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首詩,詮釋最真摯的兄弟情

《戰國策》中寫到了一件事:原來蘇秦和孟子是同一時代的東周洛陽人,與孫臏龐涓張儀同是鬼谷子的學生.當年學成出山時肯定也是滿懷報復地變賣家產把自己包裝了一番去遊說秦惠王,可是人家沒理他.他住在秦國的旅館裡,花完了所有的積蓄,蓬頭垢面地回到家---”歸至家,妻不下紉,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蘇軾一首詩,詮釋最真摯的兄弟情

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由此蘇秦途經家鄉洛陽,蘇秦的家人皆匍匐在地,不敢仰視。蘇秦對他嫂子說:“為何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呢?”(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他的嫂子趴在地上說:“因為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

蘇秦長嘆一聲說道:“哎!一個人如果窮困落魄,連父母都不把他當兒子,然而一旦富貴顯赫之後,親戚朋友都感到畏懼。由此可見,人生在世,權勢,名位,和富貴,怎麼能忽視不顧呢!”

蘇軾一首詩,詮釋最真摯的兄弟情

有時候在金錢面前,親情、愛情、友情總顯那麼脆弱而不堪一擊,但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懷疑這些人間真情的可貴與真實,正是因為如此,真摯的情感才能顯得那麼難能與可貴。

蘇軾與蘇轍兩兄弟間的感情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古來兄弟相親相愛相知相念之樂,未見有過“二蘇”者。特別是比起曹丕與曹植、魯迅與周作人來,這種優勢更明顯。翻看一下他們的詩詞文集,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子瞻幾乎每到一個任所就要給子由寄信贈詩,晚年被貶謫時更甚,而子由也常有回作。最讓人感動的還是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後寫給蘇轍的一首詩,兄弟親情,每每讀來,淚如雨下。

蘇軾一首詩,詮釋最真摯的兄弟情

獄中寄子由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通篇都是寫給弟弟蘇轍的,尤其吐露出濃濃的手足深情:身逢盛世,身為微臣的自己卻愚蠢地自蹈死地。中年殞命,算是提前償還了前生的孽債,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從此就要拖累弟弟來撫養了。一死何足道哉,到處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當年與弟弟相約夜雨對床的盟誓再也無法實現,此後夜雨瀟瀟的時刻,子由只能獨自傷心了。但願與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緣付諸來生!

蘇軾一首詩,詮釋最真摯的兄弟情

蘇轍連連上表皇帝,欲解除在身之官以贖兄罪,就連神宗看到此詩也為之動容,蘇軾的筆下,親情的力量感天動地。最後,還是靠了當時已隱居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書神宗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起了決定的作用。“以公(王安石)一言而決。”從輕發落,十二月二十九日蘇軾獲釋,被貶往黃州(湖北黃岡)充團練副使,但不得籤辦公事,蘇轍同受貶斥,貶為筠州監酒,這裡也真的要讚美一下王安石,且不論他變法正確與否,因為蘇軾做為變法的反對者,他在此時能挺身而出,極力營救,這沒有博大的胸懷是做不到的。

蘇軾一首詩,詮釋最真摯的兄弟情

也正因這一次貶謫,蘇軾最終在黃州寫下了諸多的詩文名篇,單是一篇《前赤壁賦》足以名留青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