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權相伯顏為何建議殺光漢族五大姓最終為何沒能實施!

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都是伯顏的清除物件,只不過這個念頭太過瘋狂,最後不可能得到實施。

伯顏初任右丞的時候,因為根基不穩,政敵尚在,對其有一定威脅,所以很是賢明瞭幾年,提出了很多惠民政策,比如減少徭役,雜役,比如減少鹽稅,有受災的地方主動提出賑災救民等等,他還大力提倡農業發展,照這個勢頭來,儼然就是一代賢相,可惜好景不長,裝出來的樣子始終都要有露餡的一天,他的政敵消失後,伯顏露出了真實的嘴臉。

他的瘋狂分為三個階段:

掌權之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首先要在朝堂下手,打壓、排擠、迫害異己,無所不用其極。這是個搶地盤的過程,同時也在敲打群臣,到底是誰說了算,光是臣子也就算了,連王族都不放過,這就是自尋死路了,即便能力再大也不能得罪全天下人,但伯顏從來不考慮這些,他要地盤,方便下一步行動。

元朝權相伯顏為何建議殺光漢族五大姓最終為何沒能實施!

比如郯王徹徹禿:

至元元年揭發唐其勢(看伯顏不順眼)謀反,幾年來頗受皇帝眷顧,封賞也不少。

至元二年,以功賜太平路為食邑。

至元三年,賜蘇州田200頃。

至元五年,被伯顏誣陷,以謀叛罪,處死,同死的還有王子數人。

為什麼伯顏和徹徹禿過不去呢,當然是覺得徹徹禿礙眼,伯顏的祖先是徹徹禿一族的奴隸,按照蒙古族的規矩,哪怕到了伯顏這一代無論官做到多大也得認徹徹禿這個領導,但是伯顏卻不甘心,所以誣陷徹徹禿,這種事太多太多,徹徹禿的事情只是舉個例子。

大權在握之後,伯顏開始瘋狂的貪汙斂財,手段上無所不用其極,他所擁有的土地高達兩萬頃,本來農民們還有些自留地,好歹耕種耕種,還能夠自給自足,一下子變成了佃戶,甚至奴隸,官逼民反的勢頭愈演愈烈,即便這樣伯顏還是不滿足,各府庫銀兩,伯顏隨意支用,就好像自家錢財一樣,賣官鬻爵,中飽私囊,有關係有錢的得以上位,沒錢沒關係的無論你有多大本事也不好使。

元朝權相伯顏為何建議殺光漢族五大姓最終為何沒能實施!

有了權,又有了錢,好像還嫌民怨不夠大,進而開始對百姓施行民族壓迫政策,民眾造反的就更多,伯顏壓迫的就更厲害,如此惡性迴圈,到了伯顏都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所以才昏招頻出:

為了讓漢人的讀書人不再進入朝堂,他廢除了科舉制度;

蒙古人、色目人毆打漢人和南人,漢人和南人不能還手。在他的壓迫下,起義越來越多,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所以伯顏下令“蒙古、色目歐漢人、南人不得回手”;

漢人、南人不允許持有武器,包括農具中的鐵器也不允許持有,比如鐵叉等;

漢人、南人不得執掌關鍵部門領導職務;

漢人、南人不得學習蒙古文和色目文;

殺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元朝權相伯顏為何建議殺光漢族五大姓最終為何沒能實施!

他的這些政策,把士大夫階層和勞苦民眾乃至全部漢人都得罪了,造反起義此起彼伏,已經無法壓制。伯顏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眾叛親離,連溜鬚拍馬之徒也都看不慣伯顏,太瘋狂了。

說起來很有意思,伯顏最後是被自己的侄子扳倒的,他的侄子就是著名賢相——脫脫,賢相這個稱呼可是由民間叫起的,不是被官僚們吹捧出來的,脫脫揭發伯顏有造反的野心,原來即便手眼通天,伯顏覺得還是不夠,他想當皇帝,元順帝也對得起他,縱容他不少年,伯顏享福也享夠了。

不同於初期,現在的元順帝也早就看他不順眼了,朝中伯顏的鋒芒已經蓋過了皇帝,皇帝不想死就必須讓伯顏“先走一步”,趁著伯顏出行,將其貶職河南,又下詔遷至陽春縣(廣東),伯顏死於半路,估計是不會那麼巧的,必定是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