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齊表面看是後勝出賣了齊國,其實是齊王建放棄合縱抗秦造成的

齊王建是齊國最後一位國君,他在位四十多年,且他執政前期,齊國還是很強大的,導致了秦國不敢攻打齊國,以至於齊國在這個時期很安定。

但是,齊王建執政的後期,齊國突然衰弱了,並最後投降了秦國。那麼齊王建執政時期,前後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呢?其原因有兩點。

秦滅齊表面看是後勝出賣了齊國,其實是齊王建放棄合縱抗秦造成的

1、秦國收買後勝

齊王建在執政的後期,任用了他的舅舅後勝為相。而且後勝與趙國的郭開類似,是一個貪婪的小人。

這樣秦國就故伎重施,用金錢收買後勝,讓他派遣很多賓客去秦國,然後秦國又用錢財去收買這些賓客,讓他們說一些對秦國有利的話。

並且後勝還讓齊王建放棄合縱,不準備作戰的裝備,坐看其它五個諸侯國被秦國所滅。最後,後勝在秦國攻打齊國時還要齊王建投降。

秦滅齊表面看是後勝出賣了齊國,其實是齊王建放棄合縱抗秦造成的

所以秦國滅齊國,沒有用太多武力,就成功了,完成了統一中原的願望。秦國採用了對付趙國時,同樣的策略。

這也說明了齊王建和趙王遷是同一型別的國君,他們都是昏君,聽不出來什麼話對他們有利,什麼話對他們無利。

因此秦國就抓住了這個破綻,收買了後勝,因此讓齊國在內部出現問題,秦國然後再從外部施壓,這樣齊國就不攻自破了。

秦滅齊表面看是後勝出賣了齊國,其實是齊王建放棄合縱抗秦造成的

2、齊王建放棄了君王后的策略

君王后是誰?她是齊王建的母親。齊王建即位時,年齡很小,於是由君王后攝政。她對秦國的態度很謹慎,並採用合縱的策略,聯合其它五國,因此齊國此時還是很強大的,秦國不敢對齊國動武,這使得齊國處於太平時期。

可是君王后去世後,齊王建任用後勝為相,於是逐漸放棄了君王后的策略,由於後勝收了秦國的賄賂,替秦國說話,齊王建就相信了後勝所說的。

於是開始親近秦國,而疏遠了其它五國,導致君王后的合縱抗秦的策略被拋棄,而且秦國攻打其它諸侯國時,齊王建也不去救援其它諸侯國,坐看他們被滅,最後導致秦國越來越強大,齊國與之相比就越來越弱小,最後被滅也是必然的。

秦滅齊表面看是後勝出賣了齊國,其實是齊王建放棄合縱抗秦造成的

從齊國的滅亡來看,主要責任還是齊王建用人不當,且採用了錯誤的策略。後勝是他的舅舅,理應為齊王建和齊國著想,可是他貪財收受秦國的賄賂,出賣齊國,可見他是一個小人。

那麼齊王建為什麼會用一個小人呢?只能說他是一個糊塗昏君。他母親君王后的策略使得齊國得以平安,就證明君王后的策略對齊國是有利的。

可是在君王后去世之後,齊王建聽從後勝的建議,放棄了合縱抗秦的策略。這就說明了他是一個很自私,很盲目的人。他母親的策略能保齊國平安,他就應該延續這個策略,可他卻放棄了。

秦滅齊表面看是後勝出賣了齊國,其實是齊王建放棄合縱抗秦造成的

秦國攻打其它諸侯國時,他也不派兵援救,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完全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這樣的人做齊國的國君,齊國不亡是不可能的。

同樣,在現代社會也有一些人會犯齊王建的錯誤。比如,有些公司經常換高管,一個高管一個策略,換多了,反而使公司發展受阻。

秦滅齊表面看是後勝出賣了齊國,其實是齊王建放棄合縱抗秦造成的

其實,公司發展策略是否需要更換,要看公司之前所定的策略是否正確,不要因為管理者換了,就換策略,而是要根據時局的變化,來決定政策的變化。

所以齊王建的失敗,詮釋了蕭規曹隨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戰國策·齊策六》

(作者:肖邦、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