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在我國古代的統治者中,曹操是受爭議較多的一位。究竟他是一個千年難遇的能臣,還是一個野心昭彰的梟雄呢?時至今日,史學界仍無定論。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可以說,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像曹老闆這樣出身卑微的政客多如牛毛,他們絕大多數都隱沒於歷史中。靠著過人的權謀和遠見,曹操在普通人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三國時代的弄潮兒。

董卓垮臺之後,荀彧、程昱二人勸諫曹操,於許昌迎獻帝,開創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歷史。值此之際,曹操在政治上擁有絕對的優勢,令各諸侯不敢輕舉妄動。經誅滅徐州呂布、打贏官渡之戰後,曹操一躍而成為中原北方最強大的勢力。

時人對曹老闆的評價,大多源於一部《三國演義》。由於,這部小說的導向與史料不符,所以,曹操背了許多年的黑鍋。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朋友認為此人是大奸大惡之輩。筆者認為,對曹操最中肯的評價,莫過於那句“治世之能臣,濁世之奸雄”。

曹老闆的一生如履薄冰,在他的人生中曾遇見了許多性命攸關的選擇題。可以說,在面臨這些抉擇時,只要稍有不慎選擇了錯誤的答案,這位亂世梟雄就會一命嗚呼。曹操在刀尖上舔血,終於登上了權力的巔峰,書寫了一段漢末傳奇。在這位傳奇人物的身上,始終有兩個未解之謎在困擾著後人。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第一個問題是,已走上權力最巔峰的他為什麼沒有跨出最後一步,登基稱帝呢?

第二個問題是,曹老闆生平最喜歡美人和才女,為何他卻偏偏“放”過了近在咫尺的才女蔡文姬呢?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我們先來討論第一個問題,曹老闆為何沒當天子。按照當時的局面來說,曹老闆對軍國大政的節制已經到了非常嚴密的地步,當時的漢獻帝只剩皇帝之名,已無皇帝之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木偶皇帝。可以說,若曹老闆想要當皇帝,只需兩個步驟即可:先將小皇帝趕下臺,然後自己坐上龍椅,僅此而已。

且看史料中的記載,公元217年,漢獻帝頒佈了一份詔書,賜予曹操只有皇帝有資格使用的旌旗,且允許曹操使用天子的儀仗隊。此後,每逢曹老闆出行,老百姓便要退避三舍。沒過多久,漢獻帝又頒佈了一道詔書,允許曹操佩戴由十二根珠串點綴的禮帽。要知道,在當時能佩戴這種禮帽的僅有天子一人。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此時的曹老闆僅是名義上的一人之下,不論是宮廷禮儀還是手中的權力,他都更像是一名天子。令人疑惑的是,距離天子如此之近的曹老闆,為何沒有跨出最後一步呢?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筆者認為,其中的原因比較複雜,至少有五點:

首先,曹老闆是個非常重視名節的人,他不想成為時人乃至後人眼中的亂臣賊子。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漢統衰落,禮儀敗壞。可饒是如此,基本的朝綱倫常卻仍是存在的。在當時,讀書人仍信守著“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操守,這些道德操守仍是時人衡量價值的基本尺度。

不論是何進還是董卓,都曾到達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高度,不過,這些大野心家同樣沒有跨出最後一步。畢竟,只要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登基稱帝,就會瞬間成為眾矢之的,被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與這些大野心家相比,曹操擁有更多雄才。

不過,才能並不能撼動傳統思想的影響。在曹老闆爭權奪利及對外戰爭的過程中,他打著的始終是“漢”的旗號。如果沒有漢天子的名義作為支撐,曹操將會失去向各勢力興師問罪的口實。也就是說,唯有“挾天子”而不是“當天子”,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取得道義上的支撐。

其次,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登基稱帝不但會失去討伐其他諸侯的口實,還會讓其他勢力獲得輿論上的捏詞,讓曹操用一生營造的政治氛圍被破壞。縱觀曹老闆的人生,他在朝中的影響力是在什麼時候開始下降的呢?就是漢獻帝將他封為魏公,並將曹丕封為魏太子之後,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說,漢獻帝這塊招牌是必須要維持住,這樣才能讓內部更加穩定。否則,擁漢派必將與曹魏勢力分庭抗禮。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再者,曹老闆一生都在給自己樹立“金字招牌”。自公元210年開始,曹老闆多次對外宣告,“自明本志”。宣告的內容,無非是自己這輩子絕不可能取代皇帝,要兢兢業業地輔佐漢帝匡扶漢室云云。曹老闆聲明瞭十多年,早已在民間樹立了崇高的形象。

