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皋(範攄)

【原文】唐西川節度使韋皋,少遊江夏,止於姜使君之館。姜氏孺子曰荊寶,已習二經,雖兄呼於韋,而恭事之禮如父也。荊寶有小青衣曰玉蕭,年才十歲。常令祗侍韋兄,玉蕭亦勤於應奉。後二載,姜使入關求官,家累不行。韋乃易居止頭陀寺,荊寶亦時遣玉蕭往彼應奉。玉蕭年稍長大,因而有情。時廉使陳常侍得韋季父書雲,“侄皋久客貴州,切望發遣歸覲。”廉使啟緘,遺以舟楫服用,仍恐淹留,請不相見,泊舟江瀨,俾篙工促行。韋昏瞑拭淚,乃裁書以別荊寶。寶頃刻與玉蕭俱來,既悲且喜。寶命青衣往從侍之。韋以違覲日久,不敢俱行,乃固辭之。遂與言約,少則五載,多則七年,取玉蕭,因留玉指環一枚,並詩一首遺之。既五年,不至。玉蕭乃靜禱於鸚鵡洲。又逾二年,至八年春,玉蕭嘆曰:“韋家郎君,一別七年,是不來矣!”遂絕食而殞。姜氏憫其節操,以玉環著於中指而同殯焉。後韋鎮蜀,到府三日訊鞠獄囚,滌其冤濫,輕重之系近三百餘人。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私語云:“僕射是當時韋兄也。”乃厲聲曰:“僕射,僕射,憶姜家荊寶否?”韋曰:“深憶之。”姜曰:“即某是也。”公曰:“犯何罪而重系?”答曰:“某辭韋之後,尋以明經及第,再選青城縣令。家人誤爇廨舍庫牌印等。”韋曰:“家人之犯,固非己尤。”即與雪冤,仍歸墨綬,乃奏授眉州牧。敕下,未令赴任,遣人監守,朱紱其榮,且留賓幕。時屬大軍之後,草創事繁,凡經數月,方問玉蕭何在。姜曰:“僕射維舟之夕,與伊留約,七載是期,既逾時不至,乃絕食而終。因吟留贈玉環詩云:‘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韋聞之,益增悽嘆,廣修經像,以報夙心。且想念之懷,無由再會。時有祖山人者,有少翁之木,能令逝者相親,但令府公齋戒七日。清夜,玉蕭乃至,謝曰:“承僕射寫經造像之力,旬日便當託生。卻後十三年,再為侍妾,以謝鴻恩。”臨去微笑曰:“丈夫薄情,令人死生隔矣!”後韋以隴右之功,終德宗之代,理蜀不替。是故年深累遷中書令,天下響附,瀘僰歸心。因作生日,節鎮所賀,皆貢珍奇。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號。觀之,乃真姜氏之玉簫也。而中指有肉環隱出,不異留別之玉環也。韋嘆曰:“吾乃知存歿之分,一往一來。玉簫之言,斯可驗矣。”

【譯文】唐朝西川節度使韋皋,年輕時到江夏遊歷,住在姜郡守的家裡。姜郡守家有個小兒子叫荊寶,已經學習兩種經書了,雖對韋皋以兄相稱,但是恭敬侍奉之禮就像對待父輩。荊寶有個小丫環叫玉簫,才十歲,常讓她恭敬地侍奉韋皋兄。玉簫也殷勤地侍奉韋皋。兩年後,姜郡守讓韋皋進京求官,因家庭負擔重而未能成行,韋皋改住到頭陀寺中。荊寶仍然不時打發玉簫前往侍奉。玉簫逐漸長大,所以產生了感情。這時廉使陳常侍接到韋皋四叔的來信說:“侄兒韋皋長期客居貴郡,迫切希望能叫他回家看望父母。”廉使看過信,給韋皋準備了路費等用品,又怕他久留,請荊寶與玉簫不要與他相見。船停在江岸時,讓船工快起航。韋皋淚眼模糊,不住地擦淚,於是寫信向荊寶告別。一會兒,荊寶和玉簫都來了,韋皋悲喜交加。荊寶讓玉簫隨船服侍,韋皋以違反父命和朝見父母為由,不敢帶她走,一再推辭。並相互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韋皋迎娶玉簫,還留下玉指環一枚,並贈詩一首。五年後,韋皋沒回來,玉簫默默地在鸚鵡洲上祈禱。又過了兩年,到第八年春天,玉簫嘆道:“韋皋郎君一別七年,不會回來了。”於是絕食而死。姜郡守哀憐她的氣節,將玉指環載在她中指上一同埋葬了。後來韋皋鎮守西川,到任三天審理監獄裡的囚犯,為冤假錯案平反昭雪,輕重罪犯近三百餘人。其中有一人,上堂時身帶重枷,偷看審判官,自語道:“相爺就是我當年的韋兄。”於是高聲叫道:“相爺!相爺!還記得姜家的荊寶嗎?”韋皋說:“終生難忘。”荊寶說:“那就是我!”韋皋說:“犯了什麼罪受此重刑?”答道:“我與韋兄分手後,便以明經科應舉及第,又被選為青城縣令。家人不小心把官署、倉庫、令牌和印信等都燒燬了。”韋公道:“家人的錯誤,並非你的過失。”當即平反昭雪,仍然歸還縣令的綬帶,並呈報給眉州刺史。敕令下達,不讓赴任,派人看管,給予穿官服的榮譽,而且留在韋皋的身邊當幕僚。當時戰亂剛過,百廢待興,公務繁忙,幾個月後,才問起玉簫在哪裡,荊寶說:“相爺上船那天,與她相約,七年的期限,既然過時沒來,她便絕食而終了。臨終前,吟詠留給她的《留贈玉環》詩道:‘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韋皋聽後,更加悲傷嘆息,大力修造佛像,以報答平素的心願。並且思念玉簫難以忘懷,只恨無緣再會。當時有個祖山人,會少翁的招魂術,能讓死者與親人見面。他讓韋公齋戒七日,在一個清靜的夜晚,玉簫飄然而至。施禮致謝道:“承蒙相爺寫經造像之力,十天後我就會重新託生。再過十三年,再次成為您的侍妾,以謝你的大恩大德。”臨走前微笑著說:“都怪你薄情,讓我們生死相隔!”後來,韋皋因治理隴右有功,在德宗年間,一直讓他治理西蜀沒換人。由於年久資深,逐漸升至中書令。天下歸順,西南各族也都人心歸附。有一年他過生日,節度使來祝賀送禮,貢品都是珍奇物品,唯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女。不到十六歲,也叫玉簫。仔細觀看,是真的荊寶家的玉簫,中指上長著一個肉質的指環,與當年分別時所贈的指環相同。韋皋感嘆道:“我知道了生與死的區分就是一‘來’一‘往’。玉簫的話,得以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