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為何在南方紮了根

山東曲阜,泰山腳下,是聖賢孔子正宗家廟的所在地,這恐怕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了,肯定有不少朋友還專程去孔府家廟參拜遊覽過。既然宗廟在曲阜,那麼按照儒家禮教的老規矩嫡長子繼承製,看守家廟的,不用問一定是孔子他老人家嫡長孫的後人。

可如果突然有人告訴您,曲阜家廟裡現在住的,雖然是孔氏後代,可卻並不是孔子嫡傳長子長孫的後人,相信很多朋友一定會大為驚訝吧,說不定還會有人以為筆者是在生病發燒開始說胡話了。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為何在南方紮了根

既然這麼說,朋友們感到疑惑也是很正常的,如果說曲阜的孔氏家廟裡,現在世居的已經不是孔子嫡長,那麼孔氏嫡長又在哪裡呢?關於這點,我想借用清朝的兵部尚書李之芳曾說過的一句話來回答您:“孔氏之家廟者遍行天下,唯曲阜衢州耳。”其實孔門的嫡長後人都在浙江的衢州,至於他們為何會在衢州世代生息,這就不能不提起一段發生在宋朝的風煙往事了。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為何在南方紮了根

公元1128年,也就是建炎二年,宋朝第十位,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趙構,在揚州舉行祭天大典。當時的衍聖公,孔子第48代嫡長孫孔端友奉詔伴駕陪祭。偏巧這時金兵大舉南進,淮揚兇險。倒黴的宋高宗只好帶著一班大臣逃命到臨安(今杭州)。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孔端友護駕有功,在臨安安頓下來以後,宋高宗就賜孔家在衢州建家廟。

言外之意,反正整個北方也淪陷了,孔聖人又是最講究忠君與氣節的。所以您身為衍聖公,一個孔氏的嫡長傳人,也就沒有必要回淪陷區去面對那些金人了,還是踏踏實實留在南方伴駕吧。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為何在南方紮了根

正是由於高宗時,孔氏家廟的南遷,讓南宋時儒學的活動中心從北方轉移到了江浙一帶,並逐漸向更邊遠的南方地區滲透,對儒學在整個南方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像那個時期的大儒朱熹、陸九淵等人的治學活動,也都是以衢州為中心開展的。

政治上的推崇,學術界的仰慕,再加上孔子嫡長傳人的社會號召力,自然也讓衢州孔廟的地位非比尋常,南宋時儒學的發展重心,也就自然而然地由北方傾斜到南方。衢州的孔府家廟中,一共沿襲傳承了六代衍聖公,留在衢州的孔氏後代被人們稱為孔子家廟的南宗。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為何在南方紮了根

等到了元朝立國的時候,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元世祖忽必烈雖然是遊牧民族出身的帝王,但是也很敬重推崇孔子。忽必烈覺得,既然國都定在了北京,那麼作為世襲衍聖公的孔子後人,最好是離我近一點,才能體現我尊師敬賢的帝王風範,所以這孔氏家廟怎麼能留在南方呢?還是應該遷回故地曲阜去。

於是忽必烈就令孔氏南宗第53代嫡長孫孔洙,率族人從衢州北遷回曲阜奉祖。但孔洙以孝為先,不忍棄上五代衍聖公的墳墓,又不能違抗聖命。於是就回奏皇帝:自己願將衍聖公爵位讓給在曲阜的族弟。為了日後不起爭端,南宗與朝廷約定:由曲阜北宗襲爵千年不易,如果日後南宗子孫為爵位挑起爭端,則“置之重典,永不敘錄”。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為何在南方紮了根

知道孔洙的決定後,忽必烈非常感動,盛讚孔洙“寧違榮而不違道,真聖人之後也。”就這樣,孔子世襲的爵位又從衢州,重新回到了曲阜。也正是由於南宗的禮讓,孔府家廟的政治地位和民間威望又從南方轉移到了北方。隨著時間推移,也因為北宗孔廟的日益興盛,南宗孔廟在人們的視野中越來越被淡化,社會地位江河日下,再加上戰亂的影響,到明朝的時候,幾乎已同“氓庶”。

後來也有一些衢州的地方官,以維護孔子正宗嫡傳血脈為由,極力上書,為南宗孔廟和孔子的嫡長血脈爭取相應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這些努力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到明朝時,也曾經恢復過南宗的爵位,但南宗在政治和民望上的影響力,卻是再難以恢復到當年的盛況了。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為何在南方紮了根

明以後,雖然有著最為正統的血脈,但南宗的聲勢依然不可阻擋地日益衰微,以至於大多數後世之人,只知曲阜的北宗孔廟,而不知還有在衢州的,真正為孔氏嫡長後代的南宗孔廟,也就更加不瞭解孔氏南宗,曾經在歷史上那麼重要而輝煌地存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