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古有楚王不識和氏璧,今有考古專家讓國寶蒙塵28載,其中緣由令人啼笑皆非,現在就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紀錄片,瞭解其中的是非曲折。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玉,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在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將在深山裡發現的和氏璧獻給了楚王,但此時的和氏璧還沒有經過打磨,所以外表看起來很是粗糙,所以被楚王嫌棄,直到卞和第3次獻上和氏璧,才被認出寶玉的本質。

令人意外的是,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在39年前,考古人員誤把國寶級文物當做廢品棄置於倉庫之中,堂堂國寶竟無奈蒙塵28年之久,這簡直就是現代版的“和氏璧”。事情始末何去何從?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1982年,我國大力發展甘肅天水的水利專案,大量水利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一天,施工隊在作業的時候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青磚,當時的社會對文物保護宣傳已經相當到位,所以施工隊認為這塊土地下面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出於對文物的保護,施工隊立即將該訊息反映到當地博物館,相關部門也立即展開行動。考古專家與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經過勘探後證實了施工隊的猜想,地底之下確實埋藏著一座古墓,這讓在場的人精神一震。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考古工作就此展開,工作人員仔細地進行挖掘,不久整個墳墓便被清理出來,透過對墓穴特點以及墓中物品的對比分析,推斷出這是隋唐時期粟特族的貴族墓葬。粟特族本身是源於伊朗的一個古老民族,但是因為自身弱小,經常受到周邊國家與部落的壓迫,雖然過得不如意,但是從來沒有放棄生存下去的機會。

在公元前206年的時候,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粟特人也從伊朗遷移到漢王朝的西部,也就是甘肅地區生活。後來我國開通了絲綢之路,將東西兩地區貫通起來,而部分粟特人也相繼輾轉到遼寧、江蘇等地方居住生活。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在甘肅天水發現的這座古墓裡,出土了金釵、雞首瓶等珍貴文物,但是當時在場的專家並沒有發現稱得上國寶級文物的存在,這是因為該古墓在發掘之前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

墓室之中除了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文物之外,考古專家還在古墓中發現了17塊石制屏風。從材質上看,這17塊屏風和普通石板沒有什麼區別,只是17塊屏風上面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對於這樣的石屏風,考古專家並沒有特別在意,只是將其看作普通的文物,直接將其放到倉庫裡進行封存。這一放就是28年之久。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在後來的考古過程中,考古專家先後在山西、陝西等地發現了類似石屏風的文物,這就讓考古專家聯想到了倉庫裡封存28年之久的石屏風,猜測石屏風可能並不簡單。於是在2010年的時候,考古專家開啟倉庫將封存28年的石屏風重新取出來進行深入研究。

不過因為放置的時間比較久,導致17塊石屏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損壞,考古專家只好花費大量時間對其進行修補。經過國家機構鑑定,發現17塊石屏風全部都是國家一級文物,而就是這珍貴的文物差點就被當做廢品給處理了。想到這裡,考古專家不禁一陣後怕。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根據考古專家介紹,17塊石屏風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上面雕刻的圖案非常細緻精巧,如果僅此而已,還不足以讓這些石屏風成為國家一級文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其具有的重要歷史意義。

從廣義上來講,這些石屏風代表了北周後期到隋唐時期的貴族墓葬文化。17塊石屏風上面的圖案融入了豐富的粟特貴族的文化與習俗,這對於後世瞭解粟特貴族有很大幫助。在古代,屏風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傢俱裝置,一般是採用金、玉、木、石、絹等材料製成,而在甘肅天水古墓裡發現的屏風,就是利用石頭製成。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我們在這裡延伸一下,講解一下古代的屏風。古人對於男女的性別非常看重,為了將男女隔開,一般會利用屏風在進行格擋,這種行為可以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種類非常豐富。屏風除了分隔的作用之外,還有裝飾屋室的作用,十分美觀。

當17塊石屏風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之後,當時參與古墓考察與石屏風研究的專家都深感慚愧。不過比較幸運的是,雖然石屏風的價值發現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但是最終結果仍是皆大歡喜。

現代版“和氏璧”被當廢品時隔28年,鑑定專家感嘆實在慚愧

在漢唐時期,中國正處在兵強馬壯的強盛時期,當時還開創了有名的絲綢之路。這條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土與西域的經濟貿易發展,也吸引了許多外來民族在此繁衍生意,遺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蹟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