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聖旨, 皇帝都在聖旨上都說些什麼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到底曰了個毛呢?

在中國古代,帝令並不都稱為“聖旨”,稱“命”、“令”、“政”等。

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們才通稱帝令為“聖旨”。

而最早在聖旨開頭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聖旨開場白是怎麼斷句的?

解讀聖旨, 皇帝都在聖旨上都說些什麼

明洪武皇帝的聖旨

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為了彰顯其“天子”的合法性,自稱“奉天法祖”,還在手持玉圭上刻了“奉天法祖”四字。

自此,朱元璋開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並作為聖旨的“開場白”。

聽著威武大氣,於是乎,歷代沿傳,形成了聖旨開頭語的固定形式。

而這八個字正確的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聖旨如何防偽?

皇帝對大臣下聖旨,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聖旨的布料倒是都一樣,但是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

有些重要的聖旨還有另一個防偽絕招,聖旨的絹布上印滿了祥雲圖案,就像今天的防偽水印一樣,而且所有的聖旨開頭的第一個字,必須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雲上。

解讀聖旨, 皇帝都在聖旨上都說些什麼

水印版聖旨

到了清朝溥儀時代,聖旨已經變成了“指敘令”,“制誥之寶”玉璽則換成了“司法部印”。

透過燈光,會發現指敘令居然暗藏著“滿洲帝國”4個字的水印防偽標記。

但若是遇上趙高那種徹頭徹尾的矯旨,就沒辦法了。

▌聖旨是誰寫的?

不管是

電視,還是真跡。聖旨上的字跡堪稱書法中的精品。那麼,那一手好字都是誰寫的呢?

書寫聖旨的主要有三類人:一是皇帝御筆親書,二是翰林院編修書寫,三是請帝師或大書法家代書,而且

文字

嚴謹,幾乎達到了無可增刪的程度。

▌雙語聖旨

解讀聖旨, 皇帝都在聖旨上都說些什麼

光緒皇帝雙語聖旨

漢族統治中國的朝代,聖旨都是漢語一種。

像元朝清朝就會出現雙語甚至多語的聖旨。

定州曾出土元朝聖旨石碑,便是以八思巴文、漢文在碑體陰陽兩面雕寫,正面為八思巴文。

比較值得研究的是清朝,大多是滿漢雙語。

在清朝的聖旨中,一般漢文從最右端往左寫的是漢文,從最左端往右寫的是滿文,然後合於中幅而書日期,中間蓋一紅印——“制誥之寶”或“敕命之寶”。

漢滿雙語內容一致,一個事兒說兩遍,清朝的皇帝要是不掌握兩門外語,都不好意思下聖旨。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聖旨都是雙語的。

如果是“誥命”和“敕命”或者那種“奉天承運皇帝詔(制)曰”打頭的聖旨,它們都是滿漢合璧的。

如果是“傳位詔書”,留在宮內的也都是滿漢合璧的。

如果是“上諭”,這個既有純漢文的,也有純滿文的,還有滿漢合璧的。

如果是“奏摺”,這個既有純漢文字的,也有純滿文字的,還有蒙文和藏文字的,滿漢合璧的也有……主要看皇帝心情。

▌白話聖旨

解讀聖旨, 皇帝都在聖旨上都說些什麼

雍正御批

聖旨也不一定都是

文字

嚴謹,辭藻恰當,還有些大白話的聖旨。

白話聖旨是發公文的正式諭令,且不是口諭,含有必需完成的命令下達,也是正兒八經的聖旨。

比如朱元璋,他是農民出身,由於從小沒文化,當了皇帝之後依舊用白話釋出聖旨,相比嚴肅的聖旨內容和語氣來講,他的白話聖旨總有些好玩,有這麼一個事情,某群島有倭寇來犯,地方官吏問咋辦。

朱元璋一道聖旨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解讀聖旨, 皇帝都在聖旨上都說些什麼

朱元璋聖旨

除朱元璋之外,他兒子成祖朱棣也挺愛白話聖旨的,前面還加“奉天承運”,告訴你確實是聖旨,不得懷疑。

常例有: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裡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近磨道。唯有必裡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

得了

西邊,便來入貢,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恁阿卜束的兒子結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來京進貢,十分至誠。俺見這好意思,就將必裡千戶所升起作衛。中書舍人便將俺的言語誥裡面寫得仔細回去,升他做明威將軍、必裡衛指揮僉事,世世子孫做勾當者。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者,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勿怠。

永樂元年五月初五日 上鈐敕命之寶。

成吉思汗也愛說白話,想啥說啥。

喜歡丘處機,一道聖旨昭示基情:

宣差都元帥賈昌傳奉成吉思皇帝聖旨: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麼?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麼?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麼?下頭百姓得來麼?你身起心裡好麼?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癸未年十一月五日。

而那有名的雍正批田文鏡折:

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這個叫白話批折,和白話聖旨是兩回事。白話批折只是簡單的回覆,不一定有具體的事物指向,經常有表狀態“朕知道了”“好事好事”一類。

雖說聖旨千姿百態,但所表達的含義古來都一樣,是帝王權力的象徵,極具權威。

不然當年扶蘇也不會一見聖旨,話都不多問,立馬自殺去了。

當然這也可以從側面體現出來,古人對待爹孃的話跟現在是不同的。

比如過去:

“扶蘇,吃飯了。”

“諾!”

而現在呢:

“將夜,吃飯了。”

“別吵,等我打完這把。”

充分說明社會在進步,人類自主意識大大甦醒。

喜哉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