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軍說攻下這座城,活著的就是團長!結果沒一個士兵當上團長

一將軍說攻下這座城,活著的就是團長!結果沒一個士兵當上團長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人類政治歷史是一部殘酷的戰爭史,在一場又一場彷彿沒有休止的戰爭間隙,人們偶爾得到一絲空隙得以調養生息,但那些在戰火中逝去的英靈,卻從此離散於世間。

人類史上最悲壯戰役

在1942年7月17日,為了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納粹德國悍然發動了進攻,這場戰役足足打了199天之久,到處屍橫遍野,生靈塗炭,其參戰人數幾乎超過了歷史上所有的人類戰爭,並且與戰方在無視軍事與平民之間區別的情況下進行殺戮。

據統計,在這場戰役中,蘇德雙方傷亡士兵人數超過了兩百萬,平均每名士兵只能存活九分鐘,根據一位95歲高齡的蘇聯將軍回憶稱,他曾經帶著七千人的部隊參與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但短短兩個月不到,存活下來的不過六十餘人。

一將軍說攻下這座城,活著的就是團長!結果沒一個士兵當上團長

另外,斯大林格勒原有八十萬居民,但戰役結束後,全城生還人數不過七千餘人。正是由於死亡人數與速度都十分驚人,這場戰役也被稱為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戰役,由於戰役規模實在太大,戰爭結束之後,傷亡人數迄今仍沒有辦法得到準確統計。

在戰役剛剛開始的階段,蘇聯便制定了一步不退,死守不讓的戰鬥策略。當時在蘇聯軍隊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即便是佔領了廚房,你仍然要繼續戰鬥,因為你的客廳還在敵人的手裡!

因此,無論納粹德國拿出了怎樣的裝備,調配了多少兵力,蘇聯駐軍就是不退一步、不讓分毫,若是德國想佔得此城,便儘管前來殺光所有的蘇聯人吧。

為了激勵士氣,蘇聯將軍向士兵們宣佈了一項新的規定:只要能在這場戰役中活過一天,直接升為連長;活過兩天,則升為營長;若是能夠活過三天,就是團長!蘇聯軍隊此言一出,士兵們戰意洶湧,但是,戰役結束後,竟沒有一個士兵能夠當上團長。

一將軍說攻下這座城,活著的就是團長!結果沒一個士兵當上團長

‘’巴巴羅薩計劃‘’

在1930年代後期,在蘇德雙方領導人均具有的對他國領土攻佔的強烈慾望驅使下,加上兩國意識形態的差距的逐漸擴大,希特勒逐漸將入侵蘇聯提上了日程,當時,斯大林正於蘇聯開展大清洗運動,囚禁並殺害了數百萬人民,在國際社會上聲名狼藉,希特勒看在眼裡,認為當下正是最好的動手時機。

1941年6月,納粹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其僕從國共同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這個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動侵略蘇聯行為的代號,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第一軍需部長的保盧斯起草並進行指導。

在1942年初,納粹德國在東線規劃的閃電戰計劃宣告失敗,加上此前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德軍士氣一落千丈,而蘇軍士氣越逐漸高漲。納粹德國一方面為了鼓勵自軍士氣,另一方面也為了對敵人造成打擊,非常急切地需要鎖定一個新的戰略地點進行攻佔。

一將軍說攻下這座城,活著的就是團長!結果沒一個士兵當上團長

對於希特勒來說,斯大林格勒這個以自己對手命名的城市,正好成了眼下最佳的進攻目標。不僅如此,斯大林格勒還是通往高加索產油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若是想要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油田資源,就必須要先拿下斯大林格勒,而斯大林本人也非常清楚這個城市對在接下來的戰鬥佈局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無論是對斯大林,還是對希特勒來說,此戰都只許勝不許敗,事關國運,蘇德兩國都舉全國之力於此戰之中,準備一戰到底,不死不休。

自1942年6月28日開始,納粹德國先後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150萬兵力,但德軍在損失了逾百萬兵力之後仍未能成功奪取此地,經此一役,納粹德國稱霸世界的美夢就此破滅,再也無法於東線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這一戰也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轉折點,此戰之後,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蘇聯。

一將軍說攻下這座城,活著的就是團長!結果沒一個士兵當上團長

蘇德戰局轉折點

在斯大林格勒這座面積不過565平方公里的小城市中,一場蘇德之間的國運之戰就此全面鋪開,軍隊作戰密度極大,到了戰役中後期,雙方几乎以巷子為單位進行較量,前一天這條街上的某座破舊小樓可能還處於蘇軍的統治之下,但第二天就被德軍搶走了。

蘇軍喊話只要士兵能在德軍的攻城戰中活過三天,便可以當上團長,這看似是一個十分簡單的要求,結果卻無一人成功當上團長,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在這樣高密度、風聲鶴唳、步步殺機的戰役之中,儘管蘇聯在此處擁有地理上和人數上的巨大優勢,但仍為勝利付出了極大代價,雙方共計投入兵力達到350多萬人,最後死傷人數超過200多萬,納粹德國第六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而整個斯大林格勒的原有居民死的死、傷的傷,最後也所剩無幾了。

儘管蘇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也是慘勝,在戰火洗禮之後,斯大林格勒儼然成為了一座廢墟,再也不復此前繁榮。

一將軍說攻下這座城,活著的就是團長!結果沒一個士兵當上團長

斯大林格勒戰役幾乎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範圍最廣、損失最重的一次失敗,這場戰役不僅結束了納粹德國自1941年以來一直保持的激進攻勢,並且對蘇德兩國的總體戰鬥力量產生了根本影響與扭轉。

後世學者將這場戰役與同期發生的阿拉曼戰役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聯絡到一起,成為1942年底世界範圍內反法西斯戰爭巨大轉折的標誌性戰役。

在三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反法西斯陣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歷史已是定局,但其存在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記住仇恨,記住犧牲,記住死亡,而是得到啟迪,受到教訓,學會反思,時刻警醒。以史為鑑,可證得失,可明是非,可知曉正義,我們都從中學會,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