顯然,如果晚年的曹操突然一改本志,否定自己曾宣告過的東西,無疑是一種“自毀人設”的行為。若曹老闆當了皇帝,老百姓輕則對其嗤之以鼻,重則發聲聲討。與其讓這種現象發生,倒不如讓這場大戲繼續演下去,維持自己的人設。

還有一個原因,曹老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者,從不考慮那些虛無縹緲的形象工程。只要能手握實權,區區虛名只是浮雲而已。對於曹操而言,他已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舉國上下都要聽從他的號令。以他的地位來說,除了天子之名外,他已獲得了天子之實。

正所謂“施於有政,是亦為政”,是他政治生涯的真實寫照。

最後,當曹老闆的政治事業達到巔峰時,也就是公元219那年,曹老闆已六十五歲高齡了。年近古稀的他,人也變得越來越現實。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後,區區皇帝的虛名對曹操來說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倒不如將這個機會留給曹家的後人。

就像前文中我們提到的那樣,曹操與天子的距離僅是一個名號而已。漢獻帝所頒佈的一切詔書,都要經過曹操的傳達,朝中的大事小情也都要曹操來拍板。既然,他已擁有凌駕於天子之上的權力,那麼,又何必要糾結於一個稱號呢?

在寫《述志令》這篇文章時,曹操就已經表示了:“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也就是說,能擔任位極人臣的宰相,他已經非常滿足了。雖然,這些“自述本志”的內容有作秀的嫌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些文章中存在一些曹老闆的真情實感。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談完了第一個問題,我們再來聊聊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曹老闆為什麼沒有迎娶才女蔡文姬。

值得一提的是,蔡文姬並不是此女的本名,她本來的名字應該是蔡琰。西晉時期,因為要避諱司馬昭的名諱,所以蔡琰才更名為蔡文姬。根據史料的記載,蔡文姬擁有出眾的顏值,而且她的才情非常高。我們知道,歷史上才色兼備的美女通常都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招致婚姻的不幸,蔡文姬也不例外。

公元208年,蔡文姬被匈奴人擄走時,曹操心中十分焦急。為了救回蔡文姬,曹操派使者帶著一千兩黃金和一雙玉璧前往匈奴,將這位美女迎回漢地。從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老師名叫蔡邕,此人正是蔡文姬之父。所以說,二人的關係就像是師兄與小師妹一樣,也算是青梅竹馬。

年輕時的蔡文姬熟讀史料,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的才名傳遍了全國各地。身邊有這樣一位小師妹,曹操自然會對其產生青澀的曖昧之情。因為一些未知的原因,這對青梅竹馬並未走到一起。不過,就算是這樣,在小師妹遇難時,曹操仍不惜以重金將其贖回。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曹老闆會甘心將小師妹許配給才子董祀,而不是留給自己。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首先,曹老闆尊師重道,在求學期間從未對老師之女有任何僭越之舉。可以說,教授過曹操的蔡邕堪稱曹老闆的再造父母,所以曹操若想迎娶蔡文姬,必須透過老師這一關。或許蔡邕不希望女兒嫁給曹操,並不同意這樁婚事,所以曹操才與蔡文姬無緣。

其次,曹操網羅天下人才,求賢若渴。為了拉攏名才子董祀,曹操不得不忍痛割愛,透過小師妹來拉攏這位名士。或許在這位梟雄眼中,愛情沒有事業重要,放棄蔡文姬能為他接納董祀,這筆買賣十分划算。

最後,也就是最關鍵的原因。曹老闆雄才大略,卻注重自己的生前身後名。他明明有資格上位成為天子,但卻從未邁出最後一步。他不敢對小師妹有任何僭越之舉,或許其中的緣由就像他不肯當天子一樣,就是為了留下一生美名。

三國曆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是誰?

總而言之,關於這兩大問題的解答純屬筆者的個人猜測,僅供各位史學愛好者參考。畢竟,我們都不是曹操,不懂得他的心中所想。或許連曹操本人,都對自己沒有準確的定位:我究竟是個匡扶正統的英雄,還是謀取天下的梟雄呢?

參考資料:

【《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