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時,崇禎帝完全可以退守南京,為何要選擇吊死煤山

1644年,隨著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和隨身太監在煤山自殺,一代帝國大明朝落下了劇目。

明朝滅亡時,崇禎帝完全可以退守南京,為何要選擇吊死煤山

崇禎皇帝死得非常狼狽,為了避免後人對他的死產生不必要的猜測,特意留下了一封遺書,對他的自殺作了一個說明

在崇禎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貎恭,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另一行是: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遺言中,第一行是告訴世人不是我不努力,都是因為身邊的臣子不靠譜,把我耽誤了

第二行是對大明僅存的一些官員說的,讓他們去南京聽從太子的指揮

崇禎帝完全可以遷都南京,在南京繼續與起義軍和清軍對抗。為什麼要選擇自殺

在崇禎帝繼位的17年裡,崇禎並不是唯一的一位皇帝,在北京東邊的瀋陽有大清軍隊,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崇禎皇帝在位的17年中這三股勢力一直是此消彼漲,直到李自成在西安建國,一路向北京挺進。

明朝滅亡時,崇禎帝完全可以退守南京,為何要選擇吊死煤山

面對這樣的局面,當時大明朝的大臣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主和的,也有主戰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議就比較有創意,是主張三十六計走為上,也就是逃跑,當然人家當時是沒這麼說,他的原話是建議北京城應該遷都,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咱萬歲爺在,早晚咱還能打回來。

明朝滅亡時,崇禎帝完全可以退守南京,為何要選擇吊死煤山

原因很簡單,他們認為崇禎皇帝是個忠烈的君主,不可能同意這樣一個逃跑的方案,所以紛紛表示反對以顯示自己的忠誠。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啞巴吃黃蓮,把遷都的想法嚥進了肚子裡

遷都不成的崇禎帝只能選擇苦戰,然而一番大戰下來,看到的結果是“大事去矣”。

明朝滅亡時,崇禎帝完全可以退守南京,為何要選擇吊死煤山

而在幾年前,當李自成的農民武裝如火如荼的時候,崇禎皇帝曾經專門派人到陝西米脂縣將李自成的祖墳給破壞了,中國古人有傳統,一般會尊重先人的遺骨和宗廟,但是崇禎皇帝先破了這個例,後來,李自成打到北京經過明朝皇帝的12陵的時候也毫不猶豫的將12陵的享殿給焚燬了,據說崇禎皇帝聽到祖墳被焚燬的訊息號啕大哭。崇禎有些擔心李自成將來對他毀掉李家祖墳的事繼續進行報復而不能做亡國之君,最後選擇了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