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安南為何得而復失?只因錯用三名鎮守

大明王朝:安南為何得而復失?只因錯用三名鎮守

1406年秋,因為安南黎季犛父子篡位自立,不尊朝廷聖諭,復行欺騙之舉,明成祖舉兵80萬南下討伐。次年六月軍事平定後,將安南改名交阯,設15府41州210縣,置三司直接管轄。

1427年底,大明佔領安南21年後,因安南軍事叛亂不斷,大明平叛接連失利,明宣宗無奈之下詔令,大明從安南撤軍,眾多努力付之東流。

大明王朝:安南為何得而復失?只因錯用三名鎮守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大明地大物博、兵多將廣,為何卻無法平定一隅之地?從軍事上分析,大明主要是錯用了這三名鎮守,他們或懦弱、或通敵、或輕敵,無法擔當統兵之責,致使平叛作戰屢次失利,進而造成政治被動。

01。榮昌伯陳智,懦弱多忌,擁兵無為,坐視叛賊壯大

陳智,壽州人。其父陳賢跟隨明成祖起兵“靖難”,功成授封榮昌伯。1415年陳賢死後,陳智承襲父爵。

1424年明仁宗即位前,此人即在交阯統軍。陳智軍事能力如何呢?答案是不怎麼樣。史書這樣記載:

“智暗懦,素無將略。”

──《明通鑑》·紀十八

“怯不任戰,又與都督方政相失。”

──《明史》·列傳第三十四

意思就是陳智昏庸懦弱,沒有將領必備謀略,根本就不具備軍事才能,透過承襲父爵才得以統軍。

1424年夏,明仁宗即位當初,本來任命了保定侯孟瑛鎮守交阯。可是到該年底時,孟英受他大哥孟賢案件的牽連,被剝奪爵位,發配雲南戍邊。

明仁宗只好下令補缺。1424年農曆十一月,任命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一同鎮守交阯。

陳智受命後,不僅軍事能力低下,討伐叛軍屢次失敗,而且人品也很有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以宦官山壽招撫黎利為藉口,擁兵而不作為,不斷愚弄朝廷,坐視叛軍壯大。在受到敕諭嚴厲斥責後方才進兵,進兵卻又連續打敗仗。

二是因與都督方政意見不合而見死不救。籠州因此在被圍7個月後,於1425年底陷落,叛軍接著又攻陷諒山。

1426年夏,陳智被奪職,充作普通辦事官員,跟著王通立功贖罪。而到此時,黎利叛軍已成氣候。

02。成山侯王通,怯戰棄地,暗通黎利,擅自議和撤軍

王通與陳智相同,也是靠承襲父爵,才得以統兵。沒有什麼軍事指揮才能,但造成的損失卻比陳智更大。

1426年夏,陳智因為屢次失利,被明宣宗奪職。同時任命成山侯王通為徵夷將軍,充總兵官,率軍討伐黎利。

王通到達交阯後,首戰便是應平的寧橋之役。王通不聽諸將勸阻,強行指揮士卒渡河,結果大軍陷於泥淖後中埋伏,損失近3萬人。王通自己肋部中箭,參贊軍務的兵部尚書陳洽陣亡。

王通一戰而敗,從此心膽俱喪、志氣全無,返回交州養傷。並私下答應替黎利乞求封爵,並將清化迤南地方割讓。

1427年夏,黎利叛軍攻陷昌江、諒江後,長期包圍交州。黎利此時以講和作為緩兵之計,王通害怕黎利攻城,便同意議和,還將黎利奏書上報朝廷。

這年十月,王通接受黎利貴重貨物賄賂,不等朝廷命令,擅自答應議和條款。還同黎利修壇盟誓,約定撤軍方案。

1427年冬月,明宣宗下達了撤回安南官吏兵民的敕令。王通不等詔書到達,竟然預先行動,命令山壽與陳智等由水路返回欽州,自己率領步騎兵回到廣西,到達南寧後才向朝廷報告。

大明王朝:安南為何得而復失?只因錯用三名鎮守

王通返回京師後,遭到朝臣的紛紛彈劾,全國人民都痛恨他棄地殃民。王通被判死罪,抄家奪去誥券。1439年明英宗將他特釋為民,1452年死去。

03。安遠侯柳升,輕敵冒進,中伏身亡,大軍兵敗盡喪

1426年王通寧橋兵敗後,訊息傳到京師,明宣宗聽聞十分驚駭。史載:

“上聞王通之敗,大駭。”

──《明通鑑》·紀十九

為了平定安南叛軍,明宣宗詔令安遠侯柳升為徵虜將軍,充總兵官,兵部尚書李慶參贊軍務,從廣西進軍討伐。

為了配合柳升行動,明宣宗同時命令黔國公沐晟擔任徵南將軍,充總兵官,從雲南出兵策應。

柳升不像陳智、王通,此人頗有軍事才能。他1406年就隨英國公張輔攻佔交阯,1409年又大破倭寇。明成祖5次北伐,柳升都有跟隨,也多次立功,《明史·柳升傳》說他“寵待在列侯右”。

柳升經歷大小二十餘戰,還曾統領大明神機營,組建了中國歷史上首支“炮兵”部隊。也正因如此,養成了他驕傲輕敵的習慣,使其在交阯兵敗喪師。

1427年農曆九月,柳升攻破沿途關卡,進抵鎮夷關。由於叛軍一路敗北,柳升春風得意,再次滋生輕敵思想。

當時參贊軍務的兵部尚書李慶,拖著病重的身體,轉述諸將的勸諫,重申璽書的告誡,要求柳升穩慎用兵。

柳升卻滿不在乎。率軍進逼倒馬坡時,他一馬當先,與百餘騎兵馳奔在前,後隊都沒跟上。忽然橋坍路毀,柳升身中埋伏,陷入泥淖被鏢刺中身亡。

柳升陣亡當晚,參贊軍務的兵部尚書李慶、副總兵保定伯梁銘也先後病故。所率大軍群龍無首,幾天後被敵圍殲。

沐晟當時率軍到達水尾縣,聽聞柳升戰敗,也率兵折返雲南。促使孤軍無援的王通,更加決意丟棄交阯。

大明王朝:安南為何得而復失?只因錯用三名鎮守

陳智、王通、柳升三人的兵敗失利,使大明官軍損失慘重,黎利叛軍不斷壯大,大明在交阯的統治日漸沒落。

1427年農曆十一月,明宣宗根據黎利的奏書,降敕召回王通及三司官吏,將所有兵民向北撤回。史書記載:

自交阯內屬者二十餘年,前後用兵數十萬,饋餉至百餘萬,轉輸之費不預焉。至是棄去,官吏軍民還者八萬六千餘人,其陷於賊及為賊所殺者不可勝計。

──《明通鑑》·紀十九

大明從交阯撤軍,不僅從此失去了安南,還助漲了安南的盲目自信,促使其南下吞併佔婆,進而改變地區態勢。也標誌大明戰略的擴張拓展,從此轉向收縮防禦,對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明史》、《明通鑑》等。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