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既是嫡長子又賢明,為何他爹不立他而立紂王?原來被人坑了

在古代,被立為太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微子是商王帝乙的嫡子,而且是嫡長子,而且他還很賢明,因賢德仁愛,與叔父比干和箕子一起,又被人贊為“殷有三仁”。按道理,這樣的人,絕對是最理想的接班人,可是,為何帝乙最後卻立了三子帝辛為王位的接班人,還因此葬送了國家呢?

微子既是嫡長子又賢明,為何他爹不立他而立紂王?原來被人坑了

(殷商三仁之微子)

原來,帝乙是被一個人給坑了。這人是誰呢?咱們重頭說來。

微子,原名子啟,因封地在微,又稱微子。

商王帝乙有三個兒子,子啟是長子,子衍是次子,帝辛是三子。

這三個兒子呢,子啟的戰功和政德最為突出,因此深得商王帝乙器重,在他看來,子啟也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然而,帝乙的決定很快就遭到了太史官的否定。帝乙只好聽太史伯的,立第三子帝辛為王。他也就是商紂王。

微子既是嫡長子又賢明,為何他爹不立他而立紂王?原來被人坑了

(昏庸無道的商紂王)

商紂王是個昏庸無道的人,他成日沉迷酒色、殘忍暴虐,身邊圍繞著一群佞臣,那些有能力的大臣則被疏遠,甚至遭到迫害,而商國百姓在他的壓迫下,生活困苦無著,商紂王卻不管這些,多次窮兵黷武,徵調百姓見豪華宮殿,外出打仗,討伐東夷。

微子見紂王不得民心,商朝大國在他的手上已經岌岌可危了,內心非常焦急,於是常常勸諫,然而紂王卻不為所動,依舊整天酗酒作樂。

後來,叔父比干因多次勸諫,結果被暴虐的紂王當眾挖心之後,微子深有觸動,再看箕子也因多次勸諫無效後日漸瘋癲,知道自己再苦勸下去,必然也和他們一樣,不是死就是瘋。權衡在三後,微子辭去了職務回到了微地。

後來,昏庸的紂王遭到周武王的討伐。

微子既是嫡長子又賢明,為何他爹不立他而立紂王?原來被人坑了

(牧野之戰)

本來商朝兵力雄厚,周武王兵力較弱,按道理紂王當然打得贏周武王。可是,有句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句話放在紂王身上非常恰當,因為他的昏庸無道,百姓和兵士都不肯依附於他。結果,在牧野這個地方,戰爭還沒開始,百姓就倒戈相向。而那些平時對他阿諛奉承的奸佞之臣們,更是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紂王此時算是嚐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他這時候才深深知道自己實在不配做商朝的君王,於是自焚而死。

紂王死後,微子不願意看到殷商就此終結,於是他帶著歷代祖先的牌位和祭祀用的器具,露著臂膀,用繩子捆縛住自己,讓人在右邊拿著茅,左邊牽了羊,跪行到周武王的面前,將那些祭祀用的器具獻給周武王,並說明了自己因何而遠離紂王。

微子既是嫡長子又賢明,為何他爹不立他而立紂王?原來被人坑了

(微子受封)

周武王早就聽說過微子的仁德,感念他的誠意和品行的高尚,於是親自給他鬆綁,又“復其位如故”,仍然讓他做著國家的大臣。

到了周成王的時候,成王認為微子治國有功,於是又將殷商的發源地商丘做為封地封給了他,其意為讓商朝後人不滅,並賜其國號為宋,而微子自此就成了宋國的開國國君。

不過,話說回去,如果當初帝乙要是立微子為王位繼承人,何至於滅國啊!那麼,太史官給帝乙說了什麼話,帝乙最終沒有立微子呢?

原來,太史官認為:當時生子啟(微子)和子衍的時候,他們的母親還只是姬妾,還不是王后,因此他們只能算是妾的兒子,而生帝辛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已經被封為王后了,那麼帝辛則為王后的兒子,既然有正妻生的兒子,又怎麼能立妾生的兒子呢?

帝乙認為太史官說的也有道理,就聽從了。

迂腐啊!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