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很少有人知道德國思想家阿多諾1955年出版的文集《稜鏡》(第一次出現是在稜鏡雜誌第十期第30頁),但裡面的一句話卻廣為流傳:“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野蠻的)。”

西奧多·阿多諾(1903-1969),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音樂理論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批判理論的理論奠基者。

"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他生於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當納粹德國開始崛起時,他離開德國移居英格蘭,執教於牛津大學;1949年以後,阿多諾重返法蘭克福大學任教,講授哲學和社會學。由於受到馬克思、黑格爾和弗洛伊德等著作的影響,他努力謀求實現馬克思與弗洛伊德的綜合,在哲學領域,阿多諾富有批判精神和正義感,堅決反對所有形式的社會壓迫,不僅是法西斯主義、資本主義的社會壓迫,也包括過於嚴格和專制的教育與社會文化。

但是,從知名度來說,他一生當中的成就,都比不上這句廣為流傳的話。因為納粹集中營的悲劇是歷史永遠無法癒合的一道傷痕,提醒著整個人類社會,人可以殘忍到什麼地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一共屠殺了將近600萬猶太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至少殺了110萬猶太人,那裡堪比人間地獄。

"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二次大戰之後,大批有良知的作家和電影人都將他們對人類文明的深刻反思,投射到以納粹屠殺為主題的創作上,導致了所謂的二戰後文藝界的集體反戰思潮,而這種刻畫和反思使得所有的作品都帶有血色的沉重。

奧斯卡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當中有一幕是“屠殺前的準備”,畫面中出現字幕:“1943年3月13日,準備屠殺猶太人”。事實上,入侵波蘭後,戰爭的程序深入使得希特勒不再滿足於驅逐、分隔猶太人,而想實行徹底的種族滅絕,於是,被稱為“最後解決”的大屠殺開始了。除了黨衛軍特別行動隊外,還招募當地警察和反猶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帶頭的還往往是些教員、醫師或教士等,他們的殘暴比德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得不說,這是波蘭人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

奧斯維辛的發現揭露了人類歷史上最深重的罪行,所以阿多諾說,在奧斯維辛之後,如果詩人還能夠寫詩來稱讚這個世界的美好,那將是是一種對自身的不誠實和對世界的背叛。

正如豆瓣上對《辛德勒的名單》的一句短評:“出門的時候,看到燈火輝煌的都市,會覺得一切美好幸福都是一種罪惡……”

"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當然,阿多諾的這句話也有一些爭議。有人認為,他就是想簡單地表達:奧斯維辛之後,我們這些倖存者,還有沒有資格談詩意和幸福。

無論如何,奧斯維辛是人類歷史上最殘忍的人禍。也被公認為是人為製造的最可怕的種族滅絕。這幾十年來,全人類的努力,都是為了避免奧斯維辛的再次出現,而“奧斯維辛”及其所指的一切罪行都無可比擬。所以,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將奧斯維辛拿來跟今天的災難類比,也是殘忍且無知的。

文中部分內容引用自豆瓣

"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