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歷史上的宋遼“澶淵之戰”就是勝敗顛倒的典型戰例。北宋政權在擊殺遼軍統帥時,遼軍已孤軍深入宋境數百里,而由於北宋瀛洲固守戰的勝利,遼軍已經犯下大忌繞開瀛洲於身後,這樣的有利背景下,委屈求和,與遼簽訂了“澶淵之盟”。雖然此盟約以極小的歲貢換取了宋遼之間百年和平的局面,但北宋徹底失去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在政治上獲勝,在軍事戰略上屬於徹徹底底的失敗。

燕雲十六州

宋遼之間的戰爭主要就是圍繞燕雲十六州的爭奪,那麼幽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呢?

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王維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對於遼而言,燕雲十六州是規模相當可觀的產糧區,此地農業、手工業都比契丹本部發達,因此將幽州定為遼國的“南京”,設府立官,成為遼國虎視北宋的前沿腹地。再者經過蕭太后的治理內政,遼國內部逐漸穩定,於是遼國便想盡取“關南之地”,全盤掌控燕雲十六州。

戰爭經過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遼軍方面,遼軍出征的意圖非常明顯,是想完全佔領河北之地,於是從軍事動員上,不僅是皇帝的親衛全部到場,還召集了渤海人、奚人和党項人,遼聖宗還下令國內領主攜私兵於前線集結。遼大軍推至定州時,與宋軍出現相峙局面,遼軍深入宋境,人困馬乏,於是主動請求議和,而宋真宗並未允許。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但在另一戰場,遼統帥蕭撻凜與蕭觀音奴二人攻克了祁州,遼聖宗於是放棄圍攻瀛洲,饒開此城率軍與蕭撻凜會合,進而合力攻打冀州、貝州,另一路遼軍在攻克德州後亦匯合主力部隊向澶州進圍,宋將李繼隆則死守澶州,宋廷則“詔督諸路兵及澶州戌卒會天雄軍”。

“將與宋戰,撻凜中弩,我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遼史》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澶淵之盟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無奈宋真宗與蕭太后的政治默契一拍即合,蕭太后方面敗勢已定,在這麼僵持著說不定會出大事,但畢竟打這麼遠了,北宋也看見遼的軍事實力了,怎麼也得要一些好處再退兵;宋真宗方面,幸好遼統帥死了,澶州再破,下面就到開封了,趕緊停戰,花錢買個安心不也挺好麼,若不是寇準,也許不到澶州就停戰了。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宋遼戰爭誕生的奇葩和盟——誰是最大贏家?

但看似雙方互惠共贏的“澶淵之盟”實際上並非有利於北宋,一時的貿易往來,邊民互通是和平發展的表面現象,對於國家戰略上,燕雲十六州的控制權並未掌握,這始終是北方邊境的威脅,雖後來有金國“海上之盟”的許諾,但金國後代君主卻不會買這個帳,依舊是北境最為薄弱的環節。再者“和平”表相下帶來的“忘戰去兵”成了大宋積弱的開端,以至後來“禁軍、河北軍、京師軍武備皆廢,只剩陝西軍可用”的尷尬局面。

因此在這一場戰爭中,北宋是戰爭的勝利者,卻在長遠利益上是失敗者。遼國是此戰的失敗者,卻是最大收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