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挖到半途,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快住手

“芮氏兄弟皆諸生。庚寅,其祖墓上石楠樹,百餘年物也,為守墓者盜伐,項氣大傷。其年,父子三人皆病卒。”這是《白下鎖言》記載的關於祖墳的一個故事,意思就是芮氏家中的祖墳上有一棵百年石楠樹,結果被人盜伐,芮氏就此家破人亡,且先不說故事真假,但古人和今人都迷信祖墳關乎家族繁榮是真的。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挖到半途,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快住手

2009年南京將軍山一地產公司開發樓盤,結果挖出來一座墳墓,考古人員聞訊趕來,發現了兩截石碑,這石碑大有可考,怕是與一文人有關係,然而還沒來得及如何,一老農卻連忙趕來怒斥:“住手,這是我家祖墳!”那麼這座墳墓到底是誰的墓?阻止的人是誰的後人?結果又是如何了?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意氣風發;“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喜悅歡欣;“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憂思渴望;“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的惆悵苦楚……這些複雜多變的心情全都來源於一個人——王安石,與詩詞對應的就是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挖到半途,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快住手

王安石出生於公元1021年北宋江南撫州,其父親是江軍判官,他又自幼好學,還過目成誦,跟著父親到處遊玩,見過了不少民間疾苦,所以一直有一顆為民為國的心,公元1042年自然而然以進士身份走入官場,先是在地方任了幾年職,從政經驗成熟後,他在進京述職時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意圖改革。

王安石大刀闊斧的變法,知道結局的我們似乎都覺得弊大於利,但事實上在新法施行的20年間,由於王安石一眼看到了北宋積貧積弱的情況,提出“青苗法”“方田均稅法”“免役法”等等減輕人民負擔,還有促進農業生產的辦法和措施,北宋當時的經濟繁榮到了頂峰,國庫積蓄能供他們20年財政支出。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挖到半途,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快住手

而且在國力上,他推行“強兵之法”,全國性的軍事儲備因為農村秩序的維護得到了建立,“裁兵法”讓將士們有了危機感,軍隊素質得到了提升,還有“將兵法”“保馬法”“軍器監法”從方方面面對北宋的軍事環境進行了整改,當時公元1073年在王安石變法和他的指揮下,北宋終於在吐蕃身上獲得軍事上的大捷。

不過北宋積貧積弱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文官實在太多,而且這些文官大多迂腐不堪,屬於保守派別,害怕在變法中遭受損失,因此竭力阻止他,加上他的變法確實漏洞又多,王安石每每被人拿捏,最終由於太皇太后和高太后汙化王安石,宋神宗也對此產生了懷疑,最終將王安石罷相,公元1085年病逝於鐘山,葬於江寧半山園。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挖到半途,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快住手

不過根據文獻記載公元1509年,有個叫做石巖的太監為自己建墓的時候,將附近的一座古墓給拆掉了,看到墓誌才曉得是王安石墓,不過文獻上沒有關於這個墓穴的地點,後來考古說是遷至了麒麟門,但麒麟門也沒有找到線索,又說是遷到了江西老家,但到底是不是還是沒有個確定。

所以王安石墓是不少考古專家心中念念不忘的存在,而在這次發現的南京石碑上就有“四月十日安石以×友故來”的字樣,說明這個墓和王安石大有關係,確實是非常有關係,這是王安石父親王益的墓,緊接著還發現了王安石兄長王安仁的遺骸,雖然說沒有王安石,但也是十分重要的考古發現了。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挖到半途,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快住手

但那位怒斥“住手,這是我家祖墳”的人,亦自稱是王安石第36代孫王新年,而且還掏出了家族的《王氏家譜》,所以考古工作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按照民間的說法,他們現在的行為不啻於挖人祖墳,但族譜這種東西都是後人寫的,真假難辨,考古專家是不願意放過這麼好的考古機會的,場面一時僵持。

但經過王新年還有100多戶村民,不停寫聯名信請求南京文物部門同意他們遷墳的努力之後,2010年王益和王安石的遺骸以及墓誌銘文,還是被遷入了江西撫州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受到他們年年月月日日的祭拜,而考古工作自然是戛然而止,只得出王安石32歲時掃墓,寫下了《壬辰寒食》一詩。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挖到半途,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快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