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從何時開始變質的?真的是從漢朝開始嗎

為何說儒家思想從漢代開始“變質”,背離了孔子本意?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趣歷史小編一起看下去。

儒家思想自春秋孔子時期出現,到清朝滅亡,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中無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儒家思想促成了傳統禮儀道德的出現,成為了中國人心中最根本的人生標準和道德理念。如果沒有儒家思想,中國古代的文明也絕不會領先於世界,成為東亞文化圈的中心。

儒家思想是從何時開始變質的?真的是從漢朝開始嗎

但是我們現在人一提到儒家思想的時候,除了這些積極影響,還有很多的批判,比如婦女的三從四德的約束、裹腳的陋習、愚忠的思想、以自己為中心忽視天下的自私自利等等批評。儒家思想能夠成為中國古代數千年的統治思想,必然是有其可取之處的,那麼為何又會出現我們所說的這些弊病呢?這是否背離了孔子的本意?

回答上面的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先來看看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春秋末年孔子提出了以仁為本的儒家學說,強調“仁義禮智信”、“克己復禮”等內容,當時孔子的學說主張是以德治民,儒就是仁義的意思。而後孟子、荀子分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儒家學說作了補充發展,孟子強調民重君輕;而荀子強調儒法結合,天道自然,強調愛民。

儒家思想是從何時開始變質的?真的是從漢朝開始嗎

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先秦時期的儒家學說總體上強調百姓是比君王重要的,君王想要更好的治理天下必須要善待百姓,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儒學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秦漢時期,西漢武帝時期,當時的武帝渴望實現大一統,不僅要從地理上而且也要在精神層面上,所以董仲舒應運而出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的大一統儒家思想。

不要小看這幾個主張,這是從根上背離了先秦的儒家思想,也就是說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變質”就是從董仲舒開始的。孔子儒學思想的出發點是以百姓為主、仁義治天下;而董仲舒的主張則是把皇帝擺在了最高的地位,百姓都必須無條件地服從皇帝,因為他是天子。

自董仲舒開始,儒家思想就開始走向了“變質”。魏晉時期的玄學,主張門閥制度,百姓無為;程朱理學,更是“無恥”,“存天理,滅人慾”的主張更是加固了封建專制統治,進一步壓迫剝削百姓;而後無論是王陽明的心學,還是明清儒學的異端如李贄、顧炎武等人,要麼是過分強調道德作用,要麼就是過於偏激。

在這裡並不是說他們的學說是不正確,像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黃宗羲的反對君主專制,這都是進步的思想,為後來清末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基礎,但是這些都違背了孔子主張的本意,李贄更是打出孔子並非天生聖人的旗號。

儒家學說的一路發展,無疑是每個時代發展的要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思想文化更逃不了這個規律,除此之外它也極大地受到政治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的封建專制制度下,要求儒家思想去為其服務,因此儒學思想一次次的“變質”,從為了保護百姓、為了百姓利益出發的學說轉變到了壓迫百姓的思想禁錮。

儒家思想是從何時開始變質的?真的是從漢朝開始嗎

而這些思想禁錮無疑成為了中國人的死穴,清末民國時期中國人的死板、無知愚昧很大程度上都是儒家思想長期禁錮的緣故,這也是為什麼新文化運動的時候胡適等人那麼強烈的抨擊儒家學說的重要原因。

但是這並不能否定這些所謂的“變質”儒家思想的巨大作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社會秩序。為古代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政治條件,使得中國成為東亞儒家文化圈的中心,領先於世界幾千年,這都是不可磨滅的功勳。儒家思想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我們要文化強國、文化自信,離不開儒家文化。

同時我們吸收的同時也要摒棄那些禁錮思想的封建糟粕。讓儒家文化在現代社會紮根發芽,是我們全體炎黃子孫需要不懈努力的事情。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