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壽命第一的國家,竟有200年的空白期

戰國七雄之中,除了韓趙魏脫胎於晉國,始於戰國初期之外,齊、秦、楚、燕四國都始於周朝前期,那麼這四國誰的國祚最長,誰的國祚最短呢?鮮為人知的是,這四國看似都是周朝前期分封,但出現時間有所相同,其中的燕國又非常特別,司馬遷記載的特別簡略,因為存在200年的空白期,一度被懷疑是狄戎建立的國家。

戰國七雄中,壽命第一的國家,竟有200年的空白期

齊國:武王首封,卻被鳩佔鵲巢

武王伐紂之後,由於周人是“小邦周”,商人曾是“大邑商”,於是為了鞏固統治與震懾商朝鐵桿盟友東夷部族,周武王第一個把姜子牙(呂尚)封在齊地,授予他“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範圍內的征伐權力,所以西周中期的金文中經常出現齊國參與征伐淮夷的戰爭。姜子牙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讓他承擔這個任務非常適合。

在齊、楚、秦、燕四國中,齊國是第一個出現,是最古老的諸侯國。但春秋中期齊國接納了虞舜後裔陳國公子陳完,將之封在“田”地,於是陳完變成了田完,經過數代苦心經營,春秋晚期時田氏掌握了齊國國政,在公元前386年時周安王冊命田和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後田氏代齊,之後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至公元前221年滅亡。

也就是說,戰國七雄中的齊國,已經舊瓶裝新酒,實際上屬於一個新生的國家,即呂氏齊國國祚大約650年,田氏齊國國祚大約150年。

戰國七雄中,壽命第一的國家,竟有200年的空白期

秦國:反周叛軍後代,出現最晚

秦人祖先叫飛廉,商朝鐵桿忠臣,育有惡來與季勝二子,其中惡來死於牧野之戰。商朝滅亡後,飛廉奔走各方,聯絡反周勢力,最終周公旦東征平定叛亂,殺死了飛廉,清華簡揭示周公還將飛廉部族遷徙到了西北。

後來,季勝後代造父立功,被周穆王封在趙城,後被晉國吞併;惡來後代非子養馬有功,據說善於用一個叫“秦”的飼料草養馬,被周孝王封在秦地,作為附庸存在,而非獨立的諸侯國。

公元前770年,東西周之交時,周平王將都城遷徙到洛陽,秦襄公因派兵護送立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之後秦國才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在齊楚秦燕四國中是最晚出現的國家。因此,截止秦朝滅亡,秦國國祚大約560多年。

楚國:歷史悠久,建國一波三折

楚人歷史非常悠久,商朝時大約生活在河南淅川丹陽鎮一帶,但當時並未建國,還是以部落形式存在。透過甲骨文“楚”字與卜辭記載,“楚”是一種植物,楚地代表生長著這種植物的草木茂盛之地,因此當時楚人很多,大約相當於居住在樹林裡的人都可以被稱之為楚人。

周文王時期,文獻記載羋姓季連部楚人首領鬻熊“以子事文王”或“為文王師”,幫助周人謀劃天下。按理說,周人奪取天下,楚人立過功勞的,周武王應該予以分封,但實際上並沒有,鬻熊的兒子熊麗、孫子熊狂都沒有受封。周成王(?―前1021年)時,鬻熊曾孫受封楚國,《史記》記載:“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至此楚國才正式出現。

建國之後,熊繹帶領楚人開始了“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楚人初居丹陽,只是彈丸之地,之後以此為立足點,向南推進,發展成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國,至公元前223年滅亡。

燕國:國祚最長,是否存在一度成疑

殷墟位於河南北部的安陽,而再北的河北、北京地區,也早就是商人的勢力範圍。為了鞏固燕趙之地的統治,於是周武王才將重臣召公奭封在“北燕”。但這段歷史讓人懷疑,近代一些學者認為燕國可能是狄夷所建,即後世狄夷偽造成姬姓後人。

之所以這麼質疑,有兩個關鍵原因:一是包括《史記》在內,史書上對燕國前期歷史描述大約都是“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當週厲王奔彘,共和之時(公元前841年)”,中間存在200年空白期;二是出土的西周青銅上,沒有一件以“燕”稱呼的諸侯國。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區域,發現了一座周初遺址——琉璃河遺址,當時初步判斷是燕國早期都城。之後,陸續出土了一些青銅器,上面銘文有“匽侯”與“大保”等,但還是讓人對燕國前期歷史有一絲疑慮。1974年,該遺址發現了一件青銅器——堇鼎,上面銘文清楚地寫道,“匽侯令堇飴大保於宗周。庚申,大保賞堇貝,用乍大子癸寶。仲”,就是匽侯讓堇到宗周去送美食(麥芽糖)給大保召公奭,然後大保賞賜貝殼給堇。

“匽侯”、“宗周”(鎬京)、“大保”等字眼讓事情真相大白,原來燕國原本的稱呼是“匽國”,的確源於召公奭這一脈,至於為何、以及何時由“匽”改為“燕”的,如今還不能確認。

因此,燕國的確始於周武王時期,亡於公元前222年,國祚大約820餘年,是戰國七雄中最長壽的國家。(下圖,燕昭王,劇照)

至於韓趙魏三國,起初都有自己的封地,後來或被晉國吞併或投奔了晉國,其中韓國、魏國先祖可能都有封國,如魏國先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畢國開國之祖,國家被滅後投奔了晉國。因此,韓趙魏三國曆史也很悠久,只是到戰國時期才形成獨立的國家。

當然,雖然戰國七雄早已煙消雲散,但後世又屢屢出現,比如楚王項羽、齊王韓信、燕王朱棣等等,因此某種意義上說也還一直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