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發現楚漢英布之墓,專家開啟墓地之後,挖出一千年遺寶

九江王、淮南王,黥面虎將英布深得項羽、劉邦的賞識,可英布縱然為王卻反覆無常,最終落得身首異處。《史記·黥布列傳》記載,英布出身九江六縣尋常布衣,早年間雖喜好武藝,但數十年躬身田壟,並無任何過人之處。然而英布為人處事粗悍莽撞,人到壯盛之年仍不知恭謹,故犯錯被處以“黥刑”,面烙青黑炭印。不久英布被擲於驪山,成了為始皇修築陵墓的徒役。修築陵墓甚為勞苦,且遠離家人,旁人都愁容不展,而英布卻終日嬉笑,並說有相士曾說自己“當刑而王”。修墓時,英布處心積慮的結交同在驪山的豪傑,積蓄力量。

安徽六安發現楚漢英布之墓,專家開啟墓地之後,挖出一千年遺寶

公元前209年,英布投奔鄱陽湖一代的番邑令吳芮,彼時吳芮麾下有數千人馬,眾人正要逐蕩沙場,忽聞楚國名將項燕之子項梁攻取了會稽,眾人立即南渡歸附。英勇善戰的英布每每衝鋒陷陣必能先登大破,遂得到項梁、項羽叔侄的器重,很快被封為“當陽君”。公元前208年,鉅鹿之戰一觸即發,諸侯畏懼秦將而觀望不發,而英布卻甘當項羽勇先鋒,率軍渡河竭力衝拼,終成功切斷大秦人馬的糧草補給線,為鉅鹿之戰立下頭功,此戰勝利後,項羽才率部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大秦已潰,項羽入關中,大行分封。

作為肱骨悍將,項羽自然要厚待英布,故晉“九江王”,九江是英布的故土,可謂富貴已成衣錦還鄉。然而烽煙並未因分封而止,漢王劉邦志在天下,楚漢之爭箭在弦上,英布並非武夫痴人,他也有所察覺,暗中儲存力量以待時機。公元前205年,項羽率部奔赴齊地征討時,英布並沒有跟往常一樣召之即來,而是託病觀望。果然不久之後漢王劉邦就重新攻回了關中,項羽前狼後虎,故而忍住怒氣拉攏英布,而劉邦亦在爭取英布。最終劉邦派遣巧言善辯的使臣說服了英布,英布歸附漢王,派將卒與劉邦人馬呼應共擊項王。英布的轉變令項羽悔恨不迭,立時將其人馬擊潰。

安徽六安發現楚漢英布之墓,專家開啟墓地之後,挖出一千年遺寶

鎩羽而歸的英布倉惶逃往劉邦處,劉邦給予了優渥的厚待,並將其封為“淮南王”。垓下誅滅項羽時,英布也在場,但英布絕對沒有想到,隨著項羽的死,他淮南王的位置也危機四伏。公元前196年,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先後被誅,這令異姓王之一的英布寒顫不已,生怕殃及自己,殊不知禍起蕭牆防不勝防。英布府中有一姬,此人與中大夫賁赫來往頻繁,英布由此遷怒賁赫,不想賁赫懼怕之下竟逃到長安,告英布有虎狼之心。賁赫本是成心誣之,不料歪打正著,本來就害怕的英布果然慌不擇路引兵起之,但終因勢單力孤難成氣候,很快就被劉邦率軍擊敗。

英布死後,部下不忍見其棄於荒野,故冒死將英布之首以黃綢包裹,放置在一個木匣中,偷偷帶回英布故土九江六縣擇地安葬。《六安州志》記載,英布墓處在儒學東崗武廟殿(後已塌毀),由於其是死前獲罪,故而墓地僅有一個土冢,冢前樹立一塊石碑。千年間英布墓鮮為人知,墓地荒草沒膝,連盜墓者也避之不及,格外蒼涼。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處荒冢中卻埋著千年遺寶。據安徽博物館專家回憶,60年代,安徽考古學者下鄉尋訪古物時,途徑六安英布冢,隨即進行勘測。期間人們發現墓冢的後半部已經因雨水沖刷,出現坍塌跡象,故而決定試探發掘。

安徽六安發現楚漢英布之墓,專家開啟墓地之後,挖出一千年遺寶

發掘中,墓冢封土下接近2米處,出現了一段磚石壘砌的非常簡陋狹小的墓室,內中灌滿淤泥。但墓內並非是人們想象中的一座空墓,竟然還有隨葬。深入清理發現,墓室早已沒有棺槨抑或是史料記載的木匣子,應該是早就朽爛成泥了。但卻意外發現了一柄長劍,十餘個陶器和一個殘破的頭盔。韓信墓也曾發掘出一個大頭盔,可見楚漢諸將都有以頭盔為隨葬的習俗。

學者分析認為,墓內出土的這些古物除了陶罐之外,都是英布生前的隨身之物,別具意義。而且這些隨葬的發現,也證實了六安墓為其真身墓,至少是其首葬處,與史料記載相符。發掘完成後,人們並沒有剷平墓冢,而是原樣將封土堆砌,並且進行了加固,故而英布冢也得到了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