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救兩代周天子,與楚國爭鋒,成得臣派楚國大軍,與晉軍對峙

重耳被秦國接走之後,得到了非常隆重的禮遇。並且,秦國還答應,幫重耳得到國君之位,雙方結為“秦晉之好”。

得到了國君之位的晉文公重耳,經過將近20年的顛沛流離,深刻體會到了底層群眾的生活之苦。他開始努力的整頓內務,以經濟建設為首要目標,逐漸將晉國打造成了富強的國家。

隨著國力的強盛,重耳的野心也開始膨脹,他不僅將眼光盯著國內,還時刻注意著終邊諸侯國的動向。無他,他要稱霸,向當年不可一世的齊桓公霸主地位看齊。

重耳救兩代周天子,與楚國爭鋒,成得臣派楚國大軍,與晉軍對峙

1。晉文公霸氣初顯

當年齊桓公,在名相管仲的建議之下,數次會盟,挾天子以令諸侯,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可惜了管仲去世後,齊桓公不聽其建議,用奸臣,遠賢臣,致使齊國實力迅速衰減。而齊國幾位王子間為了爭奪國君之位,各帶團隊 ,互相之間火拼,終於讓齊國一蹶不振。

這一次,重耳迎來了當年齊桓公所遇到的機會。

話說那年,周天子周襄王,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太叔帶,他在集結了一批有權力的臣子之後,暗中向狄國借兵,一路殺到京師。

重耳救兩代周天子,與楚國爭鋒,成得臣派楚國大軍,與晉軍對峙

周襄王見賊兵勢大,只好帶領精銳騎兵拼死突圍,逃至鄭國時,身邊只剩幾十個隨從了。這個情形,和後世《三國演義》中西涼驍勇善戰的將領呂布有點相似,那時候呂布自恃勇武,中了王允的美人計之後,守住都城,卻被董卓舊將帶領大批西涼散兵遊勇猛攻,呂布不能抵擋,只帶了數十人逃走。

但呂布是臣,那時群雄並起,各自為利益而戰,他自身雖勇,但被他人利用的價值不大,用不好了,還會被反噬。周襄王就不同了,他是名義上的天子,在面子上,諸侯國還是要聽他調遣的。

重耳救兩代周天子,與楚國爭鋒,成得臣派楚國大軍,與晉軍對峙

在鄭國,周天子下達命令,讓諸侯國派兵,助自己奪回京師洛邑。然而列國諸侯,對待他卻是涼薄的緊,他們不約而同的給周天子送來了好吃好喝的東西,甚至還有人過來慰問一番,給予周天子精神上的鼓勵,但是實質上的東西卻沒有。如果說呂布沒有人幫忙,那是呂布沒有太高的利用價值,這周天子沒有人幫忙,就足以說明群雄之心,早有自立之意了。

周天子正煩悶之際,有大臣建議道:“稟告天子,當今天下,能打敗狄人者,只有秦晉二國而已。與其大網撒魚,不如做廣告的精準投放,目標直指這兩國。而秦國一向野心勃勃,晉國卻是新起之秀,晉文公重耳禮賢下士,待人親善,對天子一向恭敬,不如請他幫忙,大事可成”。

重耳救兩代周天子,與楚國爭鋒,成得臣派楚國大軍,與晉軍對峙

周天子從之。

重耳果然發兵,讓麾下猛將帶領晉國精銳,一鼓作氣打敗狄人,殺掉太叔齊等亂臣賊子,護送天子回朝。一時間,重耳之名,天下皆知,威望日隆,天下出色的謀士和猛士紛紛投效。

2。楚臣兵峰所指

兩年之後,楚國大將成得臣,除了帶領本國兵馬,還令陳、蔡、鄭、許四國各出人馬,一同進攻宋國。宋國危急,宋襄公之子宋成公此時已經即位,抵抗不住這五國聯軍,他又效仿父親,前來晉國求救。

晉文公重耳,因為昔日逃難之時,曾在楚國做客,楚王對他頗為禮遇,二人成為莫逆之交。對於個人情感而言,重耳不願意與楚國為敵,但作為一國之君來說,他為了稱霸中原,必須要打敗楚國這個強敵。

重耳救兩代周天子,與楚國爭鋒,成得臣派楚國大軍,與晉軍對峙

重耳文治武功,自然不會將個人情感和國家利益繫結到一塊,他審時度勢,開始擴軍備戰,最終練得三軍之兵,救援宋國。很快,這支精兵拔掉了晉國的“兩隻獠牙”——曹國和衛國,直接俘虜了其國君。

楚國和晉國,楚成王和晉文公,最終還是要刀兵相向了。

楚成王得知對手是重耳,不願讓二人面上不好看,不願成得臣用兵,但此時楚國進攻宋國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便奉行“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真理,拒絕退兵,誓要打下宋國。

楚成王不悅,將大隊人馬撤回,留少數兵馬歸成得臣指揮。

重耳救兩代周天子,與楚國爭鋒,成得臣派楚國大軍,與晉軍對峙

成得臣勒令晉國,釋放曹國和衛國的國君。重耳本身也沒有打算囚禁這二人,他早先就答應,恢復其國君地位,前提是和楚國斷交,二人同意。

本來是為了解救這二人的成得臣,未曾料到二人脫身後,首先宣告和楚國斷交。

成得臣勃然大怒,他大罵晉文公無義之徒,逼迫兩個原來還算乖巧的“小弟”,做出違背其意願的事情。於是,他令大軍開拔,與晉國軍隊遙遙相望,做出決戰之態。

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