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啟動兵變時,為什麼能得到郭太后的適用?

太后,封建王朝時期帝王母親的尊稱。始於秦昭王,《史記·秦紀》:“昭襄母,楚人,號宣太后”。漢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皆是如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當皇帝年幼的時候,太后經常可以代替皇帝執掌朝政,比如歷史上的宣太后、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等,甚至權傾朝野,掌握了朝廷的大權。在此基礎上,就權臣來說,如果可以獲得皇太后的支援,自然是如虎添翼了。

司馬懿啟動兵變時,為什麼能得到郭太后的適用?

就三國時期的高平陵之變來說,司馬懿之所以能擊敗曹爽,就離不開郭太后的支援。嘉平元年,太傅司馬懿以郭太后名義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掌控曹魏大權。也即郭太后的支援,讓司馬懿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動兵變。那麼,問題來了,高平陵之變時,郭太后為何支援司馬懿,而不是曹爽呢?

郭氏,西平郡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景初三年,曹叡去世,八歲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為皇太后。

《晉書·卷一·帝紀第一》中記載:“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謁高平陵,爽兄弟皆從。是日,太白襲月。帝於是奏永寧太后,廢爽兄弟。”

司馬懿啟動兵變時,為什麼能得到郭太后的適用?

嘉平元年,曹魏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等人隨行。趁著這一機會,司馬懿當機立斷,以郭太后名義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掌控曹魏大權。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高平陵之變中,郭太后在立場上支援司馬懿的。

同時,《三國志·魏書九》中記載:“大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南奔爽。”

為了支援司馬懿,郭太后親自下了詔書,將曹魏都城洛陽封閉。當然,曹爽的桓範得知司馬懿起兵後,選擇“矯詔開平昌門…南奔爽。”但是,雖然桓範敢於違抗皇太后的詔書,可是,曹爽的其他手下卻不敢離開都城洛陽,這成為司馬懿最終笑到最後的原因。對此,在筆者看來,郭太后之所以支援司馬懿發動兵變,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

司馬懿啟動兵變時,為什麼能得到郭太后的適用?

一方面,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後,曹芳繼位,尊皇后郭氏為皇太后,所居宮殿稱為永寧宮。正始八年,大將軍曹爽採納何晏、鄧颺、丁謐之計,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郭氏和曹芳告別時相對哭泣。由此,對於大將軍曹爽來說,為了徹底掌握曹魏大權,不僅對司馬懿明升暗降,也即將其晉升為太傅這一虛職,還將可能干涉自己的郭太后給軟禁起來了。

按理來說,曹爽作為曹魏宗室,和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郭氏,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也即都屬於曹魏宗室。但是,大將軍曹爽不願意和司馬懿分享權力,更不願意郭太后這一阻礙的存在,所以將這兩個人都給得罪了。於是,郭太后支援司馬懿,自然就容易理解了。正是因為郭太后下達的詔書,促使司馬懿起兵控制京城等行為得以名正言順,並贏得了大部分朝廷大臣的支援。

另一方面,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後,郭太后的伯父郭芝調任散騎常侍、長水校尉,叔父郭立為宣德將軍,皆封列侯。並且,就郭太后家族的郭德與郭建兄弟二人,同為鎮護將軍,都封為侯,共同執掌曹魏都城洛陽的禁軍。可是,曹魏都城的禁軍,大將軍曹爽自然也想掌控。在此背景下,曹爽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又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把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

並且,曹爽還以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因此,在大將軍曹爽的一番安排之下,郭太后家族失去了對曹魏都城禁軍的掌控,而曹爽及其兄弟,則趁機執掌御林軍,這也是其可以壓制司馬懿十年之久的重要原因。畢竟,禁軍一直在曹爽的掌握之中,司馬懿沒有兵權,根本沒辦法反制曹爽。

最後,在架空司馬懿、軟禁郭太后之後,曹爽的飲食、車馬和衣服都與皇帝的類似。對此,在筆者看來,一定程度上,逐漸膨脹的曹爽,可謂有了不臣之心。如果曹爽一旦篡位的話,那麼,不僅曹芳會失去皇帝之位,郭太后顯然也擔心自己無法保住皇太后的位置了。因此,基於以上幾點原因,郭太后和司馬懿之間的聯合,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對於司馬懿和郭太后來說,終於等到一次反擊曹爽的機會了,也即不僅大將軍曹爽出城,他執掌禁軍的兄弟也都隨行。

司馬懿啟動兵變時,為什麼能得到郭太后的適用?

於是,曹爽對於曹魏都城禁軍的掌控,一下子進入到真空狀態了。在此背景下,因為皇帝和大將軍都不在京城,皇太后的詔書,無疑對禁軍將士具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再加上司馬懿、蔣濟等老臣坐鎮,原本跟隨曹爽兄弟的禁軍,選擇了倒戈,這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成功控制都城洛陽,從而最終誅滅了曹爽勢力。此外,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投桃報李,對郭太后家族予以重用,比如郭太后的從父郭芝就在之後協助司馬師,廢黜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