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龍脈之謎:傳說最初是和一棵樹有關

風水是天文八卦,地理山水,命運三結合缺一不可博大精深的學科,是氣場磁場對身體產生的正負影響,調控血液迴圈,久住氣場旺的住宅血液迴圈好,大腦聰慧,學業有成,智商高事業興旺,身體好,年壽高。

清朝龍脈之謎:傳說最初是和一棵樹有關

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以銳不可擋之勢挺進遼東,並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東重鎮遼陽,大興土木,修築宮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時,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眾臣和貝勒議事,提出要遷都盛京(今瀋陽),諸親王、臣子當即強烈反對,但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

清朝龍脈之謎:傳說最初是和一棵樹有關

努爾哈赤為何如此“倉促遷都”?民間一直流傳:努爾哈赤深信“傳統風水”,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他在當時的東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裡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

但是,三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裡的龍脊樑並沒被壓住。於是龍一拱腰,就要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罕王以為龍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龍潛之地再修造城池,於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並將此命名為“奉天”。

又因為渾河古稱瀋水,而河的北岸為陽(風水中有關陰陽的規定為:山的南面為陽、北面為陰,水的南邊為陰、北邊為陽),所以又稱“瀋陽”。

當然,傳說似乎過於神奇,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亭教授和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表示,歷來建都建城,風水都是放首位的。瀋陽在渾河之陽,上通遼河,遼河又通大海,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

在傳說中,清王朝的龍脈,其實最初是和一棵樹有關。在明代崇禎皇帝的時候,。欽天監夜觀天象,突然發現在遼東方向紫氣滾滾,要知道在古代,紫氣象徵著天子氣。紫薇星也就是帝王星。所以欽天監這樣一看就發現大事不妙,急忙進宮稟告崇禎帝。崇禎帝聽後大吃一驚,崇禎帝下令查清這些紫氣的源頭並將之剷除。

欽天監到了遼東,發現有100條龍脈,他們剷除了99條之後,正要剷除最後一條,突然天氣大變,讓那條龍脈跑掉。欽天監對著那條龍脈跑的方向,感嘆莫非天意如此。他害怕崇禎帝懲罰,於是就對崇禎帝說,那條龍脈已經被破掉了,不足為慮。

那條龍脈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被努爾哈赤用其祖輩的骨灰壓住,從而努爾哈赤得到了那條龍脈,努爾哈赤最終完成了他的使命。努爾哈赤後來為了使龍脈更加穩固,於是下令在那條龍脈附近修建陵墓,安置他們的祖輩。慢慢的那個地方就變成了後世鼎鼎大名的永陵。

在努爾哈赤歸天之後,清王朝的統治者們把東北稱為龍興之地,下令不得開發東北地區,將東北地區封閉起來。在清王朝末年,清政府的統治者迫於外界壓力不得不廢除祖輩的命令,開發東北,從而導致龍脈被擾,國運大損。最終導致了清王朝的滅亡。

其實這個只是民間的傳說,如果從現實意義上來講,就是在明朝末年,貪官橫行,天災橫禍不斷,天災加上人禍,最終導致了明王朝的衰亡。努爾哈赤領導的滿族軍隊則是在邊關地區得到了充分的鍛鍊,趁著時代的浪潮,奪得了中國大地的統治權。時也命也。清王朝的覆滅就更加的簡單,在清王朝中後期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是清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龍脈之說,無稽之談也。

我們還是要記住唐太宗李世民那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一個朝代的龍脈,都在老百姓的心中,傷了民心,就銅澆鐵鑄的“龍脈”,也會像筷子一樣,輕輕一掰,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