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前夕,桂林城內外,風聲鶴唳,瞿式耜與南明猛將焦璉嚴陣以待

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大戰前夕,桂林城內外,風聲鶴唳,瞿式耜與南明猛將焦璉嚴陣以待

桂林城內外,一片風聲鶴唳。

三月十一日,數百名清軍前鋒士兵數百人突然衝入城中,桂林大亂。

危急之際,焦璉護送永曆到了武岡,又率軍返回了。

焦璉,字瑞庭,陝西人。行伍出身,勇猛善戰,平蠻將軍楊國威中軍官。

焦璉回來時,清兵已殺入文昌門。

焦璉二話不說,立刻與清軍展巷戰,“搏斬衝鋒者數十騎”(《永曆實錄》卷八《焦璉傳》),終於把這股清軍擊退。

焦璉也因此得加太子少師、左都督,封新興伯。

小股清軍暫時退去了,李成棟的主力大軍很快就會到來。

瞿式耜和焦璉靜靜地等待著暴風雨的到來。

然而,一直等到五月下旬,迎來的只是一小股由平樂、陽朔方向襲來的清軍。

瞿式耜命士兵充分利用司禮監太監龐天壽主持鑄造的西洋大炮,連續轟了幾十炮,這股清軍在炮火的震懾下,悻悻而退。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出現清軍的蹤影,真是奇哉怪也。

實際上,只要查閱一下《明清史料》丙編第七本關於順治四年春夏之交這段時間的相關材料,就不難發現,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廣西境內的清兵,只有李成棟一部而已。而李成棟這一部的總兵力有多少呢?根據李成棟在順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向清廷所作的報告:“職所統原部北來官兵吳淞舊額四千一百三十一員名。”就是這樣人數有限的四千一百人中,步兵佔了絕大部分,騎兵只有三百名。按照李成棟自己的說法:“歷浙抵閩以及入廣,萬里馳驅,衝鋒破敵,險阻備嘗,病故及陣亡者,人馬已損失過半矣。”雖說李成棟佔領廣東後也收編了不少南明降兵降將,但這些新收編的“清兵”事清之心肯定不那麼可靠,作戰能力也大打折扣,而且,李成棟在帶兵“追捕永曆”的過程中,也會留下相當數量的人馬交由兩廣總督佟養甲帶領,以鎮守新佔領的廣東。所以,進入廣西境內的清軍人數多不到哪兒去,而且,李成棟帶領的主力僅到梧州,便掉頭返粵了。那麼,流竄及進犯桂林的只能是李成棟留在廣西的小股武裝,人數更少。

不過,瞿式耜為了鼓舞遠在武岡永曆帝,還是將守衛桂林的勝利極力誇張、鋪陳。

大戰前夕,桂林城內外,風聲鶴唳,瞿式耜與南明猛將焦璉嚴陣以待

在瞿式耜的口中,“桂林大捷”還不止一次,是兩次,三月十一日一次,五月二十五日一次,他稱:“此兩番大捷,實年來僅見之事,而惟其倉卒無備之危城、枵腹未炊之戰士得之,尤為不經之事也。乃知天扶國運,事在人為,勢至萬難,須拼一死。兵法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則桂林近事,其彰明較著者也。”(瞿昌文:《虞山集》卷六,《揭帖》)

因為瞿式耜的疏文,許多不解內情的人人云亦云,漸漸將這所謂的“桂林大捷”演義得越來越神,越來越精彩,讀來讓人心搖色動、目眩神飛。下面摘錄一份來自《東明聞見錄》的記載,雲:

三月,清師犯桂林,留守督師瞿式耜帥師大敗之。

大戰前夕,桂林城內外,風聲鶴唳,瞿式耜與南明猛將焦璉嚴陣以待

清從平樂直入桂林,虛無甲兵,留守連檄召焦璉。璉駐別縣黃沙鎮,聞召即率騎三百人來。時,山水泛溢,士卒俱從水中行百里,水及馬腹。至江,無舟,搜村落;得漁舟二小艇;士卒次第渡畢,璉乃渡。以三月初十日薄暮抵留守府,留守歡甚,拊其背而勞之,如家人父子。翌日,遣人於大墟運糧,而清兵數萬猝至。一卒倉皇奔報,氣急舌結,喘息僅屬,東西指曰虜至。留守笑曰:虜至如何張皇若是!清騎數十,乘虛突入文昌門。留守署在城東樓下,清師已登城樓下,矢集留守綸巾。留守叱曰:狡虜乃敢爾!呼焦璉。璉袒臂,控弦、提刀至留守門,挽弓自下射一酋顛。清矢集屋上,或中免謁牌。璉發數矢,敵應弦而倒。清騎乃下城,短兵接戰。時,城中乏食,璉所統三百人方糜粥畢,猶不知清騎已入,閉城門。清餘騎由是不得出,繞城走,璉復殺數人。清騎覆上城,挾馬越城下,奔大軍。璉即麾三百騎,大呼殺出。清兵自渡江東,未有抗衡者;見璉方錯愕,璉引騎直貫其營;左右衝突,所向披靡。自寅至午,斬首數千級,衝清兵為三。清複合兵圍之,璉又大呼殺入,戈刃所及,血雨肉飛,殺數千騎,清兵膽落。留守復率士民擊金鼓從之,以助軍威;追殺數里,清以數十騎遁去。斯役也,璉以三百騎破清兵數萬,桂林得全;南渡以來,武功第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