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使臣臥底金國,上演了一出南宋"無間道"

這個使臣臥底金國,上演了一出南宋"無間道"

宇文虛中,字叔通,本名“黃中”,號龍溪居士,生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祖籍河南洛陽,後遷居成都,北周皇族後裔。

大觀三年(1109年)考中進士,宋徽宗賜名“虛中”。

宇文虛中是兩宋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他失節降金,死有餘辜,另一種說法則恰恰相反,說他是個忠於宋朝的義士,在金國做臥底,希冀興復宋室江山。

《金史》記載:建炎二年(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趙構徵召出使金國的使者,被貶韶州的宇文虛中欣然應詔,請求出使金國。

當時的金國不想議和,於是就將宇文虛中等人強行扣留。

金國朝廷商議禮儀制度,金太宗完顏晟愛惜宇文虛中的才華,於是對他加官進爵。

宇文虛中接受了任命,與韓昉等人做了朝廷的禮儀制度顧問。

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再派使者洪皓到上京(黑龍江阿城南部),見到了投降金朝的宇文虛中,非常鄙視他。

紹興十二年(金皇統二年,公元1142年),南宋派使者求和,承諾允許兩國官員自己選擇歸屬地,“願自歸者,更不禁止”。

金國表示同意,釋放了不願留在金國的李正民、畢良史等士人,同時將留在金國做官的宇文虛中、張中孚、杜充等人的家屬遷徙至北方。

當時,宇文虛中的次子宇文師瑗[yuàn]在南宋做轉運判官,得到可自由去留的詔令,攜家眷去了金國。

宇文虛中“恃才輕肆,好譏訕”,恃才傲物,喜歡譏諷嘲弄他人,很多金國王公大臣看不慣他。

金朝皇宮修建了一些宮殿,宇文虛中奉命給宮殿起了“嘉美之名”,可是討厭宇文虛中的人利用這個機會,向皇帝進讒言。

金熙宗漢文化水平不高,大臣們忽悠他,說宇文虛中給宮殿取的這些名字,是在誹謗朝廷。

紹興十六年(金皇統六年,公元1146年)二月,金朝大臣唐括酬斡的家奴杜天佛舉報,稱宇文虛中謀反。

金熙宗命人嚴加審訊,卻找不到謀反的證據,於是,官員們羅織罪名,聲稱宇文虛中家裡藏有教導人謀反的圖書。

這個使臣臥底金國,上演了一出南宋"無間道"

宇文虛中辯解稱:“被處死是我的命啊,至於圖書,怎麼會成為證據?南來計程車大夫幾乎家家都有,高士談的藏書比我家還多呢,難道他也要謀反?”

宇文虛中這番話非但沒能拯救自己,反而害了高士談,高士談被誣陷為宇文虛中的同謀,和宇文虛中同時被斬首。

《金史》稱:宇文虛中是冤枉的,到現在還沒有得到昭雪。

《宋史》關於宇文虛中的生平的記載,和《金史》大致相同,其結局稍有不同。

《宋史》記載:關於宇文虛中的死因,南宋紹興年間的鹽官施德操在《北窗炙輠[guǒ]錄》中有一段驚人的記載:“後虛中仕金為國師,遂得其柄,令南北講和,大母獲歸,往往皆其力也……”

宇文虛中去金國做官,就是想掌控權柄,極力促成了南北議和,宋高宗母親韋太后南歸,就是宇文虛中的功勞。

當時,宇文虛中計劃八月裡劫持金熙宗,促成宋欽宗回國,實施劫持計劃的前五天,事洩“為人告變”。

宇文虛中覺察到不妙,計劃提前實施,發兵攻入金熙宗帳內,金熙宗差點被劫持的時候,金國衛士趕到,將宇文虛中等人擒獲。

《金史》為何不提這件事兒?皇帝差點被劫持,金國人認為太丟臉了,不能對外聲張,於是就弄出藏有謀反書籍,意圖謀反的說辭,處死了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大義凜然,為何《宋史》也諱莫如深?

宇文虛中劫持金熙宗的目的是“欲挾淵聖(宋欽宗)以歸”,宋高宗最擔心的就是哥哥宋欽宗回國,自己皇位不保。

為此,宋朝人對此極為敏感,只好避而不談,照搬了金人的說法。

這個使臣臥底金國,上演了一出南宋"無間道"

如果說宇文虛中根本沒劫持金熙宗,只是被金人冤枉了,那他無疑就是南宋的叛臣,應該受到宋人的口誅筆伐,詭異的是,宋孝宗、宋寧宗在位的時候,卻公開褒獎宇文虛中。

《宋史》記載:“淳熙間(1174年—1189年),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肅愍,賜廟仁勇……開禧初(1205年),加贈少保,賜姓趙氏。”令人匪夷所思。

史官的選擇性失憶,原因在於“為尊者諱”,若沒有鹽官施德操的記載,一代義士險些成了遺臭萬年的叛國者。

宇文虛中留有詩作《上烏林天使》、《春日》等。

其中《在金日作三首》有一句:“莫邪利劍今安在,不斬奸邪恨最深!”

表達了作者痛恨侵略者的憤懣之意和忠君愛國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