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明末清初這段歷史,是一段存在很多偶然性的歷史,明朝沒想到這麼快就滅亡了,滿清沒想到自己能吞下大明的江山,李自成沒想到自己能打進北京卻被吳三桂給坑了。其中的歷史人物在這個亂世有很多選擇,也犯過很多錯誤。三方最主要的當事人,莫過於崇禎、皇太極、李自成。當然,面對兩位大佬,李自成只能成為註腳。今天咱們只聊崇禎跟皇太極。

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崇禎皇帝朱由檢面對的局面,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不少見,清朝道光皇帝既要平定太平天國又要應付西方列強的飛揚跋扈,唐高祖李淵立唐之初既要消滅各路諸侯還要抵禦突厥始畢可汗,唐憲宗李純既要收拾各路藩鎮還要周旋回紇吐蕃。局面雖然相同,結果卻不同,這三位都成功了,崇禎卻失敗了。崇禎為什麼會失敗,從下面這件事情中,大夥可以看出端倪。

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崇禎皇帝的倒數第三年,皇太極受到明朝的一封密信,信是崇禎寫的,內容只有一個目的,求和。但言辭讓皇太極看著不是滋味,但皇太極忍了。因為他確實想議和,與其他遊牧民族一樣,皇太極的後金面對中原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皇太極沒有信心能夠吞下這頭大象,他眼中的明帝國不過是後金的提款機而已,最好是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他的戰爭目的在於簽訂不平等條約,透過契約能源源不斷地榨取大明江山。

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所以皇太極雖然很不爽這封求和信的言辭,但他還是款待了來使馬紹愉,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馬紹愉帶著豐厚的賞賜和皇太極的親筆信離開了盛京。要說皇太極確實英武,雖然崇禎的求和信讓他很不爽,但他在回信中並沒有表達出傲慢之情,只是追溯了後金和明朝的恩怨糾葛,再談及如今的形勢,最後表明雖然後金處於優勢,但仍願與明朝重修舊好。儘管如此,皇太極為恐明朝出爾反爾,還是在信的最後表明若是和談不成,只能刀兵相見。

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馬紹愉回京後,將此次出訪的情況形成材料連帶皇太極的回信呈交給了兵部尚書陳新甲。陳新甲看過檔案後將信件放在了書桌上,便上朝去了。就這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可以說壞了整個大明江山。書童來幫陳新甲整理檔案時,將信誤當做塘報,未經請示就開始抄送並刊登到政府機關報刊上。這就壞了事了,這可是崇禎皇帝的密信呀,是絕對不能公開的,卻不小心讓百官傳閱。

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打明朝堂的酸腐文官們看過信之後,紛紛上書崇禎彈劾陳新甲貪生怕死、委曲求全、私定議和協議,百官跪拜請殺陳新甲。崇禎極為憤怒,當然他的憤怒跟大臣們不同,他是因陳新甲洩密而怒,但是他又知道此事的主謀是自己,陳新甲只是個辦事的,不忍殺陳新甲。只可惜大臣們眾怒難平,加上陳新甲又自己作死,他自恃是替皇帝辦事,面對眾怒不但不肯避風頭,還自詡有功。崇禎怕豬隊友壞事,於是就讓陳新甲背鍋了。

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關於議和的事情,崇禎見群臣如此激奮,之前的信念就開始動搖了。朱由檢一向自詡中興之主,他不願意給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向蠻夷低頭的印象,再遞交和書之前崇禎皇帝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掙扎,他覺得求和是大明帝國的恥辱。自己讓國家蒙此大辱,有何顏面去面見列祖列先。東窗事發之後,看到群臣激烈的牴觸情緒,朱由檢越來越後悔求和的行為。至於皇太極等待的和書,崇禎早已漸行漸遠,壬午議和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崇禎皇帝的一封密信,皇太極看後竟想議和,可惜讀書人空談誤國

說來可笑,崇禎在明帝國生死存亡之秋,居然被朝中大臣左右。朱由檢絲毫沒有意識到,文官和自己壓根不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大明帝國要是亡了,朱由檢只有死路一條,他根本沒得選。而對於文官們而言,明朝亡了,大不了換個朝廷當官,自己的俸祿一分不少,他們所謂的氣節、面子,不過是還沒把刀架在脖子上的藉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