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許攸打算廢掉漢靈帝,曹操當場反對,原因是什麼呢?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這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劉禪的一番慷慨陳詞。在東漢十二帝中,漢靈帝劉宏無疑是昏庸無能的一位。漢靈帝執政時期,繼續重用宦官、扶持外戚,東漢政治進一步惡化,並在光和七年(184)爆發了黃巾大起義。

王芬、許攸打算廢掉漢靈帝,曹操當場反對,原因是什麼呢?

正因如此,當時的許多有識之士都主張廢掉漢靈帝,時任冀州刺史的王芬和南陽名士許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史稱“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他們精心準備了一個廢黜漢靈帝的計劃,但當他們將這一計劃告訴曹操時,卻遭到了曹操的拒絕。那麼,曹操為何會拒絕廢黜昏庸的漢靈帝呢?他又是如何考量的呢?

王芬、許攸打算廢掉漢靈帝,曹操當場反對,原因是什麼呢?

在《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的《魏書》中,曾詳細記載了曹操拒絕廢黜漢靈帝一事的理由,即:

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及至霍光受託國之任,藉宗臣之位,內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勢,昌邑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臣,議出密近,故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諸君自度,結眾連黨,何若七國?合肥之貴,孰若吳、楚?而造作非常,慾望必克,不亦危乎!

王芬、許攸打算廢掉漢靈帝,曹操當場反對,原因是什麼呢?

在立足這段記載的基礎上,筆者將曹操拒絕廢黜漢靈帝的理由大致歸納為以下兩點:

其一:廢立之事,屬於天下最不祥的事情。

王芬、許攸打算廢掉漢靈帝,曹操當場反對,原因是什麼呢?

在古代社會,皇帝又稱天子,故而廢立皇帝就相當於廢掉上天之子,屬於逆天之舉,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情。無論是否廢黜成功,都屬於不祥的事情。在當時封建迷信十分盛行的時期,不祥之事往往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和代價。曹操當時尚屬於發展時期,自然不願冒此難以預料的風險。

其二:廢掉漢靈帝的時機和條件並不具備。

王芬、許攸打算廢掉漢靈帝,曹操當場反對,原因是什麼呢?

曹操以商朝伊尹廢太甲、西漢霍光廢劉賀二例,論證廢立之事需要具備足夠充分的條件和基礎。而反觀當時的形勢,並不符合上述二例。一方面,漢靈帝雖因寵信宦官而大失民心,但還沒有達到非廢不可的程度;另一方面,僅以王芬、許攸等數人之力,力量過於單薄,如若擅行廢立勢必難以成功。

王芬、許攸打算廢掉漢靈帝,曹操當場反對,原因是什麼呢?

正是基於上述兩點的考量,曹操拒絕了王芬、許攸等人拉攏自己參與此事的請求。而後歷史的發展,果如曹操所料,王芬廢帝之舉很快以失敗收場。事實上,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曹操此人具有準確的形勢洞察力和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