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後的章邯,投降項羽是必須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鉅鹿之戰後的章邯,投降項羽是必須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其實,這時的章邯已經沒有什麼路可以選擇了,投降項羽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二十萬秦軍只有死,雖然自己能獨活,但怎麼對得住這二十萬將士;若繼續跟項羽打,但朝堂上被趙高弄權,作戰不利可能性命不保,倘若打贏了,趙高妒忌自己的功勞,日後肯定會迫害或者打壓自己,這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發動兵變,畢竟自己手頭還有二十萬秦軍。章邯在結盟後就被封為雍王,要知道,此時項羽都不是王,只是楚國的將軍,同時,秦軍的指揮權仍然在秦軍指揮官司馬欣手裡,這也就引出第二條,楚軍坑殺秦軍二十萬沒有發生。

鉅鹿之戰後的章邯,投降項羽是必須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楚軍要消滅二十萬沒有繳械的敵人,還是有戰鬥經驗的,其損失是難以想象的,並且還是在夜晚進行,更不可能。古代所有大規模作戰都幾乎不可能在夜晚戰鬥,行軍可以,短兵相接不行。在咸陽發動兵變後怎樣處理秦二世呢?兵變的口號是清君側,為了得到朝廷大臣的支援,暫時不能廢除秦二世,只對趙高等奸逆進行處罰。

鉅鹿之戰後的章邯,投降項羽是必須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然後,對內安撫百姓,把如今天下大亂的局面歸咎為趙高等人的罪過,鼓勵和動員關內百姓一致對外,擊退義軍;然後,義軍在函谷關外由於戰線補給較長,並且糧草短缺問題在鉅鹿之戰前已經暴露;所以義軍在不久後應該會退軍,雖然後續還會發起進攻,但這爭取了足夠的時間;當咸陽局勢穩定後,就是要考慮怎麼對付義軍。義軍之間也並不是團結一致,他們有各自的利益和立場,也存在矛盾。

鉅鹿之戰後的章邯,投降項羽是必須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例如項羽和義帝(楚懷王雄心)之間就有矛盾,項梁之死與宋義不發兵支援有關,這讓項羽耿耿於懷,項羽覺得是楚懷王故意不支援項梁,導致項梁戰死;另外項羽要稱霸,但在他上面有個楚懷王壓著,這必定會引起他們之間的內鬥,其它韓、趙、魏燕,齊五國起義目的是復國,他們的目的基本已達到,應該不會再來跟秦軍死磕,畢竟除了項羽和劉邦,其他義軍沒多大實力。

鉅鹿之戰後的章邯,投降項羽是必須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因此,等到趙佗援軍殺到秦軍大機率能打敗義軍,從而收復天下;如果趙佗不來支援,那秦軍據守函谷關依然可以在關中稱王,只不過此時的天下將再次分裂,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統一。打游擊的路上給士兵們分析思想工作,講明白幾點:第一,項羽不是什麼善人、他打進關中是一定要搞屠殺的;第二,項羽太能打,秦軍回去硬剛楚軍就是送人頭;第三,項羽剛愎自用,對關中志在必得、而劉邦胸懷大志,一定也想佔據關中;第四,劉邦比較寬厚仁義,只要秦軍不為難劉邦,而且輔佐劉邦當上關中王,就有機會、而且是唯一的機會保全關中。

鉅鹿之戰後的章邯,投降項羽是必須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等到士兵們基本認識到跟著劉邦幹才是保全家小最好的辦法時,就坐等劉邦打進武關然後投降。之後明裡暗裡幫劉邦,一統天下時多要錢不要權、一統天下後主動交出兵權,最後秦軍大半能回老家、自己要個一兩百戶的小爵位再加上打仗時要的錢,儘量安享晚年吧。最後,如果是我,將來劉邦定三秦的時候直接投降,並且堅決不接受劉邦封王的獎勵,從此以後一心一意跪舔劉邦,不居功,不惹事,其他按歷史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