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善辯真的可以救命,古人說話的技巧藝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古代人有一句至理名言“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說話技巧、口才,合適的運用,威力是相當巨大的,靈活多變的語言表達技巧,不僅可以讓自己掌握主動權,甚至在某個特定的場合中,救自己的性命。

小編給大家舉幾個古人的例子,看看說話的藝術,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第一個例子

這樣的過失,是對晉文公的大不敬,於是就將蔡廚師押了上來。

巧言善辯真的可以救命,古人說話的技巧藝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蔡廚師一看就知道事情的原委,知道有人是故意陷害與他。可是這個時候,晉文公正在氣頭上。一個地位低下的廚師,在君王面前哪有辯駁的能力,一不小心,肯能就效命不保。

於是蔡廚師,立即跪倒在晉文公的面前,說道:

臣該死,有三條大罪:一罪,廚房的刀太鋒利,肉能切斷,頭髮卻未段,二罪,烤肉之時,來回反動,沒有發現頭髮,三罪,爐火太旺,肉都烤熟了,頭髮竟然未焦。臣有罪,無需申辯,請治罪。

如此一說,晉文公就明白了,讓人徹查此事,果不其然,是有人故意陷害,蔡廚師也免遭殺身之禍。

透過這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以退為進,故意認罪,將疑點用罪名的方式說出來。這種機變之法,值得學習,既給領導面子,有為自己伸冤。

第二個例子,

劉邦自然也知道蒯通這個人,韓信被抓之後,就立即將其抓過來審問。

巧言善辯真的可以救命,古人說話的技巧藝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劉邦問道:

就是你經常慫恿淮陰侯造反的吧。

蒯通回答很直接:

的確是我教的,可是韓信這個豎子,不同我的勸告,才會被殺害。要是聽取我的建議,死的人肯定是你了。

劉邦一聽火冒三丈,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避諱,直接說道:

將其烹飪。

蒯通很坦然地說道:

我冤枉,誰都知道狗這種動物,除了對主人忠誠之外,對外人都會狂吠。那個時候,我只知道韓信,卻不知道大王。秦國滅亡,有才能的人都可以逐鹿天下,大王也是這麼做的,難道您要其他人都殺光嗎。

劉邦一聽有道理,於是就放了他。

蒯通,早就做好了打算,在劉邦手裡逃脫,難之又難。最後只能自損,用狗來比喻說自己是一個忠臣,只效忠於主人,有用逐鹿天下,來討好劉邦,最後免於被烹的命運。

從這裡可以看出,遇事別慌,以大義為基礎,用討好的語言為輔助,可以起到想象不到的效果。

巧言善辯真的可以救命,古人說話的技巧藝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第三個例子,

晉文公發達之後,就出兵報復鄭國。鄭文公只能低三下四的求和,並說道:

必須獻出叔詹,晉文公知道在鄭國的待遇,都是出自於叔詹的主意,必須除掉他,才能解心頭之恨。

晉文公訓斥叔詹:

你身為正卿,不能讓你的國君禮遇賓客,真是罪不可恕,我已經為你準備了一口大鼎,你自己看著辦吧。

然而叔詹,也不是一般的人物,直接請求讓他把心裡話說出來:當大王路過鄭國之時,我勸說國君,晉公子聰慧賢明,隨從也都是當世之才,回到晉國之後,一定護稱霸諸侯。

現在鄭國遭遇戰亂,正是因為國君沒有采納的我的建議,一切都是我的罪行,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我願一死,解決鄭國的為難。

我預料之事成為現實,說明我是有智慧的,我願一死拯救鄭國,說明我是忠誠的,明知必死,還敢前來,說明我是勇敢的,我盡心竭慮為鄭國,說明我是仁義的,想我這樣仁、智、忠、勇俱全的臣子,按照晉國的法律,卻要被處死。

巧言善辯真的可以救命,古人說話的技巧藝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緊跟著他用手,抓住大鼎的雙耳,號啕大哭:

從今以後,臣子應該怎麼侍奉國君,應以為叔詹為戒。

叔詹,說明了怠慢晉文公的原因,消除了誤解,還間接誇讚晉文公是賢明之主,手下都是當世之才,也暗贊晉文公有眼光,理直氣壯之下,直接掌握思路的走向,博取了同情和好感,最後保住了性命,還被人尊重。

從這裡可以看出,從修養上面要更多的偏重於語言藝術,尤其是小孩子,不要只抓其特長,像什麼武術、散打,繪畫等等,還要從知識積累抓起,從而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這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