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325)歷史中的一個黑箱

第二篇 盛世歡筵:權杖的遊戲(117)

魏元忠明知搞不贏,為啥還要和張氏兄弟死磕?除了工作上的矛盾,主要是個立場問題。

他的態度,其實代表了人們一種常見人觀點:要照規矩辦事,不能憑僥倖。張易之兄弟明顯憑僥倖上來的,在魏元忠眼裡,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再加上,武則天有意打造張氏集團做‘看門人’,等於給太子接班平添一份不穩定因素,這就更加不可容忍。

武則天懂他的心思,因此,最終把魏元忠打發出京城。這也就表明:她對生前的權力格局,已作出最後的安排。

要講第二個宰相姚元崇,態度和魏元忠差不多。

姚元崇後改名叫姚崇,以避唐玄宗‘開元’年號的諱。唐朝四大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他就是裡面那個‘姚’。

姚元崇出名最初因為一場戰爭。當時唐朝和契丹打仗,他正好在國防部當司長(夏官郎中),‘時兵機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條貫。則天甚奇之,超遷夏官侍郎。’

前方戰報如雪片般飛來,作為牽頭司的司長,姚元崇業務熟情況明,思路清反應快,各項軍機三下五除二處理完畢。武則天一看,國防部還有這人才!立馬破格提拔,做了副部長,進入高官行列。兩年後,又被任命為宰相。

他在宰相位置上也跟張氏兄弟不對付,據說張易之找他辦個什麼事,沒給面子。但他這個人,處理關係相對圓滑,不像魏元忠那麼剛,另外他大概看形勢比較複雜,時不時還請個假、辭個官什麼的,因此沒和對方撕破臉,也沒鬧到貶官的地步。

但官場講究的是站隊,既然不是一個圈子的,早晚要把他排擠出去。長安四年(704年)九月,以防備突厥的名義,任命他為特命全權代表兼兵團總指揮(安撫大使兼大總管),派往北方靈武(寧夏靈武)前線。

大唐往事(325)歷史中的一個黑箱

長安-靈武

離開長安前,姚元崇辦了件事:

“元之將行,太后令舉外司堪為宰相者。對曰:‘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冬,十月,以秋官侍郎張柬之同平章事,時年且八十矣。”

前有狄仁傑大力推薦,後有姚元崇這個‘二傳手’的接力,年近八十的張柬之,終於跨入人生的高光時刻。

為什麼是張柬之?

我們讀歷史,會發現很多黑箱:一些人、一些事,你只知道結果,不知道過程。而決定性因素,往往又在過程細節當中。張柬之的任用,就是這樣一個黑箱。

說它是黑箱,因為狄仁傑、姚元崇如此賣力地推薦張柬之,顯然拿他做力挽狂瀾、或者定海神針式的人物,但之前,也沒看到他和這些人有啥深交啊。

當然你也可以採信狄仁傑的說法:‘薦賢為國,非為私也。’我就純粹看他是個人才,所以推薦。但是,政治終究是講派性的,武家班心目中的‘國’、張氏兄弟心目中的‘國’、狄仁傑姚元崇心目中的‘國’,肯定都不一樣。那狄姚二人憑什麼認為:張柬之就和自己目標一致?又憑什麼相信,張柬之有本事實現那個目標?

官場人物,本身善於偽裝。如此重大的問題,不透過面對面的溝通,不經過深入反覆的考核,恐怕誰也無法得出放心答案。

然而,從史料中我們看不到這種交流和互動。

看不到,不等於沒有。從這個黑箱裡,還是走漏了一點微光,讓我們窺見幕後活動的一些掠影。

搞政變少不了兵,張柬之後來拉了兩個人,一個叫李多祚,一個叫楊元琰,史書記載了他們交流的一些細節。

李多祚是最重要的禁軍‘羽林軍’的司令(大將軍),羽林軍重要,因為駐紮在皇城北門——玄武門,這個地方的特殊性無需多說。

“柬之謂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曰:‘將軍今日富貴,誰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也。’柬之曰:‘今大帝之子為二豎所危,將軍不思報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國家,惟相公處分,不敢顧身及妻子。’因指天地以自誓。遂與定謀。”

楊元琰則作為內應,被張柬之派到羽林軍做將軍:

“初,柬之與荊府長史鄉楊元琰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語及太后革命事,元琰慨然有匡復之志。及柬之為相,引元琰為右羽林將軍,謂曰:‘君頗記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輕授也。’”

從這些談話可以看出:第一,談得很深,犯忌諱的話講了不少。辦大事,交心都是直截了當、甚至赤裸裸的,因為不如此交不了心。第二,準備工作時間很長。一些人是故交,一些談話甚至在好幾年前。

張柬之找人的時候這麼幹,那找他的狄仁傑、姚元崇會怎麼幹?我想八九不離十、跑不脫這個套路。只不過,他們之間的精彩交流,後人就再也無從得知了。

本篇修訂版,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分鐘神思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