溫順。我是不大相信傳說裡許多太過神秘的事情。但是,杜順和尚的確受到皇家禮遇,並且非常高,這值得相信。如其不然,佛法在唐代的傳播,則不可能會造成巨大影響。

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唐太宗李世民擁有天可汗的地位,怎樣樹立?他的尊敬杜順和尚之後,就是認可佛教在民間的影響力。其後的一百多年裡,華嚴寺又迎來了被稱為華嚴宗四祖的澄觀大師。這位高僧,十一歲出家,一百零三歲圓寂的佛學大師,畢生弘法長達九十二年。

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杜順和尚和澄觀大師們的一生都在弘揚華嚴宗,為中興華嚴宗做出了巨大貢獻。杜順的著作有《十門實相觀》《華嚴法界觀門》《會諸宗別見頌》《華嚴五教止觀》等文章。他在行化四方的時候,竭力勸人們念“阿彌陀佛”,所著述“淨土五悔文”來讚歎淨土法門。他精心培養的僧才弟子中,智儼大師最為突出,成為華嚴宗的第二祖。有人說杜順和尚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後世尊稱為“華嚴初祖”。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澄觀大師將佛學經典《大方廣佛華嚴經》進行了解讀。

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其實,學佛並不是迷信。對佛像的跪拜,更不是脫離生活的厭世表現。恰恰相反,可以拔除我們心靈深處的偏見和愚痴。我們的拜佛,就是對自己的禮拜。讓我們放下自己的傲慢。這才是學佛的根本所在。因為在生命的過程中,貪婪的自我成為所謂的人的本性,卻總是將人們帶入慾望的深淵。這並不利於人們的離苦得樂。佛陀經過思考透過經文告訴我們覺悟的辦法。所以,千萬不能將佛法看作迷信。

被唐皇李世民稱為"帝心"的一代宗師,竟將祖庭建於黃土塬下,讓人敬佩

這裡的黃土坡適合造窯洞。這始建於大唐貞觀年間的華嚴寺,當時就沒有高大殿堂的建築,出家人鑿原為窟,安置佛像,安居僧眾,真是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