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長恨歌》,寫了唐朝的皇帝,為何他沒被抓起來

看到題目可能有人就會問,白居易寫了首詩,為什麼要被抓起來?我們要知道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雖然不是政治,但皇帝不是誰都可以隨意議論的。

就比如清朝文字獄盛行的時候,有個人寫了一句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清朝皇帝看到後,就認為作者是在諷刺自己沒文化,還硬要裝有文化,於是下令將作者殺了。又有一個人寫了:“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同樣被認為是在懷念明朝,諷刺清朝無情,作者還是被斬首。

這些人都還沒有提及皇帝,卻還是被殺頭,可見要是真的提到皇帝,株連九族都是有可能的。那麼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如此明顯寫了唐朝的皇帝,這首詩還廣為流傳,為何他卻沒被抓起來呢?

白居易的《長恨歌》,寫了唐朝的皇帝,為何他沒被抓起來

其一,與唐朝的社會風氣有關

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很開放的時代,歷代都很注重詩歌文化。在唐朝,道教、佛教能和其他宗教共存,世界各地來的人,都可以出現在長安街頭。說白了,唐朝就是個包容性很強的朝代。

包容性強,加上注重詩歌文化,因此詩人可以透過寫詩,淋漓盡致表達出內心的想法,這也是唐朝出了那麼多有名詩歌的原因之一。不僅如此,唐朝還在科舉上做了調整,將詩歌納入考試的一部分。有的考生為了給考官留個好印象,甚至會在考試前,寫詩送給考官。而這一行為,在當時並不算賄賂。

白居易的《長恨歌》,寫了唐朝的皇帝,為何他沒被抓起來

剛剛說了,唐朝對詩歌包容性強,所以詩人可以盡情表達出內心感受。比如秦韜玉寫的“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這是在反映封建社會貧寒士人,不為世用的憤懣和不平。比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形象地揭示出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

又比如李白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他想從政一展抱負,卻不被唐玄宗重視的內心想法。這些詩句皆出自唐代,可並沒有人將秦韜玉、杜甫、李白抓起來。

白居易的《長恨歌》,寫了唐朝的皇帝,為何他沒被抓起來

其二,與唐朝對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關

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對於地方的控制能力,就變得相對較弱了。這種控制能力變弱之後,就導致了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藩鎮割據,這些藩鎮勢力敢不聽命於朝廷;二是宦官專政,唐朝後期的宦官,甚至敢廢立皇帝。

統治者連這些人都管不了,就更加沒法管住讀書人的嘴巴。所以白居易等人發起的新樂府運動,在那個時候才能夠興盛起來。

白居易的《長恨歌》,寫了唐朝的皇帝,為何他沒被抓起來

其三,與白居易寫詩的技巧有關

筆者開頭舉的清朝文字獄的例子,這是清朝統治者認為,作者是有意諷刺清朝,這是對清朝有惡意,所以就將這些寫詩的人處死。但白居易在寫《長恨歌》的時候,採用了一個技巧。

就是在整首詩中,並沒有多少諷刺唐玄宗的語句,像唐玄宗搶自己兒媳婦這種事,他就隻字沒提。反而整首詩,他都在講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很多人就是因為這首詩,才覺得二人的愛情故事十分美好。實際上筆者認為,二人的愛情並不值得歌頌。

既然白居易沒有諷刺皇帝,反而只是在寫皇帝的愛情故事,那麼唐朝統治者,自然沒必要打擊他。再說唐玄宗這個人,本身比較有爭議,白居易一方面只寫他的愛情,另一方面借詩控訴“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傷害,這等於是在批判發動“安史之亂”的叛賊。如此一來,白居易當然不會被抓。