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相士的善言:“有子而寡,宜勸其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說話不求人:“少年贊他壽長,老人許加福澤。”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相士是門古老而神秘的職業,他們的故事也多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比如《西遊記》中的袁守誠,能夠算出涇河水族的位置,涇河龍王深感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長安城尋袁守誠的麻煩,讓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時間點數,並留言如若算錯,便要趕他出城。結果天庭突降聖旨,要求涇河龍王明日降雨時間點數與袁守誠的推算完全一致。涇河龍王不願服輸,私改了下雨的時辰點數,觸犯了天條,結果被天庭知曉。袁守誠讓他尋唐皇李世民求助,李世民承諾救他,但最終仍被人界天官魏徵於夢中所斬。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袁守誠的故事有著神話色彩,可不足為信。而漢代有個著名的女相士,叫許負,卻因為其預言非常靈驗,被漢高祖劉邦封侯。她的預言故事,並非只能用傳奇來形容,更多的是得益於她的社會經驗與識人之術。許負有幾大著名的預言,結果都事後成真。比如,她曾預言魏王豹的妃子薄姬當母儀天下,如是起反反覆之心,與劉邦決裂,想自己單幹。結果,魏王豹被殺,薄姬被擄入漢宮,成為一位洗衣女工。後來,劉邦一時興起,臨幸了薄姬。沒想到,劉邦的槍頭極準,薄姬懷上了龍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另外,許負還預言漢文帝的寵臣鄧通,晚年會貧餓而死,劉恆不信邪,說只有自己可以保鄧通一生富貴,並賜給鄧通可以自己鑄錢的銅山。因為有了漢文帝的力挺,鄧通很快就富可敵國。但是,漢文帝一死,因為他此前得罪過時為太子的劉啟,劉啟即位後,立馬將鄧通拿下,罰得他傾家蕩產,最終果真凍餓而死。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許負之所以能有如此判斷,是因為她看準了鄧通只是個會迎敵拍馬的弄臣,他的地位與財富,都是靠漢文帝所賜。可是,漢文帝憶入暮年,大漢必將會在新天下的手中延續,到時,鄧通的失勢,是遲早的事。與其說許負在是在替人相命,還不如說她是看清了世理人情。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確實,古代的相士在“相人”上確有獨特的招法,這一切都是一代一代的“專業技術人士”積累起來的。古代的相士,就是現在民間的算命先生。他們看人“準”,真有那麼神嗎?其實不然,他們只是善於“察言觀色”,並使用各種手段套出自己想知道的內容而已。因而,入職前,他們是經過師傅的傳幫帶的。並且,這一行中,還有許多經驗之言。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比如:“寡婦詢去留,定思重配。老媼多嘆息,受屈難言。”當寡婦與老媼(老年婦人)來問命,看她們的表現,就能判斷她們的處境與想法。如果老媼還沒開口,就悲嘆連連,說明她在家裡肯定長受兒媳欺凌,而無處可訴,這是來找安慰的。如果寡婦是來詢問“去留”的,就說明她心中已有了再嫁的想法,這時,只要適時引志就可以了,撿她心裡想的話去說,雙方都會皆大歡喜的。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對於那些思嫁的寡婦,作為一個職業精神的相士,他們也會因人而異,給出指導意見的。他們所要遵行的一條規則就是:“有子而寡,宜勸守節,將來必有好景。無兒問去,當要著其別棲為高。”如果是喪夫有子的,就應勸她再堅持些年,等兒子長大成人了,就會有後福了,給她們一個堅持下的理由。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而無子而寡者,就得勸她們早作打算,另覓他枝了,這樣,後半生才有保障。這樣的建議,是符合那個時代特點的,因為,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一個弱女子是很難持家秉業的,為餘生找一個可供依靠的肩膀,才是正途。這些,也體現了一個相士的善意。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當然,除了貼心的建議外,還得有暖心的好話,讓心懷疑慮與不安的來者,能歡喜而歸,也是交流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這就是相士們所尊奉的另一條規則:“少年贊他壽長,老人許加福澤。”這樣的話,正是他們最樂意聽到的,臨別白送一句,又不花本錢,何樂而不為呢?

"有子而寡宜勸守節,無兒問去當著其別棲。"相士為何看人說話?

由此,也給人以啟發,與人交流時,說話別太尖刻,好話一句三冬暖,得饒人處且饒人嘛!有時,得理也要學著讓人,因為,嘴下留德,才能少為自己惹禍。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